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是我看了N次,還是不懂為什麼日本譯者會說出「しかし この映画 くらくらするラブシーンも美尻シーンも内股長い脚の披露もなさそうだぁ~・・・」這句感想……??????(中譯:聽說這部電影會有讓人昏厥的戀愛場景、美臀還有"修長的大腿內側"入鏡~...)
內文真的和上面那句一點關都沒有!!!!(不過我為了這句的期待感打算美國一出DVD就去買啦~~)
是一篇看了會忍不住睡著、關於「The Road」的介紹訪談……………
(我對太正經的電影介紹文沒有太大熱情啊><)←因為不好亂入
雖然整篇文章不長,但因為亂入度過低讓我熱血不足
然後我看的是有人翻成日文後的版本,算是二手翻譯了
和原文可能會有出入.....(淚)
不過我也必須承認,這部片的內容讓我感動到跑去訂了看不懂的英文原著+日文版……
希望在電影上映前,我能拿到書並看完(苦笑)
----------------------------------------------------------------------------------------------------
在拍攝這原澳大利亞籍導演John Hillcoat執導Cornac McCarthy原著小說改編的電影『The Road』時,Viggo Mortensen他就和原著一樣是非常疲憊的狀態。
雖然不能說電影會超越小說,但可能電影的真實感能帶給觀眾更多的衝擊。(Viggo Mortensen)
悲哀的一日,晴天。休息中的John Hillcoat非常詼諧的諷刺了這個厄運。對他或『The Road』這部電影的拍攝而言,這個春天閃亮耀眼的陽光都是種威脅。這也是因為攝影需要的是和現在正好相反的壞天氣才好。
原著Cormac McCarthy所寫之故事改拍成的這部電影,是描寫在悲慘至極的世界中,一位父親和兒子兩人漫長的旅行。在小說中氣候的持續惡化,讓單純用「男人」與「少年」來稱呼的兩人,為了生存下來而徒步往氣溫較高的海邊移動。他們是為了要逃離寒冷的冬天,但是John Hillcoart則是要逃離春天才行。
在美國、加拿大與歐洲成長的電影監督John Hillcoart,開始是在祖國澳大利亞拍攝電影的music clip,特別是幫擁有許久交情的Nick Cave之clip。1990年拍的政策性電影“Ghosts of the Civil Dead”到現今眾多牢獄電影中,都還擁有前所為見類型很特別的高評價。1996年製作由Tcheky Karyo主演的“To Have and to Hold”之後,在2005因Guy Pearce,Ray Winstone,John Hurt,Emily Watson合演的“The Proposition"再度聲名大噪。這部電影有得獎但是並沒有在法國上映。
『The Road』是他的第一部美國電影。因為他對於創作小說作者Cormac McCarthy的作品的高評價,這位作者的其他作品也有被其他導演改拍成電影。像是Billy Bob Thornton導的“All the Pretty Horses ”和The Coen Brothers執導的“No Country for Old Man”。 John Hillcoart在很久以前就是這位作者的書迷,他的“The Proposition"就受到小說“Blood Meridian "非常大的影響。美國2006年要出版『The Road』之前,John Hillcoart就已讀了原稿並深深感動。他表示「我非常喜歡McCarthy筆下極端的世界。環境和景色都是很重要的演出者,而『The Road』更是能發自內心深處的感動。」
負責編劇(scenario writer) Joe Penhall也馬上執筆,John Hillcoart也未籌措資金奔走,非常早就展開了拍攝計劃。
-------------------------------------------------------------------------------------------------
終於有一個段落了><
再強調一次,這個報導會很遲緩的更新...
然後應該會和Anniek好心提供的小O在日訪問交替更新
因為VIG這篇是在公司翻而小O那是圖檔要在家裡翻~~(笑)
不要到時小O的訪問翻完了這篇還在慢慢爬...............................(遠目)
---------下面是2008年7月14更新-------------------
荒廢的風景
在原作之中只有幾行有描寫到火焰之光景與 幾乎讓雙眼灼傷般對光的記憶,除此之外對於慘劇發生的原因並沒有特別描述。導演也是忽略一切對於故事背景的說明,留給觀眾猜測可能是核戰、工業問題、自然災害等的想像空間。不管是能源還是動植物都在慢慢消失,殘活下來的人們,只能靠者剩下來還沒荒蕪的土地上殘存的食物來延續生命。
因為這部電影中背景舞台佔了很重大的要素,所以John Hillcoart也竭盡能力使用現實中能接近所需的風景。負責背景佈置的Chris Kennedy也到處去尋找沒有在使用的道路、已荒廢無人居的空屋,為了尋找擁有廣大枯倒植物當背景的地方,他還走訪了Pennsylvania、Ohio、Louisiana,連Washington WA與Oregon也都有留下足跡。
導演說是要「除去生命存在的跡象,除去樹膠材質的事物,達到單色的世界感。」並附加說明「但這是一個被粉塵與殘骸污染的有毒世界。我們想要讓這個世界保有一些抒情面,並盡量保持鮮明的狀態。」
我們是在Pittsburgh*郊外的地區進行攝影。因為產業化的衰退成為被害者的大部分居民,在1980年代拋棄了這個城鎮,現在這裡3分之2都是無人居住的空屋。我們在此這拍攝男人(Viggo Mortensen)找到以前的家的鏡頭。今天早上是拍少年(Kodi SmitMcPhee)看到和他差不多大的少年後更決心要追逐父親尋找夢想的鏡頭。整個背景利用本來就有的東西,都有要進行新的攝影時,就用卡車到處撒人工粉塵。開始攝影時在3月,那時天氣很冷,又下雨下雪,正是拍這電影的好時機。但拍攝28天(50天的攝影)後變成了春天後就成了阻礙。演員們要演出很冷的樣子才行。攝影後要再加上呼吸時吐出的白色霧氣才行。演員們必須忍耐穿著多件的厚重衣物進行拍攝。最糟糕的就是樹木開始長出了新芽。
聲音和影像是擁有同樣的效果存在。春鳥嘰嘰喳喳的聲音、列車的聲音、警察的哨聲對於這個沒有生命廢墟一樣,都是種干擾。最後是有參與拍攝Sean Penn的”Into the wild”有面臨同樣困擾的收音負責人,使用特別的麥克風克服這問題。另外Hillcoat則加上了被稱為是”痛苦大地之呻吟”之風聲。
關於音樂的部份則是為簡單抽象藝術(Minimalist)。導演明確表示:「可能會成為沒有特別風格的感覺吧!使用對位法(contrapuntal)減少會有旋律的元素。」現在是由” The Proposition”中的Nick Cave和Warren Ellis當任電影配樂。影像監製Javier Aguirresarobe正在調整少年越過屋子的窗戶看著另一個小孩的鏡頭。好像是因為太陽光使街道上Kodi的影子有問題的樣子,所以移到了10公尺左右外陽光照不到的地方。Hillcoat則為了沒有時間進行補拍感到很後悔。
譯注:我查了很久還是不能理解Minimalist和contrapuntal分別在音樂與電影上的意思…所以就直譯了Orz
--------------下面是2008/07/16更新--------------------
超過時效的英雄(A Hero on Borrowed Time)
流浪者往攝影鏡頭的方向走過來,身上破爛的衣服看起來像是已經連續穿了半年以上了,他和這個地區的居民格格不入,他是已經準備好的Viggo Mortensen。雖然衣服是付屬品,但是頭髮、鬍子還有消瘦的樣子都是他真實的樣子。在接受這個角色之前,他才剛結束過去兩年沒停過的工作打算好好休息一陣子。也預定要舉辦攝影作品的展覽,但是當他讀了Hillcoat給他的『The Road』劇本後,就覺悟到自己無法拒絕這個工作。然後他想到「我正好就符合這角色的特質,不管是肉體還是精神上都處於疲累的狀態。*1」接下來就只剩下留鬍子而已了。為了要更接近所要求的精神狀態,Viggo他也讀詩和聽音樂,還閱讀了像是Schopenhauer等作者所寫以憐憫同情為主題的作品。甚至他去和各種不同的流浪漢談話。他這樣說道:「有平靜的、攻擊性的也有混亂中的人,但大家都有個共通點,就是都在想著要繼續往前進。*2」
Viggo也很喜歡原作,但他認為電影畫面中可以再深入一些他的視覺範圍(visual dimension)。「雖然不能說電影會超越小說,但可能電影的真實感能帶給觀眾更多的衝擊。在這裡只有窮破交集的人們與內心的動搖吧。雖然有許多很壯觀的畫面,但是看起來不會很愉悅。」
Viggo他會接演這個角色的其中一個理由是其憐憫的概念。「在極為艱困的狀況下,也是有人會有憐憫之心的。雖然在緊張、壓力下回完全忘了這東西,雖然沒有辦法達到向書中登場人物一般的緊張壓力。他們是因為飢餓與失望而死去的。*3」
由於他演的角色還必須要保護一個小孩子,所以他一直在防禦中,並懷疑他遇到的所有人。當攝影機停止轉動時,Viggo就像是脫離了社會的隱居者。他經常沒有特別計算也沒差別的給予。對他是好的東西那對其他人也是好的。他分給其他人他喜歡的巧克力,放滿巧克力的袋子每天都能鼓舞工作人員們。他還喜歡特別口味的培根和牛奶巧克力。他也將自己拍的攝影集、詩集、CD(自己彈奏鋼琴)還有在東歐旅行時帶來的書當成禮物當成禮物。
到了下午就像天氣預報所言,太陽消失了。Hillcoat能夠拍攝少數有爭執的鏡頭,即為父親要阻止兒子追逐幻影的少年(幽靈)的鏡頭。他們兩位演員在練習時也注入了很強烈的感情。這一個鏡頭將在將在這個下午以這種不同角度進行攝影吧。每一次都會得到同樣強烈的感受吧。
--------------------------------------------------------
翻這一大段時,因為有一些VIG語錄,所以跑去找了英文翻譯來對照,真想要看法文版的啊!!!!雖然不知道一開始是講英文還是法文……但我想英文的還是比我翻的更能表達他的意思,所以將VIG說的話之英文貼下來。
Chrissiejaneさん,我只有偷幾句VIG語錄……請原諒我吧!!!!!!!!英文翻譯連結
*1:I was in a state of physical and mental exhaustion which fitted very well with the role.
*2:Some were quiet, some aggressive, some confused." But they had in common a mentality "in which the important thing was to keep pushing forward.
*3: People are capable of compassion even in the most difficult circumstances. But they can also forget compassion during periods when they are totally stressed. And yet it's not possible to be any more stressed than the characters in the book: they are dying of hunger and despair.
PS:Schopenhauer→Arthur Schopenhauer,德國哲學家,代表作為「Die Welt als Wille und Vorstellung」。有悲觀主義的傾向。
---------------以下為2008/0717更新---------------------
天才少年
Kodi非常的棒。他已11歲,比小說中的少年還要大了3歲。這個角色分別在是在美國、英國與澳大利亞舉行試鏡。但真正8歲的小孩們還太幼小了,Hillcoat認為從他們之中不可能選出能表達出這麼復雜感情的孩子。在得到McCarthy同意將範圍擴大後,則找到了Kodi。這位年輕的澳大利亞少年與Viggo間產生了驚人的相互作用。Viggo似乎不太知道該如何表達關於Kodi他的直覺與才智是如何用創意發揮在演技上。Hillcoat表示Kodi是到目前為止他合作過的演員當中,非常優秀一位的演員。這部電影也歸功於他很多地方吧。
托天氣的福進行的很快速。太陽下山時,工作人員們在發後半的日程表。看起來已經沒有在Mount St Helens的攝影鏡頭了。很可惜沒有枯木的鏡頭了。
在化妝專用的托車窗後,Viggo朝這搖著他的手。他幽暗的眼窩裡,青色的眼睛燃燒著熱情的光茫。
-END-
----------------------------------------------------------------------------------------------------------
我翻完啦~~
沒想到這個比小O的訪問還要快翻完....orz
回复Comments
作者:
{commentre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