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8-27 14:22Zoom全屏追求读书治学之境界

自古读书治学,强调一种境界。
佛曰:“以入世之精神读出世之经书,以出世之思想悟入世之禅”。凡书都是因时因事而作,故曰之为出世之书,然读书者,须深入读之、悟之,方可谙其中之道,品其妙处,自可学之益坚。
国学大师王国维老先生言读书有三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读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一境;‘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此二境;‘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三境。”
然,读书讲究境界者甚少,浮躁以求草速成事者不胜枚举。如吾等所就之商业院校,最是缺乏精神文化涵养,缺乏不愠不躁之儒学素子情怀,而急功近利之风日盛。学校本身之文化修为并不博大,于哲学上更是一片无人问津之沙漠,而哲学之睿智正是学商者必备之修为,是故能真正悟道修得正果者凤毛麟角。于此看来,浅搁之薄舟,轻浮毛躁亦成常理也。
吾为己读书浮躁轻率之风而深感不安。常浅尝辄止,草草了事,却自以为有无师自通之才。常以尚未入门之识,写轻率之文章,言无据之论,甚是惭愧。如吾读《周易》,初学一年半载,便常为人演算以示吾才学之高,言之有几分应验,便自以为天下无敌,更甚者还著论《周易之哲学思想与中国企业管理》,虽此文亦为许多老师赞扬并得奖,然深思之,实是以深奥之理言轻薄之事,有如墙上芦苇站立不稳,枯黄单薄。授吾管理学之张建涛老师谓吾:“学《周易》者,初学三年天下无敌,后学五年寸步难行。我学了20年都不敢如此轻率下论,你才学了两三年就自轻妄著论,自以为很了不起,我不是打击你,读书治学必须严谨,否则对自己的进步不利。你的文章是写得不错的,这次比赛,我给你的论文打了90分。希望你继续好好努力。”
轻轻一言,却使吾反思良久。思吾初来大学之时,承蒙一于读书治学上颇有成就之师兄厚爱,为吾讲解大学治学之道,其深刻之教诲前所未闻,甚是欣喜,于是立志好好研读经济管理领域之书。师兄予吾一书单(此书单乃一位名师专为师兄而列),谓吾好好按书单上所列诸书细读。
书单上第一本书乃《资本论》,共三卷,约有一尺高。初来大学,就读此巨著,挑战性甚大。吾谓己:“此乃济世之书不可不读。”,并雄心壮志一定要于两三月内读完。于是耐性苦读之,两月过去才勉强读完一卷,读第二卷时便草草收兵,至读第三卷时,已是学期末,更是一目十行泛泛而览,便自欺欺人向人言吾已读完《资本论》。虽言“开卷有益”,读后,于己之思想确有一新之觉,然经师长一批评指点,便觉中气不足,言之无物,羞愧难当。如此轻浮之读书,实在可笑,更是为如此读书之法不安。
自知才疏学浅,又求知欲望甚强,于是,辞去学生干部之诸多事务,课余时间皆自乐于图书馆,文史哲与经济管理诸书混合读之。每晚都为自学专业之理论而奋斗至凌晨两三点,通宵亦成习惯。自知悟性愚钝,所读诸书杂而不精,故诸多书读后不得其解,然却可隐约悟其中之大智,常为大师之深刻独到思想激动不已,于中感受埋头读书之乐趣,或许,此便是王国维老先生所言之读书第一境界也。
吾之读书,无章无法,全凭己之喜好广泛涉猎。然欲读之书甚多,惟恨精力有限,故逐渐着重于读培养专业基础理论水平与思考能力之书,同时兼读中国传统文化之古著,籍以锻炼悟性与提高文化修为。大一下学期开始,便于读书之同时,兼顾做一两课题研究,以课题研究为火车头,带领知识体系之完善与更新。深入研究之时,既可造成对自己知识体系与思想之颠覆,籍以保证学习专业理论之巩固与进步,又可产生读书苦闷之后甚有所得之成就感,于学习、生活、兴趣之上,领略大学读书治学之魅力,岂不快哉?
吾一直忙于读自己喜欢读之书,并适当佐以课题研究,虽有时忙得筋疲力尽,甚觉辛苦,然长此以往,乐此不彼,或许,此便是读书之第二境界也。屈原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吾将为读书之第三境界而长此求索不息。
忙于读书治学,可谓忙中出智慧,忙中自得精神收获之乐。
作者:Poster:tairanjushi 分类:Category:文苑博采 回复Comments:  引用Trackback:  阅读:Read 

回复Comments

留言回复(带*号为必填)Post Comment(* must be)

作 者Author:

 主 页Homepage:

 邮 箱Email:

内 容Content:

 选 项option:使用表情Enable Smile转换UBBEnable UBB记住我Remember me

 验证码Verify Code: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