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下列文章标题进入阅读
|
| 解 读 生 命 |
| 十位感动同人的人物简介 |
| <font f |
- 窗口人生快速阅读
我要留言To Comment 阅读全文Read All | 回复Comments() 点击Count()
- 为了忘却的纪念

为了忘却的纪念
——七年之后的真切追忆
当所有的狂热与切肤之痛被时间磨砺成麻木与冷酷之后,当年少的轻狂与纯真被世俗人情修饰成无奈的挣扎之际,一份久违的感动又因为一次无意的触动而彻夜难眠,内心深处最柔软的一隅再一次深深打动,那些已经忘却的记忆再一次让我热泪盈眶,那些已经遥远的梦想再一次穿越时空扑面而来
我要留言To Comment 阅读全文Read All | 回复Comments() 点击Count()
- 《窗口人生》序

《窗口人生》序
秋末一天,人民文学出版社老一辈编辑周达宝先生在电话里对我说,山东省莱西市农村有两位瘫痪在床二十多年的残疾青年李永程、李国程兄弟求她帮助编辑、出版一本书,希望我也能够帮忙。当时我一口应允说:“只要您同情的我便同情,您愿意帮助的一定会帮助。”于是很快,我便看到了这部二十多万字的手稿。手稿分为小说、散文和诗三部分,仅这些文章的目录就将我深深感染了,接着我把她们的内容一篇篇地读下去,我的心也随之同两位残疾青年的心紧紧地贴到了一起。读完了,我便由衷地发出感慨:这是一部用两位高残青年的真情与滴血凝聚成的作品;是他们追求和探索他们生活真谛的心声。
秋末一天,人民文学出版社老一辈编辑周达宝先生在电话里对我说,山东省莱西市农村有两位瘫痪在床二十多年的残疾青年李永程、李国程兄弟求她帮助编辑、出版一本书,希望我也能够帮忙。当时我一口应允说:“只要您同情的我便同情,您愿意帮助的一定会帮助。”于是很快,我便看到了这部二十多万字的手稿。手稿分为小说、散文和诗三部分,仅这些文章的目录就将我深深感染了,接着我把她们的内容一篇篇地读下去,我的心也随之同两位残疾青年的心紧紧地贴到了一起。读完了,我便由衷地发出感慨:这是一部用两位高残青年的真情与滴血凝聚成的作品;是他们追求和探索他们生活真谛的心声。
随手稿而来的还有地方电视台制作的录像带,这十几分钟的录像资料真实地记录了这两位残疾青年的艰难生活和他们的更为艰难的文学创作,使我受到了一次更大的震动。早在1972年至1975年期间,这两位普通穷苦农民的儿子,先后患了一种遗传疾病——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先是行走无力,下肢萎缩,继而全身肌肉萎缩,最终导致瘫痪,卧床不起。从此两兄弟便永远告别了他们心爱的学校、教室和课本,开始了他们病瘫在土炕上的孤独生活。但他们没有屈服于命运的安排,他们用一种常人难以理解和忍受的毅力顽强地生活下来,并开始他们梦想中的文学创作。正如他们在后来的散文《残疾;命运;人生》里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