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人不能在太快乐的时候写东西。今天上来,发现有人表扬我,高兴得有点忘乎所以,刚才沉着、深沉的劲儿掉了一半。这样好像不大好,因为,过于兴奋的头脑会让我忘了理智,和自己要写什么。我笑着写下这些,其实真心谢谢上一篇留言的朋友。
24岁,我认识了池莉。
曾经,在面试官面前,我惊讶自己没有看过池莉的文章。因为当人们一旦知道了我是武汉人,便会欣喜地问,你们武汉的池莉,她的作品,你读过么?不错。我不敢露出无知的样子,支吾敷衍过去了。其后,便一直迫切地希望读家乡作家的作品。武大樱花节那天,我应聘碰巧赏了樱花。回来的时候路过一家旧书店,买到了久久渴望的池莉的一本文集,回家便因这本书泪如雨下。我从来没有这么喜欢地读过一本书,其一因为我爱上读书的时间本就不长,其二,则是这可能本就是本优秀的书——池莉的《真实的生活》。
我首先读了池莉写给女儿的一篇散文。它记录了她从知青回城、弃医写作到高龄生下女儿之后的生活,真实得让我震颤。我开始知道做女人,也许是南方家庭中的女人,比我想象中的乏味、痛苦,她不仅得是家中的贤内助,也可能得是家庭外为房子、生存,奔波求人的能手。那个年代的过来的人经历的一切远远异于我期待的所有生活。她的磨练与痛苦和本该与这个名字合理匹配的生活完全不符,却更像我们走过的真实生活。
时代造就人生。24岁这一天,我开始反思我自己,认识到我是我们一家三代人里面唯一享受平顺成长路径的人。我没有经历过革命,下乡,少年离家独自生存和成长,与渴望个人空间,不愿与人交往,凡事害怕求人的心路历程。我是幸福的、可爱的、愉快的,同时又是怯懦的、依赖的和幼稚的。因此,看到池莉做母亲后的生活,我既领会了我的母亲的艰辛,也意识到了自己的幸运。和她的女儿一样,我们这代人是幸福地享受母爱的孩子。我们自由,开朗。然而,自由,也要学会向梦想进军。
池莉为人非常有骨气。这是我十分敬佩的品质。然而,她的丈夫也是如此。他们的生活并没有因此而一帆风顺。她曾写下这样一句话:“只要能不求人,我可以忍受许多的不公正的生活上的麻烦。尽管因为我不求人,可能在现实生活中得到的很少,但我得到了自由,得到一种超脱一种潇洒。我感到非常的愉快。”看完这句话,我眼眶里的泪水开始打转。可是,不久我又读到了这样一件事——由于房子的问题,池莉不得不求人,上至领导,下至办事处,她全都走了一遍,其中的艰难,让她得出了自己只是“因为学习成绩一贯很好就自信得不得了的人,是一个难以适应环境的人”的结论。
在现实的生活里,“凡事不求人”的作风只会让人空手撞墙好多次,受尽痛苦。所以除非无关紧要,我绝不为了单纯的骨气而倔强地不肯请求他人的帮助。人这一生本就缥缈,为了做个行得正立得直的马尾草,而在寒风中瑟瑟直立,没什么必要。人在社会里,就像一粒尘埃。独立和不依赖他人,虽然受大多正待成年的年轻人青睐和敬佩,却也让他们背负了不少的痛苦和劳累。一个人即使再坚强在强大也会不胜重负的。或许请求他人的帮助,也是一种洒脱。
这是我此篇最重的体会。
回复Comments
{commenttime}{commentauthor}
{CommentUrl}
{comment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