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留言的陌生人

      说说话 2007-2-8 1:29

我从没把我的博客给我最熟悉的人看过。

那些不太熟的人,即使偶尔上我的博客,也很快就忘记了,很少会再来。而每篇都会留言的几乎没有。

昨天,我看到我的博客几乎每篇都被一个客人留了言,看来此人是下了很大功夫读完我这一年多的日记的。有些感动。读了他的话,我觉得绝大多数都是中肯的。

关于鲁迅,我听说,他是上世纪最清醒的人。于是,我决定向他靠近。我希望每天读一篇他的文章,能够更近地感受他的为人。一起住过的老师说,他很深刻,读过他的文章,就能读懂很多其他的著作。因为他可以称得上是看这个世界看得最清楚的人。我信了。

 昨天读的是他的“这也是生活”。他认为在生活中,养生与休息也是同等重要的,就像战士不仅要卫国,也要吃饭喝水休闲娱乐,否则一味想着的工作,迟早也会生病的。就像他一场大病醒来,终于意识“删夷枝叶的人,决定得不到花朵”一样。即使是伟人,也是有日常生活的。这一点,可以用来抨击我们目前夸张的英雄题材电影电视剧。

关于音乐。

我对音乐的感觉很奇特。但是,我似乎没有听过什么别人没听过的歌曲。曾经学过一段时间的长笛,对音乐的感受也没有突破性的改变。应该说,那种狂热的投入和感动,只来自于小时候养成的对音乐的迷恋。小时候自学电子琴,就靠自己东摸西按,会弹了不少乐曲。指法很差,也没有乐谱,只是拥有很强的乐感和辨音能力。以至于小学上音乐课,即使不用乐谱也能跟着老师唱123,大声模出歌曲的旋律。这种连我自己都惊讶的乐感能力在年龄增长后就隐退了。一方面因为我可以和歌声相伴的日子越来越少了;另一方面,我也不再把重心放在这上面了。我忘了音乐,音乐也忘了我。我每每再看到冰上雨燕伴着教父那样的乐曲起舞时,就在那一瞬间,可能重享血液沸腾的感觉,也就那么三四分钟而已。

有时候我怀疑,我是否放过了生命中本该是神圣的东西。

游戏。

中国的孩子,都会玩游戏。如果在这样的应试教育系统下,你说那个孩子不知道游戏是何物,那是不实际的。也许好孩子会克制自己这方面的欲望,可是大多数孩子,在紧张学习之余,不靠电脑游戏来排遣一周的抑郁,那几率几乎很小。

我小的时候爱完卡带游戏机。每年暑假,和我弟弟从早上玩到下午,打穿过不少游戏。可是那个时候,我的成绩很好。游戏是我心中喜欢得痒痒的东西。就像上瘾,也许事后你什么都不记得,就这样耗掉的一个下午,纯粹是一个的心情的享受,你也会心安理得,渴望不断的重复。

这样的心态,陪我走过了初中高中。我没有时间再发泄自己了,只有把它挪到了以为可以尽享快乐的大学。

实际上,我错了。我正在抱怨这样的心态。人们往往会抱怨我现在没有以前努力了。我想并不是如此,是我没有用游戏排遣自己的时间了。也许这样的生活本就是错误的。学习+游戏。为何不把日常生活融入到工作学习中来呢。没有谁说,如果把所有游玩的时间都拿来学习,工作,就能有多大的成就的。平日在故事里看到只有一颗红心的英雄伟人,其中有多少删夷的成分,谁又知晓呢。真正埋头苦干的人,恐怕只有上辈子的老一代人了。然而他们都是单面的,而非立体的。请原谅我这么说。我听到白求恩的另版故事时,也足以让我明白,所谓英雄,不过是真正追求自己的目标,追求得持久一些而已。

家庭。

家庭,因人而异。我想,到了能写博客的年纪的人,都明白,父母家庭是上天赐予的。从很大程度上讲,一个人生在什么国家,长在什么地方,取决于命运。当我看到那些外来打工的家庭的小脸黑黑的孩子,却笑得不少于他人灿烂时,我往往为他们出生的环境心酸。他们不能选择父母,不是吗?可是,当我把上帝送子到每一家正待出生的孩子作为我们降临到这个世上的理由时,我又觉得无比兴奋。冥冥中,我和我的家人是有缘分的。

天上的无数颗星星,因为命运走在一起,变成了地上的人,组成了有血缘关系的家庭。在世间走一遭的机会里,我们学会爱并拥有爱。最终带着这种感觉离去。

这样的想法,让我温暖,让我更加珍惜我的家庭。

没有结尾,就告此段落吧。吾睡矣。

标签集:TAGS:
回复Comments() 点击Count()

回复Comments

{commenttime}{commentauthor}

{CommentUrl}
{comment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