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亮出了一把锈剑

      红色复兴 2006-3-22 12:36
2005年,由于各种原因,沉默已久文学界猛然刮起了一阵抗日文学风。其中《亮剑》则在小说和电视剧两个领域,狠狠地亮了一把。
由于种种原因,我是先看小说,后看电视剧的。个人感觉,两厢对照之下,其小说版本显的豪气冲天,而功底不足。
  秦牧曾说:"文学创作离不开思想、生活知识、表现手段(主要是文学语言)这三者。"
  这些年来,总体来说文学创作,尤其是小说的创作发展显得十分缓慢。当然,如果就数量而言,不仅没有萎缩,反而狠有"百花齐放"的味道。可惜,其中能被称为香花的文章数量太少。这和许多小说的立意,有不可推脱的关系。比如前些年还在上大学的时候,韩寒在文学界凭着《三重门》等几部高中文学,很是风骚。但其小说,立意浅薄令人读之无味。
  至于《亮剑》么,我个人是没看出其写作的动机,感觉就是个人军史,平铺直叙没找到什么强烈的思想表现。不过,能在一片YY风潮中,以我国军人经历、形象为切入点,也是应当赞赏的。
  《亮剑》如果说主题不明确,还是可以接受的话(历史原因,现实军事题材的小说很难找了,所以也就忍忍吧);最让人不能接受是作者的语言能力。首先是没有传神的神态、表情描写,大段的语言对话也缺乏个性且过于公式话。比如,对赵刚这个角色的描写就很不到位,作为一个政工人员应当是军队中非常重要的角色,但从整个小说来看,除了表明其是个理想高尚的知识分子外,没什么特点。
  出现这样的缺陷,除了作者的语言驾御能力有限外,最重要的缺乏丰富的生活经历。俗话说"读万卷书,行千里路",缺乏必要的生活经历,是很难体现小说中人物的真实心理的。
  前些年,在外婆家翻到一本线装版的《志愿军日志》。整本书是由抗美援朝中志愿军写的个人日子,摘取整理而成。众所周知,在建国初期军队的文化水平是比较低的,但整本书写得神采飞扬,让人热血澎湃。
  为什么?就是因为这不是普通的日记,是最可爱的人在战火与硝烟中,在生与死间,记录下的真实经历。
  比较之下,《亮剑》也许已经具备一部优秀小说的基本要素,但这把剑仍需打磨才可显示锋芒。
标签集:TAGS:
回复Comments() 点击Count()

回复Comments

{commentauthor}
{commentauthor}
{commenttime}
{commentnum}
{commentcontent}
作者:
{commentre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