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穿花衣服的热带鱼及点评

      课件理论 2006-7-3 1:25
课件穿花衣服的热带鱼及点评

课件作者:安徽王柏华 05年课件大赛二等奖作品


<<信息技术教育>>05.10.   设计新颖  童趣盎然

                        评课件《穿花衣的热带鱼》        / 肖祝生

 

 

《穿花衣的热带鱼》是一个设计新颖、制作细腻、童趣盎然的好课件。

兰天、海鸟、白云;深海、游鱼、涛声。课件一下子将孩子们带到了那美丽、深邃而又神秘的海底世界。课件本身就是一件极美的艺术品。色彩鲜艳而不俗气,构图多变而又和谐。一个页面的教材,仅几条热带鱼的平面画,被课件作者编织成立体的声光电的全演练。也许有人认为,既然有海底世界的视频材料,又何必制作课件?殊不知视频影片虽然真实但未必适合孩子们的心理,美的作品还需考虑教学的对象。那简化了的穿梭在具有剪纸风味珊瑚间的热带鱼,那不停地蹬脚的水母,那晶莹透亮扭摆着身子调皮地上升的气泡,都极具童趣。课件制作细腻,不少细节的处理都颇具匠心。用“气泡”生成的按钮,隐现在紫珊瑚附近游弋的小鱼,使场景变得更丰富、深远。动态的格调,充满童趣的动画,格外能让孩子们喜爱那充满诗情画意的世界,使他们在感悟中得以展开想像,提高其审美情趣。

美术课程在引导学生形成社会共同价值观的同时,应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这也是新课标对美术课件提出的重要原则。我看过不少很美的课件,尽管不乏手之舞之足之蹈之,遗憾的是它们只注重技巧的表现,所以仍然显得平淡、苍白。课件《穿花衣的热带鱼》的美更在于它具有深刻的内涵。它通过精心设计的七个场景,采取听、看、想、比、绘、秀、折多种方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例如在“比一比”中,我们看到形体各异的热带鱼,不过是由简单几何图形构建,从而使孩子们能迅速地掌握美术学习的方法;在“绘一绘”中,相同形体的热带鱼却又呈现出不同色彩个性 ,通过对比,孩子们自然会想到,我们也会绘出属于自己的热带鱼;“折一折”更让孩子通过动手造型,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秀一秀”搭建了共同评价的平台,让孩子们得以展示、交流、评价自己的成果,使课堂进入了高潮。作者通过多角度、全方位的新颖设计,使外形美与内涵美得到了和谐的统一,一个“立体”课件便应运而生。

新课标指出,美术“应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作者说:“我们首先考虑的不是如何去具体实现,而是如何去编写适合教案的脚本,不能仅停留在依附于教案层面上。脚本不等同于教案,它要将文字、图片、声音、影像等各种多媒体元素有机组合,紧紧围绕服务教学的原则。”真是一语道破了课件制作的真谛,原来灵感来源于对教学原则的深刻理解。

我没有看到源文件,但猜想课件中的动画大都是通过渐变或逐帧的方法生成,在效果上大体也无可厚非,如气泡的确做得很细腻,但仔细看来,气泡个体的生动又被整体循环的呆板减弱,那些鱼儿和两个水母的运动亦如此,如果结合复制指令和随机函数来做,也许更自然而且将减少制作的难度。另外,在场景的转换之间,似觉太缓慢,不太适合孩子们的心理。

标签集:TAGS:
回复Comments() 点击Count()

回复Comments

{commenttime}{commentauthor}

{CommentUrl}
{comment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