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王氏所谓二气者,阴阳也;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也,时者,春、夏、秋、冬也;地者,冀、青、兖、徐、扬、荆、梁、雍、豫也。盖天有阴阳,行于四时;地有五行,具于九州,正朱子所谓五行质具于地、气行于天,故天有春夏秋冬,地有金木水火,皆以时地相为用也。今之谈命者,但知论阴阳五行而不知兼论方隅与昼夜阴晴,所以有年日月时同而贵贱寿夭迥异,便谓五行无据,启世人不信命之疑,亦诬点。嗟夫,人生天地,莫逃五行;九州分疆,风气异宜,阴晴寒暖,理难一律。人禀天地灵气以生一时,得气各自不同,所以贵贱寿夭难以八字拘也。且以甲乙寅卯属木,生于兖、青为得地,春令为得时。丙丁巳午属火,生于徐、扬为得地,夏令为得时。戊己辰戌丑未属土,生于豫州为得地,四季月为得时。庚辛申酉属金,生于荆梁为得地,秋冬为得时。壬癸亥子属水,生于冀、雍为得地,冬令为得时。况昼夜阴晴之间有寒有暖,阴阳造化之内有喜有忌,生克制化,抑扬轻重,妙在识其通变,不可执一论也。
记禹画九州最详细的是《尚书·禹贡》。《禹贡》被考证为成书于战国时期,该篇记载禹平水土,行山表木,依山川形势,将天下划分九州,区别土田优劣和物产所出,任土作质。《禹贡》所记九州之名和分野是: 冀州:两河之间,即黄河中下游"U"字型河道之间,相当于今冀晋两省和豫省北部; 兖州:河济之间,古黄河下游河道与济水之间,今冀、豫、鲁三省交界处; 青州:济水之南,泰山之北,今山东中部和东部; 徐州:泰山之南,淮水之北,今鲁南和苏北; 扬州:淮水之南,南逾长江,西过大别山,东至大海,今苏皖南部,江浙一部; 荆州:汉水之南,南逾长江,今湖北南部、湖南北部地区; 豫州:黄河之南,汉水之北,东接徐州,西抵潼关,今河南大部和湖北 北部; 雍州:黄河以西,秦岭以北,西抵河西走廊,今陕西省,及宁夏、甘肃东部和内蒙南部; 梁州:东临巫峡,与荆豫二州为界,北抵秦岭,与雍州为邻,略有今四川省及陕甘两省秦岭以南地。 《周礼·职方》记九州名与《禹贡》小异,有幽并二州而无徐、梁,并州在山西,幽州在晋冀两省北部及辽宁南部,是《禹贡》之冀州的扩大。《吕氏春秋·有始览》有幽州而无梁州。另外,成书更晚的《尔雅·释地》有幽州、营州而无青州、梁州,此营州地即青州地。 与禹画九州相应的,还有九牧和九鼎的记述,说夏朝设有九州长,并铸九鼎象征拥有九州。《左传·宣公三年》云:“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尚书·周官》也提到“各率其属,以倡九牧。”《墨子·耕柱》说:“昔夏后开(启)使蜚廉折金于山川,而陶铸之于昆吾……九鼎既成,迁于三国。” 秦汉以后,诸家史书对禹画九州竖信不疑,并作了更详细的描述。太史公写《史记·夏本纪》,基本照录了《禹贡》的内容。班固《汉书·地理志》把画野分州上推到黄帝,并说尧为十二州,禹合为九州,云:“昔在黄帝……方制万里,画野分州。……尧遭洪水,怀山襄陵,天下分绝,为十二州,使禹治之,水土既平,更制九州,列五服,任土作贡。”唐朝杜佑《通典·州郡一》又作了进一步发挥:“昔黄帝方制天下,立为万国。……及少hào@①氏之衰,其后制度无闻矣。若颛顼之所建,帝喾受之,创造九州,统领万国(雍、荆、豫、徐、梁、冀、青、兖、扬),故《虞书》之肇有十二州也。夏氏革命又为九州……殷汤受命……亦为九州分统天下,载祀六百,及乎周初有千八百国而分天下为九畿。”
回复Comments
作者:
{commentre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