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EEPO方式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有效教育(EEPO) 2006-6-27 14:28
实践EEPO方式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884 更新时间:2005-2-20

SDP项目—EEPO方式在我区开展以来,促进了我区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与转变,推动了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但是在课堂教学中实践EEPO方式,还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置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问题设置和梯度是否得当,将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求知欲望,学习目标的指向和价值取向等。如新课的导入,是激活学生求知欲望、积极探索的关键。创设的问题符合学生心理特点,认知结构和联系生活实际,则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一堂课活跃起来,为新课教学打下了坚实基础。因此,我们需要从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结构出发,联系生活实际结合教学目标去创设问题。同时把握好问题的梯度,使绝大多数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成功的快乐,激发学习热情。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需要认真思考精心设计。同时需要平时积极关注周边生活,查阅资料、收集整理各种信息。

二、小组合作学习和团队合作中的几个问题

1、小组构建。教师在构建小组过程中,需要考虑每个学生各个方面能力因素。不同的学科和学习内容。应根据其特点和需要分组。这样才能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小组活动之中,发挥集体智慧。一般分组方式可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依据学生能力分组,二是依据合作需要分组,但决不能让学生自己选择小组。

2、小组角色分工与角色换位。在小组合作学习和团队合作过程中,教师必须对小组的每个成员要指定不同的角色,并明确工作的任务。这样才能使所有小组成员积极投入到活动当中。小组中每个成员的角色不是一成不变的,应当随时转换,才能保证每个成员各个方面的能力得以锻炼和培养。

3、小组成员间相互关照。当代青少年中独生子女比例逐年增加,加上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很多学生相互合作、相互关照等能力相对较弱。不少学生主要表现在自私和自负等方面,培养他们学会关照别人(特别是弱势群体)、相互合作。学会学习别人的长处,明确自己的不足,是目前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小组活动中各个成员之间相互关照,取长补短、优势互补是使绝大多数学生学得好的关键。要达到这一目标,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培养和训练。教师要有宽容的心态,不能急于求成。

4、小组合作学习和团队合作的评价。小组活动过程中积极的评价是促进学生发展,提高小组亲合力和集体荣誉感等重要手段。教师对学生评价的过程实际上是对自己不断评价的过程。评价的目标应让全体学生明确,评价的设置应该与目标相一致。一个好的评价必须是有效、公平的,同时还应关注对各组评价机会的均等,小组评价不能针对小组的某个成员,必须是针对整个小组的评价。

5、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和团队合作过程中,绝不能忽视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教学中要注意给学生以足够时间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否则在小组中唱主角的往往是基础较好的学生。而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则有可能成为"南郭先生"。

三、小组合作学习和团队合作中教师的角色

教师是小组合作学习和团队合作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小组活动时教师要做好"看、听、想、导"四个方面的工作,而不是随意走动或是随时插话,干扰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活动。"看"是在一旁静静观察小组活动状况及进展情况,有无弱势群体,是否相互关照等方面。使教师通过全局把握进度。"听"是教师倾听一个或几个组学生交流情况,捕捉学生亮点和收集相关信息。"想"是通过观察和倾听,将信息进行疏理,联系已设计的教案,考虑是否需要做调整或更动。因为实际课堂教学过程千变万化,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需要不断依据实际情况随机调整和修正已备好的课。也是对教学的反思。"导"是对学得快小组(学生)提出更高要求,让他们学得更好,不是让其在等待中无事可做。对学得慢的小组(学生)做适当辅导,让他们学有所获、学有所得,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抓两头促中间"。

任何一种教学方式不是万能的,都有其局限性。运用好EEPO方式需要依据学科特点和知识结构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式,还应依据教师的个性特长。使EEPO方式融入自己的个性特长之中,不断探索和实践,才能达到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的境界。把EEPO方式转化为自身的教学方式。

以上是通过观摩我区教师实践EEPO方式的教学,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得到的一些感受和想法,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共同探讨。

标签集:TAGS:
回复Comments() 点击Count()

回复Comments

{commenttime}{commentauthor}

{CommentUrl}
{comment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