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 A

- 品 茶(五)

      散文 2007-3-13 16:36

 
有人说:酒如诗,而茶如道。
 

酒奔放、浓烈、刺激,是宣泄物,也是麻醉品。而茶,平中见滋味,淡里有幽香,苦中有甜,涩里有醇。之于口感,是回味绵长;之于感受,是恬淡宁静,之于心情,是悠然自得;之于韵律,如同爵士的音符,低沉婉转,凝重深厚。

绿茶淡雅,红茶深沉,茉莉香,乌龙醇,龙井如西湖引人神往遐思,普洱使人倍感亲切,铁观音茶如其名,似乎也染上了一丝历史沧桑。好茶不仅需好水,更要好心情、好品味、好境界。最好还要有一份洒脱,“飘萧我是孤飞雁,不与红尘结怨”。

茶道者,饮茶之道也。其饮茶用具、煮茶方法、茶室布置、礼节礼貌、交谈话题等一系列高雅考究的道道,都有极为严格的规定,一招一术、一板一眼都马虎不得,其刻板程度比起孔孟之道来恐怕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茶道乃日本民族特有的一种饮茶艺术,讲究“四规七则”,以体现“和、敬、清、寂”的精神。据说,它已成为日本促进家庭和睦、人人相亲,以及教育子女讲究礼仪、尊敬师长的一种重要的方式和手段。对于茶道,周作人曾做过这样的解释:“茶道的意思,用平凡的话来说,可以称作‘忙里偷闲、苦中作乐’,在不完全的现世享受一点美与和谐,在刹那间体会永久,是日本之‘象征的文化’里的一种代表艺术。”

中国最终没有发展出像日本那样精致的“茶道”,但有“茶艺”。道可道,非常道。而“艺”是大众文化,既可意会,又能言传,不需技巧、不溯渊源,不分高低,以自己喜欢的方式,随心所欲,这或

标签集:TAGS:
我要留言To Comment 阅读全文Read All | 回复Comments() 点击Count()

- 品茶(四)

      散文 2007-3-13 16:35

工作之余泡上一壶好茶,邀二三知已,品品茶聊聊天。不失为一种好的生活和休闲方式。
  

品茶一般来说要两个必不可少的条件,一是品茶的地方。要选择清静淡雅之处,最好是荫萠之下、花园之中、书房之内等等。二是要有清心寡欲的人。所谓清心寡欲就是性情随和心地善良,不用心机,清淡处世的人。二者缺一不可。因为只有在这种环境中,配上这样的人,品茶才能品出味来,才能于品茶中得到乐趣。每每是一杯香茗在手,清香悦鼻,顿觉神清气爽。细啜慢饮,回味无穷。博古论今,谈天说地,忧烦尽去。吟诗作画,听琴对弈,雅趣横生。
 

可以肯定的说内心趋于浮燥的人是不会去品茶的。他们受不了这种寂寞,也没有这份耐心和细心,便无法领略这清雅的乐趣。他们喜欢的是酒桌上的喧嚣和牌桌上的争斗。如果他们去品茶了,十之八九也是迫于无奈的应酬。较之于茶,他们比较喜欢的是烟和酒。那些玩意有较强的刺激感,符合他们的心里需求。当然他们也需要茶,但那是用来解渴、用来“牛饮”的,而绝不是用来品的。花上几百元买条烟,上千元买瓶酒,眼都不眨。要花钱买茶,他们是舍不得的。话又说回来,即使好茶到了他们的手上,也只是体现了茶的商品价值,却难以体现其使用价值。
 

品茶对泡茶的器皿和水质的要求也比较严格。《红楼梦》中有这样一段描写:妙玉用贮存了五年的梅花上的雪水来泡茶,招待贵客黛玉、宝钗和宝玉。她所用的茶杯也是玉质的古玩珍宝。茶圣陆羽的《茶经》上说到泡茶用水时,也有山水上(泉水),江水中,井水下之说。泡茶的器皿似乎有陶器上,瓷器次,其它下之论。水和器是茶的帮衬,没有这种帮衬,再好的茶也难品出什么好味来。
 

想想人亦如此。光有自身条件是不行的,还要有相应的外部环境,才能如鱼得水,发挥自如。就我们

标签集:TAGS:
我要留言To Comment 阅读全文Read All | 回复Comments() 点击Count()

- 品茶(三)

      散文 2007-3-13 16:34

       嗜酒者有酒隐,好烟者有烟隐,喜茶者有茶隐。烟、酒、茶可谓是男人的生活“伴侣”了。本人三者只好其二,酒则是可有可无之物,于是乎常和朋友去茶楼品茶。现在的茶楼,不似旧式茶馆,大都装有现代电子音响设备,有的就称为音乐茶座。茶楼的风格各不相同,但大多都很雅致,因而就有些品味,有些情调。置身其间,若有若无的轻音乐常在你不经意时流入你的耳廓,让你感受到一种文化的氛围。

    茶文化的确不简单。从古到今,品茶都是文人墨客必不可少的生活之一。品茶品出的脍炙人口的佳句名篇数不胜数,很多都能让人产生共鸣,譬如“饮罢方舟去,茶烟袅细香”,“夜扫寒英煮绿尘,松风入鼎更清新”,“茶烟一缕轻轻扬,搅动兰膏四座香”等等。所以,朋友常说,茶楼是聊天会友的好去处。而我却不太喜欢现在的茶楼。如我愿,当在背山面水的乡间筑一茅屋,有一茶童专事敲火烹茶,再有仨俩朋友,而后海阔天空,任日影慢慢滑过,方才是会朋接友的好去处。朋友便笑说,太雅,只能偶尔为之。久居城市,还是茶楼好。我也笑说:并非真雅士。

    其实,不论雅和俗,茶文化都浸透到了历史的角角落落、生活的方方面面。岂止文人,普通百姓的喝茶也是有着另一番情趣的。有时翻阅野史笔记,常有心得。清代各地的茶铺都很多,在茶铺聚集的人们,用不着正襟微坐,喝茶的姿态也各有千秋,甚至喝茶的茶具也可随意,那种“有盛以壶者,有盛于碗者,有坐而饮者,有卧而啜者

标签集:TAGS:
我要留言To Comment 阅读全文Read All | 回复Comments() 点击Count()

- 品茶(一)

      散文 2007-3-13 16:32

    苏东坡说过:“从来佳茗似佳人。”凡名茶,均以名山为宅,以清风明月为伴,钟山川之灵秀,得天地之精和。以佳人比之确有独到处.
 品茗在热衷于茶道的人看来则是心的歇息、心的放牧、心的澡雪。所以,古人品茗时首先讲究的是场所,力求野幽清寂,渴望回归自然。如唐代诗僧灵一诗云“野泉烟火白云间,坐饮香茶爱此山。岩下维舟不忍去,青溪流水暮潺潺。”似乎只有这样才能让被生活风暴折磨得疲惫不堪的心得到充分歇息。
 初次听到茶叶这个词,是在我很小的时候。当时我家里有一只竹编的篓子,已经很破旧了,一直挂在墙上没用处。有一次我问奶奶这竹篓是干什么用的,奶奶告诉我是装茶叶用的,不过现在已经没有茶叶可装了。我又问茶叶是什么东西啊?奶奶说茶叶是用来招待客人的。从这时起,我就知道了原来招待客人要用茶叶。
 初次饮茶是二十多年前的记忆了,还是我的语文老师亲自给我泡的。记得那是我刚考上省警校的第一个寒假,去拜访我的语文老师,我们围坐在火炉旁,畅谈毕业后的感想和在校时的趣事,老师为我泡了一杯绿茶,怕我喝不习惯还特意放了白糖。我虽然已经想不起那茶的味道,但至今忘不了老师为我泡的第一杯茶。
 爱上喝茶则是近年间的事了。有一次应朋友之邀到赣州的禧龙茶馆喝茶,走进茶馆一眼便被那里古典而又不失现代的幽雅环境所感染,落坐之后,泡了一壶铁观音,茶艺师那精湛的茶艺表演让我大开眼界。观音二十一式从茶艺师嘴里徐徐道来,娓娓动听;表演手法更是让我这个初进茶馆者眼花缭乱,叹为观止。闻香品茗我是外行,但那沁人心脾的醇香还是让我陶醉不已。从次我爱上了喝茶,而且只喝铁观音。
    茶喝的多了,或多或

标签集:TAGS:
我要留言To Comment 阅读全文Read All | 回复Comments() 点击Count()

- 品 茶(二)

      散文 2007-3-13 16:32

     好不容易抽出一时间,可以自主支配自己,享受悠闲了,于是翻出尘封的茶叶袋,准备沏上一杯浓浓的香茶。

    捏出一小撮儿,轻飘飘的,放入杯中,抖几下手,将手上的茶沫抖落杯中,倒入一杯滚烫的水,静滞后,全浮在水面上,轻飘飘的。水的世态炎凉似乎要将那茶排除尘世,肤浅而荒诞的我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总漂浮于世间,轻浮在人情之外,徘徊于虚幻之中。尽管大千世界精彩缤纷,但总臭其表面,略过也未在心灵烙上一点痕迹。匆匆走过本该收获得季节,可无心的我舍弃了本该珍惜的,却珍惜了本该舍弃的,浮华过后一场空,就如那杯中的水仍是白开水一般。

    当我抬头再看那漂浮着的茶叶时,几片已开始“开花”,徐徐下沉,最后沉入杯底。也许水面的世界过于浮华,太容易受伤害,抑或经历过些许沧桑,变的沉稳了些。漫游水中,沉落水底,对我也许更有几分感动。

    人生在世上,有成功时的豪情壮志,有失落处的誓天断发,有重逢后的悲喜交加,有分离地的泣下沾巾……人世浮沉也大致如此。年轻人为了事业寄篱他乡,青年同志为了忠诚忍诟受谤,这本没什么,每个人在这世间太渺小了,行迹飘忽不定。有时你不能驾驽自己,听任摆布无奈而气愤,想一想,我们每个人又何尝不是这样呢?社会无权适应你,你应该适应社会。就如这杯中的茶,悠然翔浮于水中,随遇而安。

标签集:TAGS:
我要留言To Comment 阅读全文Read All | 回复Comments() 点击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