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秦汉的方士与儒生》里,看到这么一段描写老子的:
老子是主张柔弱和谦下的。他所以这样,并不是爱这样干,乃是因为用了这种手段可以达到胜过刚强者的目的。他以为要不受人家的欺侮,先要使对方不想欺侮。我柔弱了,好胜的人就不来和我生事了,如果对方决心要欺侮我,那么我就让他,他得其所欲也就完事了。但是他尝到了这个甜头,一定以为欺侮人是容易的,他讲愈敢放开这手腕,终至碰上了一个比他更强横的敌人把他打倒而后已。所以,我的让他并非我的吃亏,只是骗他走上倒霉的第一步,依然是我的胜利。而且愈肯吃亏的愈能获得别人的同情,地位也高起来。所以他说,事情往往是相反的,吃亏就是占便宜,便宜就是吃亏。
看了以后,脑子里第一个浮现出来的竟然是鲁迅笔下的阿Q,真的太像了,不论是言行上还是思想上,老子先生的言论真的是字字珠玑~~也觉悟到阿Q先生可以找到他的祖先了~~~
再细细看一遍,其实就能发现,老子的心思很细密,这样的一个过程想必是要花费时间的,花费这么多的时间和心思去完成一个结果,而且可以假借别人之手,老子先生果然也是XD滴~~~~
那些古代文里,的确不乏这样的主人公,自身柔弱,心有七窍,每做一事都似下棋,步步紧扣,看的时候是很爽,但是我不得不怀疑,他们如此活着,不累吗?
还是我太简单看事了?
真的不甚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