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EPO方式教学的体会

      有效教育(EEPO) 2006-6-27 14:29
EEPO方式教学的体会

作者:袁卓芳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089 更新时间:2005-2-6

EEPO方式是师生在教学的双边活动中,依据生理﹑心理的变化特点,把经常性的七个基本要素"听﹑看、讲﹑想﹑做﹑动﹑静"单列或加以适当的排列组合,并适时地依学生生理﹑心理的变化交替使用的教学活动方式。它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基本教育思想。同时还体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能比较顺利地﹑主动积极地进行双边或多边活动,形成互补优势。这与《数学课程标准》的思想是一致的。新教材对知识的陈述方式较好的体现了师生﹑课本之间的交流,能指导老师引导学生多思﹑多想﹑多动,不知不觉中避免了以往"一言堂"的教学方式。它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帮助学生改变学习方式起到很大的作用,同时也为教师转变教学方式构建了一个崭新的平台。下面是我设计的一节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教学。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

课程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会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题。

会根据实际问题的要求列不等式,并求得符合实际问题要求的解 。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列方程能解应用题,同样利用不等式也能解答应用题,不同的是列方程寻找是等量关系,列出的是等式,而列不等式的是寻找不等关系,对于不等关系问题的研究和研究相等关系问题一样,通过观察、思考、分析,找不等关系,并根据这些条件建立不等式,使问题得到解决。t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学习,让学生体会不等式和方程类似,同样是表示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重要模型,通过把要解决的问题转化为已经能够顺利解决的问题,让学生进一步学习和体会转化思想在解题中的作用,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列方程解应用题:某次"人与自然"知识竞赛中,试题都是选择题,答对一题得5分,不答或答错不得分也不扣分。小张想在本次竞赛中得80分,请问他答对多少题?(幻灯片)

老师:先独立做,然后小组交流。

学生:解:设他答对x题,依题意得:

5x=80

x=16

答:他答对16题

如果将上题中"小张想在本次竞赛中得80分,请问他答对多少题?"改为"小张想在本次竞赛中得分不低于80分,请问他至少应该答对多少题?"那么应怎样解?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究的内容。

板书: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

二、师生互动,课堂探究

(一)提出问题,引发讨论

老师:如何解决以上实际问题?(先独立做,然后小组交流。)

学生:解:设他至少应该答对x题, 依题意得:

5x≥80

x≥16

答:他至少应该答对16题

(由两个小组的成果展示出来,然后由发言人上去讲解)

(二) 导入知识, 解释疑难

1.通过以上题目的解答,探究出列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题的步骤以及与列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题的相同和不同点。与你的同伴讨论和交流。

老师:小组讨论归纳,由记录员记录好,由记时员记好时间4分钟,监督员督促每个同学都要动手,动脑,发言人准备展示讨论结果。

学生A:列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题的步骤以及与列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题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列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题时要找等量关系而列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题要找不等量关系。

学生B:我们组还要补充一点列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题时要建立等式

而列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题时要建立不等式。

学生C:我们组还要补充一点,列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题时只有一个解,而列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题时有多个解。但多个解必须符合题意。

老师:是否还要补充?以上是三个小组讨论的结果。然后让学生归纳列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题的步骤:

1.审题,弄清题目中的数量关系,用字母表示题中的一个未知数;

2.找出能够表示应用题全部含义的一个不等关系;

3.根据不等关系列一元一次不等式;

4.解不等式;

5.作答案。

老师:我们根据以上的步骤来解决以下的事例,先由小组讨论,把讨论结果写在卡片上,然后再投影展示出来(8分钟讨论,12分钟展示成果)

在"科学与艺术"知识竞赛的预选赛中共有20道题,对于每一道题,答对得10分,不答或答错扣5分,总得分不少于80分者通过预选赛。育才中学25名学生通过了预选赛,他们分别可能答对了多少道题?

(1)试解决这个问题(不限定方法)。你是用什么方法解决的?有没有其他方法?与你的同伴讨论和交流一下。

A组:可以设他至少应该答对x题,依题意得:

不等式10x-5(20-x) ≥80

解得:x ≥12

B组:设他至多应该答错或不答x题,可得:

15x≤200-80

解得:x≤8

C组:可以从全错-100分考虑问题,每答对一题可加上15分,则设他至少应该答对x题。可得:15x ≥180

解得:x ≥12

D组:可以从全对200分考虑问题,每答错一题扣15分,则设他至少应该答对x题。可得:

200-15(20-x) ≥80

解得:x ≥12

E组:也可以进行估算,假设答对10题,那么得分为10×10-5×10=50不足80分,再进行调整,直到不少于80分为止。

F组:我们组把25名学生考虑进去,再进行计算。(老师点评,25是一个干扰数据,如果考虑进去,计算的数据很大,所以审题时要认真)

如果你是利用不等式的知识解决这个问题的,在得到不等式的解集以后,如何给出原问题的答案?应该如何表述?

学生A:他至少应该答对多少题?

学生B:他至多应该答错或不答多少题?

(三)归纳总结,知识回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列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应用题,它的解题步骤与列方程解应用题类似,但又有区别。其一般步骤如下:

1.审题,弄清题目中的数量关系,用字母表示题中的一个未知数;

2.找出能够表示应用题全部含义的一个不等关系;

3.根据不等关系列一元一次不等式;

4.解不等式;

5.作答案。



课后学习卡

数学生活实践

某单位计划"十一"国庆节组织员工到大连旅游,人数估计在10至25人之间,已知甲.乙两旅行社服务质量相同,且组织到大连旅游价格相同,都是每人500元,该单位联系时,甲旅行社表示可给予每位旅客7.5折优惠,乙旅行社表示能免去一位旅客费用,其余8折。

(1)若实际有12人去大连旅游,该选用哪家旅行社?为什么?

(2)若实际有24人去旅游,该选用哪家旅行社?为什么?

(3)实际多少人参加甲.乙两家旅行社消费相同?

(4)若人数在10人至25人之间,该如何选择旅行社?

本节点评:我没有直接给出解答,给学生留有足够的空间,提供了学生参与数学探究活动的机会,在教学过程中循序渐进,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并参照列方程的基本思想,出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量关系,从列代数式到不等式,转化为纯数学问题求解。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解答。能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还出现了亮点。同时也体现了EEPO教学的核心:互动 -主动-生动-能动。

本人通过一年多的EEPO方式教学,体会到了教师角色要转化,以往习惯于我说你听,毋庸置疑,充当的是布道者﹑传教士,现在应当是设计师﹑组织者﹑引导者。刚开始我们不太习惯,总觉得自己三言两语就讲清楚的问题,搞得很复杂,但我们很快适应了自己的角色定位,实现了第一步的转化。

用EEPO方式的课堂教学不再是死水一潭,学生不再是迂夫子,他们可以争得面红耳赤,辩得口舌生风,他们出入各家商店,了解商业运作与数学关系,他们钻进图书馆查找资料;他们迷醉于网上下载有关图片;他们冥思苦想,寻找最佳的方案……。我和我的学生们一起经历了数学学习这变化万千的过程,这样的数学学习不再让学生厌恶,而感到数学是如此的亲近,触手可及。

在EEPO方式教学中还发现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概括﹑归纳问题的能力已超出老师的预想。同时老师也有足够的时间辅导不同的学生,特别是那些学困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实现: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标签集:TAGS:
回复Comments() 点击Count()

回复Comments

{commenttime}{commentauthor}

{CommentUrl}
{comment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