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是另一种歌唱
一直以为,听一首歌,是用耳朵去传达,用心灵去感觉,用灵魂去触摸。
突然发现自己错了。倾听,是另一种歌唱。用全身最敏感的神经去演唱,
去发挥,用所有的脑细胞去幻想,生命中每一个相似的场面,每一次自己
成功或者失败的表演,有时候是主角有时候却是小丑---或者里面没有自己,因为,里面全是别人的故事,或者全是别人的影子。但是在音乐的旋律中 在旋律中的声音里面,每一根敏感的神经里,或者宁静地休憩或者躁动不安地舞动或者默默地叹息。听-是谁在唱歌?是里面的那个人还是自己?全然忘我的时候,就是聆听者与演唱唱者灵魂共鸣的默契。所以才有了琵琶女与白居易"相逢何必曾相识"的相见很晚之感;也才有了韩愈在听颖师弹琴之后的"无以冰炭置我肠"之叹!
然而人啊,你自母体分解之后,便注定是个孤独者,在这个世界上摸爬打滚。正所谓:如鱼饮水,冷暖自知。偶有知音,实乃人生一幸,然而,谁又敢保证今天的知音明天是否还在这个位置与你一同感受这首生命乐章?而没有人愿意永远只听一首歌,生活的道路不断向前不断延伸,于是感受生命的方式可能会有这样那样的改变,你不变可以,但是谁又敢保证你的知音是否愿意永远守候在一个乐章而不好奇下一乐章是否一样精彩或者更加吸引人,所以你得不断地试着去适应,适应变化,也适应没有知音的路上,因为你首先是个体,而不是集体或者其他。所以你首先是个孤独而有力的过客。于是有了"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报任安书》)正所谓:"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古人或痛知音之易逝,或伤知音之难得。而韩愈在《知音者诚希》中也有类似的感慨:"知音者诚希,念子不能别。行行天未晓,携手踏明月"。这些逝去的前辈的千古哀叹至今天,就是一首通俗的流行歌曲,只是在每个时代,流行的方式稍稍有所不同罢了。
而我,还是选择倾听,用我内心敏感如初的神经,去感悟每一个跳动的音符,因为那是我的另一种歌唱。
06-4-20
一直以为,听一首歌,是用耳朵去传达,用心灵去感觉,用灵魂去触摸。
突然发现自己错了。倾听,是另一种歌唱。用全身最敏感的神经去演唱,
去发挥,用所有的脑细胞去幻想,生命中每一个相似的场面,每一次自己
成功或者失败的表演,有时候是主角有时候却是小丑---或者里面没有自己,因为,里面全是别人的故事,或者全是别人的影子。但是在音乐的旋律中 在旋律中的声音里面,每一根敏感的神经里,或者宁静地休憩或者躁动不安地舞动或者默默地叹息。听-是谁在唱歌?是里面的那个人还是自己?全然忘我的时候,就是聆听者与演唱唱者灵魂共鸣的默契。所以才有了琵琶女与白居易"相逢何必曾相识"的相见很晚之感;也才有了韩愈在听颖师弹琴之后的"无以冰炭置我肠"之叹!
然而人啊,你自母体分解之后,便注定是个孤独者,在这个世界上摸爬打滚。正所谓:如鱼饮水,冷暖自知。偶有知音,实乃人生一幸,然而,谁又敢保证今天的知音明天是否还在这个位置与你一同感受这首生命乐章?而没有人愿意永远只听一首歌,生活的道路不断向前不断延伸,于是感受生命的方式可能会有这样那样的改变,你不变可以,但是谁又敢保证你的知音是否愿意永远守候在一个乐章而不好奇下一乐章是否一样精彩或者更加吸引人,所以你得不断地试着去适应,适应变化,也适应没有知音的路上,因为你首先是个体,而不是集体或者其他。所以你首先是个孤独而有力的过客。于是有了"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报任安书》)正所谓:"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古人或痛知音之易逝,或伤知音之难得。而韩愈在《知音者诚希》中也有类似的感慨:"知音者诚希,念子不能别。行行天未晓,携手踏明月"。这些逝去的前辈的千古哀叹至今天,就是一首通俗的流行歌曲,只是在每个时代,流行的方式稍稍有所不同罢了。
而我,还是选择倾听,用我内心敏感如初的神经,去感悟每一个跳动的音符,因为那是我的另一种歌唱。
06-4-20
回复Comments
{commenttime}{commentauthor}
{CommentUrl}
{comment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