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位朋友在单位里任部门主管,近来与他的同事搞得不大开心。那天,他紧锁双眉,两手不停按摩看心脏,生气地来找我倾诉。我见他一脸苦恼,忙问:“出了什么事?”原来那天早上上班,进办公室时,居然大家都没有和他打招呼。分配工作时,他们也是各人做着自己手里的事,没有人抬起头答应一声,简直不把他放在眼里。这位朋友想想实在气不过,走出办公室时,竟又回过身来,气冲冲朝众人大吼一声:“都听见了吗?”谁知竟然也是一片沉寂。他实在想不通:人与人之间怎么可以这样?……
过了几天,我无意中遇见他的一位同事,不无嗔怪地问:“你们明知他人不坏,为什么要那样对待他呢?”谁知这位同事却也是满腹委曲地说:“哪里是我们不理他,你不知他那天走进门的样了,肌肉紧绷,满脸冰箱,真是吓死人,谁还敢开口?我们中的一个人小声唤了他一声,他也不搭理,挂正眼也不瞧他一下,我们如何凑得上去巴结他?”“那么分配工作时,你们又为何不响呢?““不都是照他的吩咐在做嘛!还要怎样呢?后来他猛地大喝一声,真让我们吓了一大跳,他的脾气也太大了……”
听了在一件小事上的两方面的不同感受,不禁使我悟出一个道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真的就如物理现象中的“作用与反作用”是一样的。若你想着别人的优点,想着他平日待你的种种好处,抱着爱的情绪去与他交谈时,你同样会感觉到他对你的喜爱和欢悦;但如果你心里对某人有了成见或疙瘩,尽管你口中没有说出来,但你的脸部表情、你的身体语言、你的说话口气已将你心中的愤懑暴露无遗,因而你也就不可能得到热情的笑脸。这就是“作用相等于反作用”的原理。由此我也感叹人类的心灵竞是这样的敏感,真比一架最精密的仪器还要灵敏。如果有人背后长时间用目光盯着你看,尽管你背后并没眨眼睛,但你仍能感觉得到,你会情不自禁把头回过来看个究竟。可见,不仅是眼睛,而且是整个身体都能接受他人传来的“电波”。由此君来,如果彼此有了误解和矛盾,不必埋在心里,最好的办法就是坦诚相见,及时与之沟通,不然的话,惯照情绪会越积越多,误解会越来越深,以至发展到难以愈合的程度。但如果及时沟通了,就会发现原来让你愤怒到极点的东西原来只是小事一桩,并没有多少了不得的矛盾。正如我的那位朋友,原来是他因家里的事不开心,上班时不自觉地拉长了脸,而引起了同事的误会。后来双方说开了,意见也就冰释了。这件事也给了我们一个启示:要想得到友谊,必须先以友善的态度对待别人。出现矛盾并不可怕,重要的是及时沟通,才能化干戈为玉帛。
在生活中,我们也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多时不见的友人,忽然从别人口中听到有关他的只言片语和不负责任的议论,再加上自己丰富的想象力,便人云亦云的鞭挞,讨伐起来。不久之后,两人又见面了,待走近了仔细“看”时;才发现他仍是那个值得信赖的他。
人毕竟是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长处,也有自己的不足和和苦衷。因此我们应该多多地体谅人、信任人,尤其对自己的同事和朋友,不要轻易去怀疑和抵毁他。人际之间就是这样:“日亲日近,日远日疏”一个阶段不接触就会产生陌生感、疏离感甚至无端的隔阂,但当我们接近时,就会发现彼此仍是老朋友。这是因为远距离看人,总是看不清楚,往往会把人看扁了,看偏了;只有近距离看人,才能看得真切、准确,一切又都是合理的、可以理解的了。这便又引出了“沟通”的重要性。过去看外国电影,总听到“剧中人”把“我爱你”挂在嘴里,心中便很不以为然:“都已是老夫老妻了,有这种必要吗?”现在想,来这正是一种感情的沟通。尽管年纪已早过半百,但人们的内心深处仍渴求着当年“海誓山盟”的炽热的爱,这就需要双方不断以“爱的沟通”去慰藉彼此的心,如此方能永葆爱情的青春。夫妻间尚且如此,那么常人之间的关系呢?则更需要“沟通”去维系了。
回复Comments
{commenttime}{commentauthor}
{CommentUrl}
{comment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