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在报纸的最后一页看到的报道,私自认为题目没有切中要害,只是让人看明白了,一个被以军击毙的男孩母亲将这个男孩的器官捐赠给了以色列的病患。
实在不想谈什么巴以冲突,在我的理解中,那实在不是什么值得冲突那么多年的冲突;也不想说什么伟大,这个时代把“伟大”这个词用得太滥,使得该被称作伟大的人,伟大已不能形容,倒是以色切的一个病患家属说的一句话很切中要害:“这是一种爱的姿态”。确实,这是一种几乎用博爱也不能包纳的情感,在这位母亲的心中只有的那些人,并不是什么杀害自己儿子的仇人的同胞,只不过是同着自己一样直立行走、也会痛苦伤悲的生物而已,这是一种极其纯朴的爱,有时候来得这样简单。
仔细想想,这位母亲在作出这种决定的时候究竟是怎样的心情呢?我是绝不会相信这位母亲是有着“相逢一笑泯恩仇”的觉悟,也不可能肩负着 民族 统一的大业,也许更可能的是,在这种长年的纷乱中所锤炼的坚强和乐观的心。很难想像在战火硝烟弥漫了那么多年地方,人们是怎样生活下去的,是抱持着仇恨吗?不,仇恨决不可能成为生长的力量,它所拥有的只能是毁灭!是求生的意志吗?也应该不是,在那种地方你甚至无法估计下一次袭击何时来临!我想应该是爱和希望,虽然听起来很俗气,但是得承认即使是在阴霾丛生的地方它也是阳光,是催生万物的希望。所以那位母亲能很快从丧子之痛中走出来,而希望自己的儿子的生命可以在任何需要的人身体内延续,即便那是杀害自己儿子的同胞。
在日日唱着爱啊爱啊的流行歌曲的人群中,到底有几个人能懂得真正爱的姿态呢?当现代人把爱嚼到残渣无味时,不得不说这位以色切母亲却把爱擦拭得如水晶一般,耀动了全世界的眼,这才是真正动人之处。
回复Comments
作者:
{commentre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