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倒计时365天:不买股票,买二氧化碳

      摘录 2007-8-8 18:4
奥运倒计时:第一次买二氧化碳
Neutralizing Our Carbon Emissions
                           Our Gift to Beijing Olympic Games
 
 现在是2007年8月8日凌晨,奥运倒计时一周年已经开始。刚买了一个特殊的小礼物送给2008北京奥运。





这两天主持了英语频道同奥运有关的新闻以及央视经济频道主办的“冲刺2008”特别节目,又见到了国际奥委会市场开发委员会主席海博格和其他很多老朋友,也勾起了这些日子始终盘旋在心底深处的一个问题,作为一个年轻的中国人,应该送给北京奥运会一份什么样礼物?

我于是选择了购买二氧化碳排放的额度。

今后也会继续购买。你要是有兴趣也可以登录下面这几个网址, www.climatefriendly.com, www.my-climate.org, www.atmosfair.de, and www.nativeenergy.com.计算和购买的操作方法都很简单。

也希望看到中国的环保机构和组织能够建立起类似的机制,让我们用鼠标轻轻点几下,就可以对中国的环保做出更直接的贡献。

仅仅这样做当然还不够,购买碳排量有些像是在给我们自己赎罪,我们更应该从源头做起,不仅对自己的碳排量负责,更能自觉地在生活中每一个细节里减少碳排量,减少污染和浪费。

因为虚荣而开大排量汽车,空调温度过低,洗澡时让水白流,随意开着电视机,使用能耗过高的冰箱、电脑、手机……在任何环节去用绿色的方法使用绿色产品,就能够切实可行地控制自己的碳排放。如果一个人每年减少10吨,全中国可以节省多少吨?假如一家公司每年减少100吨,那么一年后的北京奥运,我们可以奉献给世界一个多么美丽的北京和中国?

我还做了另外两个决定,第一要尽量少开车,坐地铁上下班;第二要购买能耗低的产品,在性能和价格的基础之上,把环保作为添置东西的最重要指标。

今年年初,有幸再次参加在瑞士达沃斯举办的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在大雪纷飞的阿尔卑斯山里,聆听了全球各界领袖的真知灼见后,深刻地认识到:全球变暖这个话题不再是一个虽然时髦但却遥远的话题了,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成了全世界全人类所要共同面对的最紧要的问题,也是所有的世界领袖们必须最关注的挑战,因为,这已经不再是几百年以后的事情,而是几十年甚至十几年的事情。可悲的是,我们还真是有点像被温水煮的青蛙,因为水温是在不知不觉中慢慢被加热,所以在盲目被动的适应当中不知道可怕的危险其实就在不久之后。

去年,前美国副总统戈尔出演的纪录片An Inconvenient Truth曾经感动过世界,但也许还感动得不够深,不够广。那部电影的名字起的很好——An Inconvenient Truth, 原意是“不方便的真相”。的确,这是个不方便的话题。对有些需要赚钱的企业,对有些需要致富或成绩的个人来说,这实在是太不方便了。无论是国家,企业还是个人,为了发财致富而牺牲环境,无异于饮鸩止渴/掩耳盗铃/自欺欺人。不仅是害人害己,更是对子孙后代的不负责任——如果人类在未来还不是濒危物种的话。

今天,在地球上的很多城市,无论你是怎样的亿万富翁,却无法买到纯净的空气和湛蓝的天空。路易威登的包哪里都买得到,新鲜纯净的空气却买不到,究竟谁是真正的奢侈品?

如果我们现在因为种种的不方便而继续回避可怕的真相,也许有一天,购买二氧化碳的排放额度将不再是一个可以选择的新鲜事,而是你生下来就必须接受的基本生存法则。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地球的兴亡呢?

2008北京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员们当然会再创辉煌。

而在拯救地球的奥运赛场上,我们每一个人更要去争金夺银。

WWF(世界自然基金会)在北京奥运倒计时400天之际,曾发出过一个倡议,呼吁所有参加北京奥运会的运动员们通过购买碳减排量,来抵消自己乘坐飞机所排放的平均为四吨的二氧化碳,带动其他人,减少旅行所造成的环境成本。每年,长途飞行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占全世界碳排总量的3.5%。
我是在WWF世界自然基金会推荐的网站上购买二氧化碳排量的。这些购买碳排量的费用会被全球的环保组织和机构用来处理环境污染以及开发新型的清洁能源,以抵消这些碳排放对地球的损害。下一步,我会去买回坐飞机和使用空调产生的二氧化碳。
按现在每周平均开车200公里计算,我花了三百多块钱购买了自己的第一份2.39吨的碳减排量,作为一个普通中国公民的礼物,献给象征着科技、绿色和人文的北京奥运。
这个礼物就是:从2007年8月8号到2008年8月8号这一年里,我开车所排放的所有二氧化碳被处理或消化所需的费用。换句话说,我通过购买二氧化碳排放的额度,抵消了这一年里我开车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对环境所产生的影响。
标签集:TAGS:
回复Comments() 点击Count()

回复Comments

{commentauthor}
{commentauthor}
{commenttime}
{commentnum}
{commentcontent}
作者:
{commentre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