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廿五计:偷梁换柱

      三十六计 2011-3-7 21:24:00

 

[计名由来]
偷梁换柱,原是一句成语。一般认为,它是来源于商纣王“托梁换柱”的传说。据传:商纣王的父亲帝乙一次领着纣王及文武百官游览御花园,欣赏牡丹花开,行至飞云阁处,见到阁上塌了一梁,心中很是不高兴。纣王见状,竟凭其力大无比,“托梁换柱”,把一座飞云阁修好了。又《红楼梦》第九十七回描述王熙凤设计薛宝钗冒充林黛玉与贾宝玉成婚时,也说过“偏偏凤姐想出一条偷梁换柱计。”
按照前人的解释,此计的本意是:在同友军一道作战时,乘友军战斗失利之机,将其主力并将过来,加以控制。但也有人认为,此计也可理解为:在与敌军作战时,设法将其主力调开,然后抓住其弱点,进行攻击,战而胜之。同时还有人认为,此计运用于政治斗争中,与人们通常所说的“调包计”相似。
[原文]
频更其阵,抽其劲旅,待其自败,而后乘之。曳其轮也。
[译文]
采取措施频繁变更友军的阵式,藉以暗暗从阵中的要害处抽换其主力部队,等到它自趋失败,然后再乘机加以控制。这就像《周易·既济·象传》所说的:要控制住车的运行,必须拖住车的轮子。
[前人批语]
 阵有纵横,天衡为梁,地轴为柱。梁柱以精兵为之。故观其阵,则知其精兵之所在。共战他敌时,频更其阵,暗中抽换其精兵,或竟代其为梁柱,势成阵塌,遂兼其兵。并此敌以击他敌之首策也。
[译文]
 布阵分东西南北,有纵有横,按首尾相对列队的“天衡”,是阵中之“梁”;列队处于全阵中央的“地轴”是阵中之“柱”。所以,只要观察阵式,便能知遣主力部队之所在了。在与友军布阵共同出战敌军时,可在频繁变换友军阵式的过程中,暗暗地将其主力部队从“天衡”、“地轴”的方位抽换掉,或者是以我军的主力取而代之,以形成对我军的有利形势而搞乱了友军的阵式,这时,便可乘机将友军兼并归我军控制。这是兼并此敌(即友军),以击败他敌(本来的敌人)的上策。
标签集:TAGS:
回复Comments() 点击Count()
喜欢就顶一下

回复Comments

{commentauthor}
{commentauthor}
{commenttime}
{commentnum}
{commentcontent}
作者:
{commentre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