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了忘却的纪念
——七年之后的真切追忆
当所有的狂热与切肤之痛被时间磨砺成麻木与冷酷之后,当年少的轻狂与纯真被世俗人情修饰成无奈的挣扎之际,一份久违的感动又因为一次无意的触动而彻夜难眠,内心深处最柔软的一隅再一次深深打动,那些已经忘却的记忆再一次让我热泪盈眶,那些已经遥远的梦想再一次穿越时空扑面而来……
但我却已经习惯遗忘,习惯寂寞与孤独;虽然现实中紧张、劳累、忙忙碌碌或者无所事事,但那一些患得患失的冷漠让我已习惯忘却昨天、习惯在麻木中得过且过。(6月17晚写)或许 ,在很多人眼里,我是一个充满自信、行为孤傲、自以为是且又毫无心计、直言不讳的人,但我隐藏在内心深处巨大痛苦又有几人知晓,正所谓“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七年眨眼而过,二位兄长的坟上或许已是荒草凄萋,没有几个人还能记得他们,更没有几个人能去怀念他们,毕竟是“逝者如斯夫”……
七年,七年了,时间在如飞般而逝,但永程兄去世瞬间紧紧盯着我的那一幕却让我此生难忘,当我用颤抖的(即使在我打下这些字的时候,我也无法忍受我内心的颤抖,我的泪在往心里流,而我的心却在滴血……)双手几次三番为他阖上双眼,而他却又几次三番睁开双眼,——(7月7晚写)(一天天过去朋友一再问我,纪念二位兄长的文章写得怎么样了,我无言以对……虽然过去了这么多年,但每一次回忆起往事我还是无法让自己镇静下来,以致于每写下一段文字就不得不停来……)从那一刻起我明白了什么叫做“死不瞑目”,从那一刻起我也知道什么叫做“缘聚缘散”……国程兄去世的时候曾经留下一句话:“永程,永程,谜解开了……”不知他解开了什么谜,我曾在纪念他的文章《逝者如斯夫》中说他解开了人生之谜;而永程却给我留下了一个今生难以释怀的人生之谜,我不知道如何去解开,更不知道如何去解脱,因为他给我留下的只是一双紧紧盯着我的双眼,没有留下片言只语,只有一双眼,一双眼……(7月10日中午)
七年了,七年就在我得过且过中悄然而去;七年中,我心爱的文字也与我悄然而别,以至于今天我都无法……我已经不知道该怎样用语言去表达我此时的心情——七年了!!!
七年中我开始两年多(1998-9——2001-5)的时间是在无意识的状态中度过,又有两年多是在刻意的忙碌中度过,当我逐渐从自我的意识形态中走了出来,时光已经到了2005年。本不想再去揭开这依然痛苦的伤口,但朋友无意中的来访让我再一次回到七年之前,让我不得不再次去面对现实,过去的已经过去,承诺故人的总该要去兑现吧。我没有选择的权利也没有逃避的权利,我只有再次蘸着心头滴下的血写下这——不该忘却的纪念!!!(2005、7、16深夜)。
其实,没有人知道,我的承诺只有故去的两位兄长和同样故去的老师知道。但这承诺如哽在喉,时时让我不得安心,尽管我忘却了太多,但每一年的清明节都会让我想起故人,想起自己的承诺,但我能力有限,每一次都只能把泪流在心里,让无奈成为我无能的借口。但时时刻刻我总感觉到他们的在天之灵在注视着我,在敦促着我,让我无地自容……
我一直在寻找一种力所能及的方式去完成他们的遗愿,但往往都是半途而废,以至于拖到了今天。好在现在的网络发展迅速,他们的遗愿可以实现一部分了,无论怎样,只要有人能记住他们,也足以慰他们在天之灵了。
二位兄长曾经告诉过我,他们的文章并不见有多好,也不见得有多少人去读,但他们想告诉每一个人的是:无论生活怎样艰难,你总比两个瘫痪在炕近20年的人要幸运吧,你拥有健康的身体又有什么过不去的火焰山呢。(2005、7、20中午)。或许,每个人的信念不一样,我曾经这样告诉朋友,如果我是他们,我宁愿选择自杀也不会在这个世界上多活一天,你想想:一个人从健康开始一天天看着自己从慢慢残疾,再慢慢瘫痪甚至到无法动手的过程,该是多么残忍的一件事!他们兄弟却一一熬了过来,并且写下了几百万字的文章,发表了几十万字的作品,出版了他们的个人作品集《窗口人生—瘫痪兄弟的五彩梦》。但他们却没有看到,或许这是他们一生最大的遗憾吧。
今天,在这个我已经“忘却”多年的今天,我再次撕开自己心中的伤口让这一切展现你的面前,已经不是仅仅为了一个承诺,而是想让每个人在生活或是工作不太如意的时候想想他们,想想他们是以怎样的毅力和决心度过了他们20年的——窗口人生!
李永程,1998年8月24日21时许,因“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病逝;李国程,1998年3月25日 9时许,因“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病逝。1999年4月,《窗口人生——瘫痪兄弟的五彩梦》出版发行,1999年7月,我们共同的老师——孙华民先生因车祸去世。同年,会友社解散,《会友报》停办。
此时此刻,无法用语言表达心中的一切,首先,对每一位阅读本文的朋友表示深深的谢意,但愿朋友们能从中领悟到一点什么;其次,对1999年8月以前和我们相识的朋友表示深深的歉意——对不起!!!
(李永程、李国程兄弟。他们患的是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念完五年小学,就退学回家。 因不甘心就此一直混吃等死。决定走文学之路。道理很简单,有笔有纸就能写,以后不管病情怎样发展,握一枝笔的力气还是有的。 但是,难!要读书没书,要资料没资料,写了也没人指导,惟一有的是时间和勇气。写了几百万字,稿纸摞了尺把高,一个字没发表。心颤抖了。 想起蒲松龄的名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兄弟俩绝不轻言放弃。 “我们知道,这条路布满坎坷,步步艰难,但我们不怕,我们会一步一步坚实地走下去,直至生命终止。”他们实践了自己的诺言。 兄弟俩于一九九八年先后病逝,累计已发表作品四十万字。九九年四月出版了作品文集《窗口人生--瘫痪兄弟的五彩梦》。)
李氏兄弟的相关阅读请点击以下文字链接:
窗口人生----李氏兄弟传
窗口人生-洙河风云(连载中)
窗口人生-瘫痪兄弟的五彩梦
回复Comments
作者:
{commentre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