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连续剧《涉外保姆》中有这样一幕:老外的小儿子在洁白的墙壁上画画,被中国女保姆训了一顿,小老外就与她赌气。女主人得知这件事后,将小儿子叫到他的“杰作”前轻轻地告诉他,你的画画得很漂亮,如果你能在纸上作画,那会更漂亮,这样还不会弄脏墙壁。小老外的头点得象鸡啄米似的。
记得读中学时,我的同学小春最怕的就是英语,他说自己见了弯弯扭扭的字母就头晕。因此,他的英语成绩从未突破过30分。眼看快毕业了,对学好英语他已不抱任何希望。
其实我们那时候学的都是哑吧英语,也就是说会认会写但不会读。可小春有一“特长”,就是虽然不懂语法,不会写词句,但会拼读,比我们所有的人都读得流利。
就在中学最后一个学期开学不久的一堂英语课上,英语老师破天荒地让学生挨个轮着读课文。我们一个个都读的跟结吧讲话似的,有的还憋的满脸通红,轮到小春时,他流利的朗读不仅镇住了所有的同学,还使得老师向他投来吃惊的眼光。她让小春一口气读完全篇课文后,带头向他鼓掌,教室里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下课后,老师将小春叫到她的办公室说,你其他科目的成绩都很好,英语的拼读水平都快赶上老师了,如果能再加强语法和书写练习,英语成绩肯定能提高,到时,升学就没问题了。小春说已经来不及了。她说怎会来不及,只要肯下功夫,什么事都能办成。
此后,小春在她那句“如果能再什么就好了”的鼓励下,克服畏难情绪加强学习,拼命苦了一个学期,高考时,英语成绩得了90分,并被某高校英语系录取。
教育人的方法很多,有的用鞭子,用巴掌,有的只用和颜悦色的一句话;鼓励人的方法也很多,有的家长对子女说“如果你考上什么学校我给你买什么什么”,有的说“你一定要给我如何如何”,有的只说“如果你能再什么就好了”,但效果如何,谁都清楚。
对子女的期望值越高,施加的压力越大,子女在考场上的晕倒率就越高。
“如果能再什么就好”,很平实的一句鼓励,却能取到不一样的教育效果。
回复Comments
{commenttime}{commentauthor}
{CommentUrl}
{comment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