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 A

- 电视配音的声画结合是适应大众的需要

      理论文章 2010-1-11 16:40:00
电视节目不是简单的声音加画面,而是声画合一,互为补充、互为延伸。在电视配音的过程中,配音者要不断地调整好生理和心理、气息和声音、感情和技巧的状态,在声音的塑造上,努力把自己从本色转换到角色,从而进行符合节目要求的性格表现和塑造。  1.适应节目类型需要  不同的节目类型配音风格是不同的,在“气、声、字、调、情、意、形、态”的运用上有各自独特的变化。  为纪念改革开放30年,南京市委宣传部与南京电视台联合制作了四集专题片《跨越》。这种主旋律题材对配音基调的要求是:豪放舒展、语气坚定、节奏明快、情感振奋。笔者在配音中,努力酝酿饱满的热情,坚持昂扬向上的基调,力求做到音色清朗、豪迈。  在配音中,从节目类型中揣摩语言的风格定位是关键,也要准确理解和把握编导思想,才能将解说表现得鲜活、生动、风格多样。  2.适应节目意境需要  电视节目营造出的意境是通过声画结合传达出来的。在电视配音前,要认真阅读和理解文稿内涵,观看和体味画面语言,聆听和感觉音乐旋律,研究和把握角色内心。然后,调动自己的修养、经验与创作激情,才能较为准确地表现出传播意境。  今年2月,由南京电视……
标签集:TAGS:
我要留言To Comment 阅读全文Read All | 回复Comments() 点击Count()

- 电视专题片的声音制作

      理论文章 2010-1-11 16:39:00
一、解说解说是对解说词文字变有声语言的再创作,是对电视专题片整体的凝聚纽带。解说是电视专题片声音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说过:“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配音语言要求有说头、有想头、有品头。录音师要熟悉配音的基本知识,对于镜头画面要打听、了解,甚至想象,适当提醒配音演员,从而把握好电视专题片配音解说的制作。解说首先要求普通话。配音要求清晰、丰满、明亮、圆润,有力度。其中力度感并非单纯指强,语言要有内涵、张力。解说配音通常使用动态范围较大的洞圈话筒录制。配音一般要求大于音乐,其与音乐的比例通常为1:0.7,要注意配音不能过载,VU表通常在-3至-5db 之间。配音讲究起伏即起承转合,其手法通常有三种:1.欲扬先抑,欲抑先扬;2.欲慢先快,欲快先慢;3.欲轻先重,欲重先轻。相对于电视画面的推拉摇移,一般分为两种:画面强声音弱,反衬式,俗称紧拉慢唱。另一种画面强声音强,与镜头起伏相同。配音语言要动听、传神,除了有声语言以外,适当可加以肢体语言,以及面部表情的变化。配音演员讲究用声、气息以及话筒的使用,通过语言的轻重缓急、节奏把握以及情感控制,表现电视专题片声音的明暗、……
标签集:TAGS:
我要留言To Comment 阅读全文Read All | 回复Comments() 点击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