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天野禅:我知道的宋太祖赵匡胤[三]

      红色复兴 2009-7-15 12:25
<span style="font-size:14px">
六、施巧计郭威立储,得小官匡胤从龙


赵匡胤投奔了柴荣以后,由于年龄相近,经历相同(柴荣也一度混迹草莽,尝尽人间冷暖),很快与柴荣达成某种程度上的默契。

某些史料记载,郭威登基后,一些旧朝升迁的大臣——如王峻有离间郭威与柴荣关系的盘算——比如他们坚持让柴荣留守澶州。这个时候赵匡胤及时提醒了柴荣,让柴荣私自入京,从而揭穿了野心家王峻的阴谋……

我个人觉得这段史料颇为无厘头……郭威登基也不过48、9岁,王峻这帮大臣干嘛吃饱了没事做来撩拨柴荣?柴荣不过郭威养子,虽然郭威全家被旧朝灭门,可以郭威的年龄,在位十年,再生个儿子也是没可能的事情。柴荣离法统继承人的位置还是有一段距离的。因此,这些朝内大臣应该没什么理由,去和柴荣过不去的。

所以个人推测,事实是柴荣比较热切的期望能够早日确定自己皇位继承人的权利,于是赵匡胤给他支了个招——私自入京。这招其实风险蛮大,历朝历代地方官,尤其是地方武将私自入京都是违法的——严重的被套上个谋反的帽子,就是要掉脑袋的干活了。

不过风险大,收益也大……郭威要是不过问柴荣私自入京的罪名,反而欣然接受,也足以验证柴荣在郭威心中的地位了。

当然如果仅仅是以私自入京来测试郭威与柴荣的亲情,说实话还是过于儿戏了。

但从事后的结果看,郭威不仅没有责怪、处罚柴荣,反而以此为契机,除掉了王俊等一干旧朝老臣——郭威假惺惺地询问王俊,说柴荣已然无诏入京,是否要派人去替代他在澶州的职务。王俊对柴荣的大胆颇为惊讶,而后说了几句实话,说澶州是后周的边防重镇,放谁去都不如柴荣让人放心。结果郭威就乘机给王俊上了一个阴谋分割皇帝父子关系的罪名,把王俊一脚提出了后周的政治舞台。

政治是不流血的战争,如果赵匡胤在给柴荣支招的时候,准备的预估了郭威的心态和企图,那么说明赵匡胤实在是一个帅才。这场政治博弈中,赵匡胤一方面看到了郭威对柴荣的信任与亲情;另一方面也把握了郭威急于除去王俊等人的企图……招虽然是阴招,但由于这个阴招造就了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后周世宗柴荣,所以历来史学家也没有过于苛责赵匡胤。

柴荣接受开封府尹的职务后,马上奏请郭威让赵匡胤担任开封府马直军使。官虽小,但这样赵匡胤不仅留在了后周的权利中心, 还成为了柴荣的亲信,没多久也因此成了从龙大臣。

七、欺新君北汉侵周,斥老臣柴荣亲征

郭威登基后,不知是先天疾病,还是劳累过度。反正在位不过三年,也就含笑九泉了。柴荣顺顺当当地成了后周皇帝……新皇登基在悼念老一代革命家的同时,也少不了大赦天下,普天同庆。

不过,也有人看新皇帝不顺眼的——比如北汉皇帝刘崇。

说起北汉和后周,那真是世仇。郭威篡位的时候,为了稳住当时的皇族最大的军阀势力刘崇,曾承诺刘崇要立刘崇儿子为帝。全天下都知道造反是条不归路,不当皇帝就是死囚,谁会把自己用脑袋拼下来的江山拱手送人?但刘崇信了,不仅信了,为了向郭威和全天下表示他的信任,他还砍了一个忠心耿耿的太原少尹李骧——就因为李骧看穿了郭威的鬼话,给刘崇出了丢子保帝的妙招。

不过说起来郭威去说服刘崇的说词倒也迷人——“我出身低贱,脖子上还黥了飞雀,自古那有雕青天子,请你家将军不要怀疑我。”郭威起于行伍,按当时的习惯,大头兵都得在脸上或身上刺青、刺字,身份上是比一般农民还贱。刘崇盘算着郭威这身份应该只追求个位列三公就舒服,再加上儿子的命也在郭威的手里,也就稀里糊涂地中了郭威的圈套。

不过最大的因素应该是刘崇根本就是惧怕郭威的实力。论打仗,刘崇PK郭威是真没把握……

于是,如李骧所预测的,郭威一掌控了后汉京都,立刻砍了刘崇的公子,登基称帝了。

老来丧子、痛失天下,刘崇对郭威的仇恨可想而知。但刘崇还是怕郭威,郭威在位三年,刘崇除了也称帝建国外,并没弄出什么大动作。

郭威一死,刘崇就来劲了。那劲头压根就是吃柿子捡软的捏……

这种赤裸裸地轻视,让刚刚登基、血气方刚的后周世宗柴荣大为光火——亲征,在战场上好好教训下狗眼看人低的刘崇。

面对新帝的愤怒,大臣大多附和而已,唯独一个人站出来说了几句冷静的话——他就是号称五代不倒翁的冯道。

冯道是一个饱受争议的历史人物。如果要详细的评论冯道,可能又要立个专题比较合适。在这里我们还是就事议事,只说下冯道和柴荣的对话。</span>

“北汉勾结契丹南犯,柴荣召大臣议欲亲征,宰相冯道极力止:“千金之子,坐下垂堂。陛下万乘之尊,亲临不测之地。臣以为万万不可。”柴荣因言:“唐初,天下草寇蜂起,并是太宗亲平之。”道奏曰:“陛下得如太宗否?”柴荣怒曰:“冯相何少也!”乃罢其相位。曰:“以我兵力之强,破刘崇山压卵耳!””


<span style="font-size:14px">后世常常以此来作为柴荣气吞天下的佐证,但在我看来,这不过是柴荣轻狂浮躁的表现而已。冯道劝阻柴荣亲征,不过是认为皇帝是一国统帅,轻率地深入险地,是对国家的一种不负责任。柴荣却拿唐太宗来举例,证明新君亲征是可行合理的。

说明柴荣开始还是有点尊重冯道的,还试图说服冯道赞成他亲征。

不过冯道反问的一句“陛下得如太宗否(陛下你觉得你能比得上唐太宗么”),大大伤害了柴荣强烈的自尊心。于是说了几句老实话的冯道,立刻被罢免宰相职务。末了,柴荣还丢下一句狂话:“就凭老子的军强马壮,干刘崇就像泰山压碎鸡蛋那么简单。”

不听话的人赶走了,豪言壮语也吼了,柴荣志得意满地带上手头的全部家当,兴冲冲地奔向刘崇,准备一把赌下个天下。</span>
标签集:TAGS:
回复Comments() 点击Count()

回复Comments

{commentauthor}
{commentauthor}
{commenttime}
{commentnum}
{commentcontent}
作者:
{commentre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