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完专业英语的课,在通往食堂的路上,YY突然问:还写博客?
呵呵,我才突然想起这几天我常常打开博客,有种面对家无话可说的无奈与茫然。无家可归是可怜的,而有了归宿却没有归宿感也是可怜的。我在这个博客找不到归宿感。准确地说,是没有安全的感觉。我觉得无论我到哪里,总感觉有一种目光在注视着我,而这个目光是来自内心的不安定,它在审视我,问我,问我是否我手写我心?而我又被人这样那样的误解着,所以我还是缄默好了。我想,也许沉默是面对不被理解的最好答复。我沉默常常是因为害怕,害怕失去,恐惧没有安全敢。写到这里,我给文章取了这个题目--
当心情路过家门的时候
是一种迟疑,一种不安定的迟疑。
于是,我在思考,那种我渴望的安定是在哪里?在一把沙握在掌心的那瞬间--握得越紧,失去的越多,而伸开掌心,却有可能一场不经意的风把所有变成无。我突然想起在卡夫卡的小说里的那个故事:
卡夫卡让自己的观念变成一个小动物,这只小动物为了把自己的食物藏起来花了不少的时间和力气挖了一个地洞。但又害怕地洞不安全,担心有敌人来侵袭,整天惶恐不安、忧心忡忡。它费尽心机却仍然无法摆脱地洞上面世界的不安全感。荒诞的故事,却是我们现代人孤独与恐惧的普遍现实--我们走进商店总是时时担心自己的钱包;离开家门,也总是将门窗关得紧紧地,对此我们还是放心不下,于是,防盗网、防盗门......我们总是极力使自己有一个不安全的安全。其实,我们的心里何时有过安全?
生命是短暂的,但是当生命的某种内在活动有所指向即具有意图时,它便想进入自己的这个世界并努力去构造这个世界,因为只有它才知道这个世界的模式,即符合某种感情或者思想、观念的形式。生命在创造中本身就是自我展开,聪而使生命在获得了完美价值的同时也充分地展示自己的世界。卡夫卡的观念在《地洞》的世界里找到了展开的领地,于是,生命的存在不再是"不安的"单纯观念,而是生命获得了自己的完美性存在的世界。
希望下次当心情路过家门的时候,我在自我展开的生命形式中,我在"不安定"中安定!
从食堂回来的时候,我和YY路过学校的那些海报,看到了那些贴着抢眼的或者不显眼的海报,我对着那张最大号的海报说:YY,你也参加吧!英语演讲--
她笑笑。我说如果不在乎荣誉就不会在乎结果如何。她说,我在乎面子,不在乎荣誉。
呵呵,面子和荣誉也许是有差别的,但是当你渴望面子的时候,荣誉感不也跟着来了吗?我们可以追究文字的稍微差异,却无法逃避它们本质的相似。而当我们渴望而不可得的时候,说自己本来就是贵在参与的,本来就不在乎.....
而生命无法完美的形式展开它的弧线的时候,那种空虚、无望、不安定的魂灵也在黑暗中躁动不息......
我们渴望宁静,一种回归家的宁静与坦然,而不是无奈与茫然,回归精神家园是一种永远的精神指向。生命指向远方,但是每一次的出发却是另一个自我的扪心自问,也是生命本身在扣问自我的家园大门。只是忙碌的脚步与繁杂的噪音之下,我们常常健忘而已。
我还是在追寻那种不安定中的安定感。虽然我知道有些矛盾,握紧手中沙是傻瓜的下下策,但是张开手心任其在风中来去自如,那是佛家所为,"委任自然"、"托体同山阿"的境界毕竟离现实相去甚远,折中,我把握自己可以把握的,放弃自己可以放弃的。
呵呵,我才突然想起这几天我常常打开博客,有种面对家无话可说的无奈与茫然。无家可归是可怜的,而有了归宿却没有归宿感也是可怜的。我在这个博客找不到归宿感。准确地说,是没有安全的感觉。我觉得无论我到哪里,总感觉有一种目光在注视着我,而这个目光是来自内心的不安定,它在审视我,问我,问我是否我手写我心?而我又被人这样那样的误解着,所以我还是缄默好了。我想,也许沉默是面对不被理解的最好答复。我沉默常常是因为害怕,害怕失去,恐惧没有安全敢。写到这里,我给文章取了这个题目--
当心情路过家门的时候
是一种迟疑,一种不安定的迟疑。
于是,我在思考,那种我渴望的安定是在哪里?在一把沙握在掌心的那瞬间--握得越紧,失去的越多,而伸开掌心,却有可能一场不经意的风把所有变成无。我突然想起在卡夫卡的小说里的那个故事:
卡夫卡让自己的观念变成一个小动物,这只小动物为了把自己的食物藏起来花了不少的时间和力气挖了一个地洞。但又害怕地洞不安全,担心有敌人来侵袭,整天惶恐不安、忧心忡忡。它费尽心机却仍然无法摆脱地洞上面世界的不安全感。荒诞的故事,却是我们现代人孤独与恐惧的普遍现实--我们走进商店总是时时担心自己的钱包;离开家门,也总是将门窗关得紧紧地,对此我们还是放心不下,于是,防盗网、防盗门......我们总是极力使自己有一个不安全的安全。其实,我们的心里何时有过安全?
生命是短暂的,但是当生命的某种内在活动有所指向即具有意图时,它便想进入自己的这个世界并努力去构造这个世界,因为只有它才知道这个世界的模式,即符合某种感情或者思想、观念的形式。生命在创造中本身就是自我展开,聪而使生命在获得了完美价值的同时也充分地展示自己的世界。卡夫卡的观念在《地洞》的世界里找到了展开的领地,于是,生命的存在不再是"不安的"单纯观念,而是生命获得了自己的完美性存在的世界。
希望下次当心情路过家门的时候,我在自我展开的生命形式中,我在"不安定"中安定!
从食堂回来的时候,我和YY路过学校的那些海报,看到了那些贴着抢眼的或者不显眼的海报,我对着那张最大号的海报说:YY,你也参加吧!英语演讲--
她笑笑。我说如果不在乎荣誉就不会在乎结果如何。她说,我在乎面子,不在乎荣誉。
呵呵,面子和荣誉也许是有差别的,但是当你渴望面子的时候,荣誉感不也跟着来了吗?我们可以追究文字的稍微差异,却无法逃避它们本质的相似。而当我们渴望而不可得的时候,说自己本来就是贵在参与的,本来就不在乎.....
而生命无法完美的形式展开它的弧线的时候,那种空虚、无望、不安定的魂灵也在黑暗中躁动不息......
我们渴望宁静,一种回归家的宁静与坦然,而不是无奈与茫然,回归精神家园是一种永远的精神指向。生命指向远方,但是每一次的出发却是另一个自我的扪心自问,也是生命本身在扣问自我的家园大门。只是忙碌的脚步与繁杂的噪音之下,我们常常健忘而已。
我还是在追寻那种不安定中的安定感。虽然我知道有些矛盾,握紧手中沙是傻瓜的下下策,但是张开手心任其在风中来去自如,那是佛家所为,"委任自然"、"托体同山阿"的境界毕竟离现实相去甚远,折中,我把握自己可以把握的,放弃自己可以放弃的。
回复Comments
{commenttime}{commentauthor}
{CommentUrl}
{comment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