螭吻,又名鸱尾、鸱吻(音吃吻):喜欢东张西望,经常被安排在建筑物的屋脊上,做张口吞脊状,并有一剑以固定之。《太平御览》有如下记述:“唐会要目,汉相梁殿灾后,越巫言,‘海中有鱼虬,尾似鸱,激浪即降雨’遂作其像于尾,以厌火祥。”也就是说相传汉武帝建柏梁殿时,有人上书说大海中有一种鱼,虬尾似鸱鸟,也就是鹞鹰,能喷浪降雨,可以用来厌辟火灾,于是便塑其形象在殿角、殿脊、屋顶之上,以防火灾。
可见这种鱼虬也就是螭吻的前身了,或者说,我们看到的屋脊上的螭吻像不过是那个还在海中翻云覆雨的鱼虬的塑像而已,爱东张西望,性好险要的神兽怎么会甘心就这样呆在屋脊上不动呢?就算真被镇在那里(因为不是有把剑固定嘛),螭吻一定也会想办法脱身去游历大江南北,不然怎么会合他的性情呢?这样的话,屋脊上的塑像不过是个空壳罢了,全无镇火的功效吧!呵呵,难怪从古至今就算塑了螭吻,一样没办法逃脱火的侵袭,这时的螭吻或许在海上悠游自在,也或许在岸边看着那些无知的人们呢!
回复Comments
作者:
{commentre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