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西口外传

      我的日志 2009-9-2 12:37
      走西口书生昝良先生的传道授业人生又当民族团结宣传表彰月,每当此时,那些为我们这个民族地区各民族人民共同繁荣发展做出过独特贡献的人们的鲜活故事,总是涌向心头,不由得想为他们再写一点,一则表示纪念,二则表示感谢。今年上海翻译 由于开年大戏《走西口》把一位走西口过来的少有的文人,刻画成一个算命、卖棺材骗人的典型,而且,可能该人物本身有真实性,又加扮演者活灵活现的演技,给人们留下的印象仿佛走西口的文人都是那个样子。这一点对那些个山西“老西儿”似乎有点儿不太公道,其实,那些在内地遭了灾,遇了难的文人,有不少避难来到关外却干起了传授国文经典,传播民族精神,培养少数民族子弟的高尚行业,上演了至今深为人们怀念的道德人生。本文今天暂为读者介绍他们当中比较突出的一位老先生。 昝良,当今六、七十岁的人们往往亲切而且尊敬地称他老昝良,他是“文革”前土默川上有神圣文庙的赫赫有名的土小的校长,也就是土默川上桃李芬芳的昝校长。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昝校长在自治区主席乌兰夫那里,仿佛就像徐特立在毛泽东那里,而且极有可能超过徐毛关系,因为尽管昝先生不曾作过乌兰夫的老师,但土小本身是乌兰夫主席的母校,也是他们俩一起教书育人并肩工作过的地方,而且昝先生在这里继而又培养教育过乌兰夫的大女儿、大儿子,这后两位人物,一位是内蒙乃至全国知名的红十字老人云曙璧女士,一位是前自治区主席和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布赫同志。在土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史展室的老照片前,人们至今常常会发生一种误解,以为站在乌兰夫旁边的是周恩来,因为当时的乌兰夫就是那么朴实,回土小也是常事,极为随便,而对昝良校长却极为尊重,昝校长的长相从侧面看又颇像周恩来,只是细看的话穿着和气质稍“土”一点。从逃荒书生到传道圣人。话说昝良先生原本是山西大同人士,年轻时好学上进,待人温和,颇有正义感,也可能正是这个原因,使他学业有成时却在山西老家失去了生存和施展抱负的环境。1927年,昝先生携妻带子从大同逃荒来到呼和浩特,他的第一站是落脚旧城回部小学当教师。民国年间土默特教育也有所发展,1926年土默特高等小学校曾招收中学班,学校也曾一度改名为土默特旗立第一中学,是小学、中学一体化学校,由孟学孔出任校长。孟学孔是土校历史上于1907年改革为土默特高等小学堂时
标签集:TAGS:走西口
回复Comments() 点击Count()

回复Comments

{commentauthor}
{commentauthor}
{commenttime}
{commentnum}
{commentcontent}
作者:
{commentre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