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的题目是“学习者学习的软件——学件”。这样看来,“学件”这不仅仅是字面的理解,其中也含深意:学件是服务于学习者、设计目的是为了学习者的学习。
皮皮狼兄倡导积件,搜寻有关积件理论的文章,发现海量资源多为言论,少有成型作品。再看学件,是连理论文章都少有的,这种状况是学生少有人谈论的原因。正所谓“舆论不足,炒作不够”吧!
无论从思想上、从技术条件上,学件起初是没有立足地的。网络教育环境的形成,是学生出现的先决条件。这里必须要提到的理论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中,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本打算与大家以聊的形式讨论下学件,被我引用几句论文观点后,感觉好像变了味道。
我就先来抛砖引玉了。
蚕子老师让我们对学件有所了解,忽然想起论坛上凤凰书吧里向学生推荐介绍国标本教材配套学习光盘http://bbs.xxyw.com/dispbbs.asp?boardID=77&ID=111742&page=1
其中有这么一段话:
国标本配套学习光盘是供学生使用的多媒体互动学习软件,每册两张盘,包含约150-250小时的互动学习时间。光盘中各篇课文基本按课文学习模块、拓展学习模块及检测练习模块分别设计,可用于学生对语文教材的预习、复习及课余学习。互动模块还为孩子准备了电子作业本和电子作文本。
这是否就是一套学件,因为没有看到,不知道这套多媒体互动学习软件的开发平台是什么,但是有一个观点是不谋而合的,那就是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可以在电脑上独立完成自学过程,包括对新课的预习,对新课的知识的了解和巩固,在电脑上操作学件会带给学生些什么,畅想一下让学生受益的将是什么呢?学生养成了自学的习惯,拥有了自学的能力,当学生再回到课堂上的时候,学的更轻松。
感觉学件练习模块能像游戏软件一样设计才好,这样的学件不吸引学生的眼球都难,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这也应该成为学件开发的宗旨之一吧。 [小语虫]
偶认为学件的开发与制作与我们平常所用的课件没有太大的区别,只不过两者的认识要有一个质的飞跃:课件是为教师所用,学件是为学生所用。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制作的过程中要更多的从学生的角度,从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等方面来考虑学件的制作。
学件的制作要以学生的使用为基本指导思想。现阶段的一些研究型的课件我想就可以归纳为学件,如新一册的第九册教辅用书中的配套光盘中有一个莫高窟的课件,里面的设计就是让学生在学习中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爱好兴趣去自主的使用。
而我们在课件的制作和使用中,往往考虑到的是在教授过程中该如何的使用它去为我们教学服务,对学生的考虑较少或没有。只要我们转换一下思考的角度,多考虑一下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出来的课件或多或少也会有一些学件的范畴吧。
偶的一些个人看法。 [寒流]
学件以学生自学为主,课件以教师教学为主,积件以资源利用为主。。。。。
不管哪种,要有能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学习的兴趣即可。。。。
而纯粹为了现代化教育手段的使用那就是电灌了。。。。
个人认为要能广泛的使用,限制很多:硬件,教师的理念与制作水平,学生的基础,教学资源的充足(如配套光盘)等。。。。。。
新东东出来有积极的一面,也有受限制的一面,要视具体环境的情况而定。。。。。。。。。。。
个人迷茫中:难道以后我们的教师、学生离开电脑,就学不好东东吗? [奔向编程]
是的,正如奔奔所说,任何新事物的出现都有它的两面性:积极性和滞后性。就我们这边的教学条件所说,让学生认识电脑并能在学习中运用电教手段还是比较有积极性的。我们的教学环境不是太先进,在课堂上真正运用电教手段也就是最近一年中的事,而让学生在学习中运用学件去自主学习现在确实还是比较有困难的,硬件的不允许,软件的滞后都给这种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虽然新事物的出现会有一定的积极性,但它还是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诚如楼上所说,电教手段的运用并不是我们教师唯一的教学方法,难道我们教师离开了电脑就不能上了课了?这种说法是很危险的,也是我们教师要坚决抵住的。本色语文是什么概念?就是要我们一线教师在教学中不要顾此失彼,不要因小失大,不要主次不分。任何电教手段都是为文本服务的!我们不能为了上好一节课而动用任何我们能动用的手段而忽略了文本的重要性。我们要在让学生理解文本的过程中让学生学到应该学会或记住的东西。
电教手段只是一种手段,仅此而已。
语文教学还是一种文本教学。在教学中教师还是要抓住语文的本质-----语言。
课件的使用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或是学习效果,学件的使用亦然。望各位同行们不要为了使语文课出彩而失去了语文最本质的东西。 [寒流]
抓住语文的本质----语言,并不是说就意味着排斥任何课件或学件的使用。我们讨论的是学件,所以在这里再申明一点:学件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或是方法,是有积极性的,所以我们大可在这一方面有所新的尝试。对于学件的使用,除了环境的限制以外还要视课型而定。有些课适合使用而有些课就不适合。
学件----一个新的事物(对于我来说是这样的)----可以肯定的说它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是有很大帮助作用的,关键是我们教师要怎样用好它,怎样制作出更好的更适合学生的学件。 [寒流]
没有课件没有学件没有积件,学生照样能学好.
课件,学件,积件,如果用得巧妙,学生更能学好.
如果不能做出对学生有利的课件,学件,积件,倒不如干脆让学生多读读书籍,多多动脑思考了…… [如水儿]
三、你一言、我一语
以上系蚕子个人见解,感谢各位老师针对“学件”谈出自己的看法。由于“学件”理论出现时间较短,缺少典型作品、范例,故欢迎大家在浏览本站文稿和学件作品之后,回帖谈出自己对学件制作与使用的独特见解,亦或说出对学件开发之期望......
最新网友回复意见:
感觉学件是一个系统,从“建构主义”来说,如果通过学件来让学生获得相应的知识点,那么制作者不但要掌握软件的制作方法,还应具有对这个知识点的深刻理解。同时在提倡个体学习差异的今天,学件的出现学有很多地方值得大家去探讨。
感谢[小草]以上的发言!
回复Comments
作者:
{commentre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