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 A

- 恋恋风尘--关于时光的静物素描

      电影 2008-9-7 11:4


  我们常常会陷入这样的感觉,觉得其实我们一直就在那里,在逝去的岁月里,在别人的故事里,在那些无可奈何的抉择里。当影片的最后,阿远蜷缩在床上无力的痛哭时,隐隐作痛的,是我们自己的心。
  
  当火车缓缓穿过狭长的隧道,出现在黑暗尽头的是一片葱翠的山色,宁静,悠远,两个站在火车上温书的高中生,整齐的制服和稚气未脱的脸庞,告诉我们那是怎样一个青涩纯真的年代,而或许就象他们的名字一样,阿远和阿云,一个注定漂泊,一个云水无依。
  
  那是一个离我们如此久远的年代,苍翠的远山,笼罩在云雾里的村庄,还有那些带着几分木然的人们,生活如同一桌稀稀落落的麻将,带着几分市井的琐屑,而又活色生香。高中毕业后的阿远和阿云相继离开故乡,来到台北打工,如果是在大陆的影片中,这样的情节常常会被演绎的苦大仇深,两个可怜巴巴的打工者在异乡经历种种磨难,受尽欺凌,生不如死却又求死不得,让观众哭得肝肠寸断之余感叹为什么要生下来,滥情到令人发指。而在侯孝贤的镜头下,生活则是一种小桥流水的平淡,虽然也会有苦涩和波折,但人生是一场漫长的成长,疼痛本来就和快乐一样是维系着生命滋长的一种力量。所以无论是在台北的生活,还是后来阿远的当兵的经历,甚至是阿云嫁给了那个一直在她和阿远之间送信的邮差,侯孝贤都没有去重点的突出过什么,以至于我们在看完影片之后都无法找出那一部分是高潮,可是所有的画面却组成了一段完整的记忆,一阙悲凉的情绪,深深的印入心里。我们知道,侯孝贤是在用镜头表达着他的存在观,一种漠然,洒脱的状态,生活没有大喜大悲,有的只是顺其自然。
  
标签集:TAGS:
我要留言To Comment 阅读全文Read All | 回复Comments() 点击Count()

- 侯孝贤:似华还似非花

      我的日志 2008-9-6 23:47
        
         在所有能被称得上是“世界级”的中国导演中,至少有三个来自台湾,一个是侯孝贤,另一个是杨德昌,还有李安。按照焦雄屏的说法,侯孝贤是中国的传统的,感情饱满而丰富;杨德昌是西方的、现代的,感情冷静而内省,而李安则游刃于他们之间。
法国新浪潮电影的代表人物特吕弗主张,电影应该如同“一本日记那样,是属于个人和自传性质的,年轻的电影创作者们将以第一人称来表现自己和向我们叙述他们所经历的事情。”从1980年的第一部作品《就是溜溜的她》,到2007年的《红气球》,侯孝贤的整个电影生涯如同一部时间跨度长达近三十年的日记,用手中质朴、写实的镜头悄悄记录下这片土地上几十年来的浮生百态,沧桑变化。
侯孝贤出生于广东梅州县,四个月大的时候就被出任台中市长的父亲带到了台湾,原本只想客居数年的一家人,到四九年的时候却因政治问题无法再回到大陆。童年的侯孝贤就是在这样一种无根的环境中长大,“我
标签集:TAGS:
我要留言To Comment 阅读全文Read All | 回复Comments() 点击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