- + P A

- 乡村风景系列散文之十二

      散文 2007-3-8 17:39

乡村风景(十二)
炊烟
 
城市里的炊烟越来越少了,自然是一件好事,减少了生活污染,保护了环境。但在农村决不能断了炊烟,一旦炊烟潜踪,乡野便缺乏生气,失去了诗意

炊烟是随风而动的,却又是静止的:是清晰的,却又是朦胧的;是热烈的,却又是苍凉的。她在我的记忆中,呈现着、跳跃着、时而下堕,时而浓郁。但我得承认,被她困惑着,是一种幸福。或者,是一种久违的宁静。

我是在农村的炊烟中长大的,那时候,为了煮饭的燃料,我扒过树叶,捡过枯枝,挖过树蔸,刨过草皮,割过野草……霉雨季节,湿漉漉的树枝一时难得起火,母亲就拿着蒲扇对着灶门使劲地扇,这时烟囱里冒出的不再是乳白的烟,而是黑黑的滚滚浓烟。

迄今一看到寥寥炊烟,就想起了我生我养我的故乡,想起了疼我爱我的母亲。小时,不懂得看炊烟。人小,眼界就小,不懂得抬头看天。也习以为常,不觉得那有什么特别。更主要的原因是,没有从远处认真看过炊烟,从远处分辨炊烟的流向。恰恰,炊烟是需要一个距离的,她的美在于一种距离,没有距离,她未必美,甚至还让人烦。偶尔的一阵没大没小的风,会让炊烟弥漫院落,逡巡在你的周围,你忙不迭地逃避,忙不迭地咳嗽。不过,这个过程很简单,不复杂,不像城市被污染的空气,会让你久久地没落,会让你原本清晰的呼吸道附着说不清成分的杂物。我在炊烟的四周游荡,然后太阳落山了,但天边仍然红着,那被掩着的红更美,那红红了我的脸蛋,红了我的心。那红是厚实的,是浓重的,却不臃肿。这个时候,我就听到了母亲的呼唤。这个时候,原本是能看到炊烟的,炊烟在绚红的背景下一

标签集:TAGS:
我要留言To Comment 阅读全文Read All | 回复Comments() 点击Count()

- 乡村风景系列散文之十一

      散文 2007-3-8 17:38
乡村风景(十一)
篱笆
  
 乡村的院落、菜地,常常看见可爱的篱笆。它用木片、竹子整齐的排列,有时候是野刺——沿地界路坎栽成一排。植物在保护植物,生活中较为有力的部分在保护生活中大面积的柔弱部分。它令我想起了古老的东方田园岁月,那种平和的、节制的、隐忍的、本分的生活方式。
 
 这古朴的篱笆,它并没有把生活想象得太好,也没有把生活想象得太坏。它很客气的防范着什么,并不凶狠的表示拒绝。它相信这种友好的提示,就会制止那些不受欢迎的逾越。这是温柔的羁绊,这是友善的劝阻。其实一抬脚就可以跳进它的内部,一伸手就可以采摘它里面的花果和蔬菜,路过的猪牛、散布的鸡犬都可以轻易“破门而入”。 篱笆的存在减少了这些并非不可原谅的侵入。篱笆是一声招呼,一种简单的手势,也是一道诚恳的眼神,又像一句包含着朴素真理的格言。篱笆太有东方味儿,田园味儿了。即使在委婉的表示拒绝的时候,它仍然留有接纳的空间——篱笆大都不高,有的略高出地面,稍高的,也仅及人的胸部。它是否表示仅仅拒绝较长的手和过于粗暴的脚,而对那些欣赏的目光,友好的抚摸,不存恶意的询问和试探,它都能宽容的接纳?
 
 遥想古人,都在篱笆前侍弄他们朴素的生活,简单的篱笆下,他们浇灌着丰富葱茂的诗意。看着一排排篱笆,犹如看见一道道整齐的五律、七律和民歌,如果正好有溪水流经篱笆,我便听到诗的韵律了。
 
 喇叭花,最爱攀附在篱笆上,紫的,红的,白的,雨后,它向着蔬菜瓜果,向着路边的行人,向着柔和的天空,吹奏小小的号音。它们的知音来了,蝴蝶、蜜蜂、蜻蜓来了,小孩来了
标签集:TAGS:
我要留言To Comment 阅读全文Read All | 回复Comments() 点击Count()

- 乡村风景系列散文之十

      散文 2007-3-8 17:36

 乡村风景(十)

木桥

走过许多桥,最难忘的是故乡的木桥。小河上,溪流上,原野的沟渠上,一根根躺倒的圆木或锯开的木板,托起往来的行人、猪牛、蚂蚁、狗、逃亡的老鼠和迷途的小青蛙,也托起了小小的我。

以前南方的小山村里有数不清的木桥,只要有小溪,就会有木桥,木桥是我们从此岸通向彼岸的过道。

木桥,故名思议,就是用木头做的桥梁,以前山村,有的就是树,并且树一般都很大,大的树要三五个成人手挽手才能够着,这种树木做桥是最好不过的了,一般情况下,把树砍倒后,根据树木的大小,把树剧成几块木板,每块木板的厚度大概为十五公分,然后,只要把木板铺在小溪的两岸,桥就做成了,有时为了安全稳定,会在木板的两端填些土。也有的干脆就用圆木直接铺搭成桥。

木桥并不如石桥和钢筋混泥土的桥那么结实,但过木桥却有一种特别的滋味,特别是当木桥有六七米长时,那种滋味就更加特别了,当我们踏上桥后,人便会有一种飘起来的感觉,尤其是当你走到了桥中间时,桥便会随着你的脚步的践踏而晃动起来,整个人都会跟着桥晃动,这时,对于胆小的人来说,就会害怕的闭上眼,有的人甚至会吓得趴在桥上,不敢挪步。乡下人对于这种桥是不怕的,就算木板很薄,也敢大胆的踏上去,有时还要挑着一担谷子,这时过桥晃动的幅度就更大了,如果你跟在挑担人后面走,你就会体验到以前官老爷坐轿的那种感觉,这种飘飘然的感觉让你一生难忘。
最怕过桥的,恐怕是村里的那些牛儿吧

标签集:TAGS:
我要留言To Comment 阅读全文Read All | 回复Comments() 点击Count()

- 乡村风景系列散文之九

      散文 2007-3-8 17:35

乡村风景(九)

煤油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乡村,照明用的全是煤油灯。

煤油灯的光很弱,如果灯芯不好,只够一两个人照明,灯芯好的,最多也只能供五六个人用,不像现在的电灯,开关一合,就能使整个房间都充满光明。并且,煤油灯的火焰很容易熄灭,只要轻轻地用嘴一吹,或是窗外的一阵轻风,就能使它骤然熄灭。灯一灭,整个房间便漆黑一片,然后你便要摸着去找火柴来点。

尽管煤油灯非常得不好用,灯光也微弱,但我却依然会怀想以前使用煤油灯的时代。

七十年代的乡村还不知电为何物,电灯是什么样子,每当夜幕降临时,家家户户便点起煤油灯,尽管灯光很弱,但毕竟还能给人带来一份光明,一份能让一家人感到温暖的光明。

那时候,家里很穷,为了省钱,经常几个房间只点一盏煤油灯。做饭时只在厨房点,一家人便都围在厨房。妈妈在灶上做菜,奶奶在灶下生火,然后爸爸和我们兄妹几个便干看着。我喜欢看着那些干枯的柴火燃烧,有时听到燃烧发出噼叻啪啦的响声时,便会不由自主地探头去看个究竟。做好饭后,把菜拿到堂前(我们的方言把客厅称为堂前),灯便也跟着拿到了堂前。吃完饭后,灯又跟着妈妈回到了厨房。等妈妈洗好碗后,她便会把灯拿回到堂前,然后催我们几个做作业。有时我们也会约好同学一起到一个人家里去做作业,这时,我们的父母也会跟着去。一盏灯,放在八仙桌中间,我们五六个小孩便围坐在八仙桌边写作业,而大人们便坐在院子里聊天。那种情景在如今已经再也不可能重现了。

标签集:TAGS:
我要留言To Comment 阅读全文Read All | 回复Comments() 点击Count()

- 乡村风景系列散文之八

      散文 2007-3-8 17:33

乡村四季

我生于乡村,长于乡村。 乡村的四季生长着迷人的风景,放牧着我的童年。

春

家乡的春天是美丽的。阳春三月,绵绵细雨带来春的消息,微风夹着细雨,洒满乡村的每个角落,地面湿润了,散发出一种沁人心脾的泥土气息。举目四望,山青了,水绿了,干枯的树枝露出嫩嫩的枝条,小草偷偷地钻出地面,编织绿色的地毯。山上的映山红开了,满山遍野都是它的影子,一簇簇鲜红的色彩把一座座山峦装扮得分外妖娆。布谷鸟开始一展歌喉,它那嘹亮的歌声似乎在提醒勤劳的人们,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于是农家忙碌起来了,开始了一年的耕种。田野里,耕牛在主人的吆喝声里拖着犁耙踽踽而行,后面留下一道道深浅不一的泥水沟;秧田中,人们在播洒谷种,金黄色的谷粒从指缝中滑落,一粒粒洒落在肥沃的土地上,笑容浮现在人们的脸庞,他们仿佛已经看到了收获的希望。大妈大婶也屋前房后地张罗,清理衣装,打扫房舍,灌溉菜园;小弟弟小妹妹到处嘻闹着,直迎来百花盛开,万紫千红。蝴蝶、蜜蜂辛勤地在花丛中飞舞。上学娃一路清歌,人生的春天啊!在春雨的滋润下,各种树木渐渐茂盛起来,村边小河的岸上垂着一排青青的杨柳,河风一吹,柳条上下飞舞,显得婀娜多姿,妖媚动人。村庄四周种的那些果树,也纷纷绽放出它们鲜艳的花朵,粉红的是桃花,雪白的是梨花,米黄的是桔子花……,每朵花儿都在争先开放,给乡村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标签集:TAGS:
我要留言To Comment 阅读全文Read All | 回复Comments() 点击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