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强“七一报告”:
不能把医疗服务变成牟利的工具
7月1日,在由中宣部、中央直属机关工委等联合主办的形势报告会上,卫生部党组书记、部长高强应邀作了我国卫生事业面临的形势及改革发展展望的形势报告。8月3日,卫生部网站公布高强“七一报告”全文 。
高强在报告中指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卫生事业需要引入市场机制。
但有三条基本原则不能变:一是坚持走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不能变,不能盲目照搬外国的发展模式;二是坚持卫生事业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和公益性质不能变,医疗卫生机构不能变成追求经济利益的场所;三是政府承担公共卫生和维护居民健康权益的责任不能变,增加卫生投入、提供公共服务、加强医疗卫生监管依然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
高强部长强调,在任何情况下,卫生事业都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把医疗服务变成牟利的工具。
高强关于医疗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报告(全文)
高强指出目前我国医疗卫生事业面临严峻挑战,所存在的问题主要如下:
高强“七一报告”
高强部长7月1日在中央宣传部、中央直属机关工委、中央国家机关工委、教育部等联合举办的形势报告会上作关于《我国卫生事业面临的形势及改革发展展望》的报告。
人民网第一解读:中国医改成“夹生饭”
人民时评:医疗改革急需清晰目标
公共卫生体系不健全 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机制不完善
公共卫生体系不健全,重大疾病预防控制任务艰巨
我国在中央、省、市、县四级都设立了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员约20万。但不少机构,特别是基层机构人员素质不高,缺乏高水平的人才;设备不齐全;乡村两级缺乏稳定的疾病预防控制专业人员;经费保障机制不完善,约有一半的经费靠机构自己创收。这种状况难以有效控制重大疾病的流行,我国出现了急性传染病和慢性严重疾病同时并存的多重疾病负担的状况。
据调查统计,目前全国结核病患者人数约450万,仅次于印度,列世界第二位,其中传染性肺结核病人约200万。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估计占全世界三分之一。血吸虫病患者约有85万人。艾滋病、非典、人间禽流感等新发传染病出现。
与此同时,恶性肿瘤、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严重疾病的患病人数也在不断增加,已成为威胁人民健康的主要病种。我国18岁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18.8%,糖尿病患病率为2.6%。因患恶性肿瘤和心脑血管病死亡的人数已经列在我国人口死因的第一位和第二位。精神卫生问题已成为我国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全国现有精神障碍者约1600万人,患病率达13.47‰。
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机制不完善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除了重大传染病传播蔓延以外,还有突发自然灾害、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如火灾、车祸、矿难,以及重大刑事案件、重大食物中毒、职业中毒等带来的人员伤害。生物武器、有毒化学武器以及恐怖活动等。
2003年非典疫情的蔓延,暴露了我国公共卫生事业发展滞后,公共卫生体系存在缺陷,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机制不健全,重大疫情信息监测报告网络不完善,卫生部门敏感性不强,应急救治能力不足等问题。
卫生资源总体不足 看病难 看病贵
2003年,卫生部组织开展的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显示,群众有病时,有48.9%的人应就诊而不去就诊,有29.6%的人应住院而不住院。群众看病难的原因:
一是卫生资源总体不足,卫生发展落后于经济发展。我国有13亿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22%,而卫生总费用仅占世界卫生总费用的2%。
二是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农村和城市社区缺医少药的状况没有完全改变。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走了一条高水平、低覆盖的路子,世界上最先进的医疗技术我们都大量的采用,医疗卫生体系呈现倒金字塔型,高新技术、优秀卫生人才基本上都集中在城市的大医院,农村和城市社区缺医少药的局面没有根本扭转。
三是医疗保障体系不健全,相当多的群众靠自费就医。据2003年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有44.8%的城镇人口和79.1%的农村人口没有任何医疗保障,基本上靠自费看病。
四是公立医疗机构运行机制出现了市场化的倾向,公益性质淡化。目前公立医疗机构占有的资源占绝对主导地位,但运行机制却发生了巨大变化,出现了主要靠向群众就诊收费维持运行和发展的状况。
五是药品和医用器材生产流通秩序混乱,价格过高。我国药品出现价格上升,越贵越好卖的反常情况。
六是社会资金进入医疗卫生领域存在困难,多渠道办医的格局没有形成。
公立医疗机构市场化 公益性质淡化
目前,我国公立医疗机构占有的资源占绝对主导地位,但运行机制却发生了巨大变化,出现了主要靠向群众就诊收费维持运行和发展的状况。有些医疗机构盲目追求高收入,甚至为了追求收入而损害群众利益。出现这种状况主要有三个原因:
政府投入比重逐年下降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政府投入占医院收入的比重平均为30%以上,2000年这一比重下降到7.7%。2003年抗击非典,政府投入大幅度增加,也仅占8.4%。2003年全国卫生总费用为6598亿元,占GDP的5.6%,达到发展中国家的较高水平。但其中政府投入仅占17%,企业、社会单位负担占27%,其余56%由居民个人支付。
在欧洲发达国家,医疗卫生费用约占GDP的10%,其中的80-90%由政府负担。美国政府卫生支出也占到整个社会医疗卫生支出的45.6%(2003年)。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近国家相比,泰国政府投入占56.3%(2000年),墨西哥占33%(2002年),都大大高于我国的水平。
一些医疗机构管理不善,医药费用快速增长。近8年来,医院人均门诊和住院费用平均每年分别增长13%和11%,大大高于居民人均收入增长幅度。2003年与2000年相比,卫生部门管理的医院院均诊疗人数下降4.7%,但院均收入却增长了69.9%。其中,财政补助收入增加占医院总收入增加额的9.4%,医疗收入增加占医院总收入增加额的49.8%,药品收入增加占医院总收入增加额的38.7%。
卫生部门监管不力。卫生部门对医疗机构存在重扶持、轻监管的倾向。目前各级卫生部门都没有专门监管医院的机构,也缺乏监管医疗机构服务行为的人才。
医疗卫生管理体制不适应
健全的医疗卫生体系,应该包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医疗保障体系、药品和医用器材供销体系、医药费用价格管理体系、财政经费保障体系以及卫生监督管理体系等。
现有的医疗卫生资源分别隶属于各级政府、部门、行业和企业,当地卫生部门把主要精力只放在本级所属的几个医院,而且是重扶持、轻监管,难以对全行业实施有效监管。
卫生部门对卫生事业发展的内在规律研究不深、把握不准,对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反应不够敏感,决策不够果断,处理不够坚决,甚至有畏难情绪和等、靠、要的思想,
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的基本思路
三条基本原则不变:
一是坚持走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不能变,不能盲目照搬外国的发展模式;
二是坚持卫生事业为人民健康服务宗旨和公益性质不变,医疗卫生机构不能变成追求经济利益的场所;
三是政府承担公共卫生和维护居民健康权益的责任不能变,增加卫生投入、提供公共服务、加强医疗卫生监管依然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
在任何情况下,卫生事业都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把医疗服务变成牟利的工具。
今后卫生事业发展的工作思路:
一、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公共卫生管理。
预防重大传染病的流行和蔓延,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为群众提供基本医疗保障,维护人民身体健康。主要包括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健全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增加政府经费投入,维护公立医疗机构公益性质,为群众提供优质、价廉的医疗服务。同时,通过制定政策措施,创造宽松环境,引导社会资金,发展壮大医疗卫生资源。
加强卫生行业监管,维护群众就医安全。严格医疗资格准入,规范医疗秩序,强化医疗质量评价,打击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行为,保证群众就医和用血安全,加强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监管。
加强健康宣传教育,改善生活工作环境,提高群众的卫生观念和卫生意识,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减少疾病发生。
二、加快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
三、加强重大传染病防治,重点控制艾滋病、肝炎、结核病、血吸虫病等重大疾病的发生和流行。
四、加强农村卫生建设,提高农民健康水平。
五、深化城市医疗体制改革试点,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
六,切实加强医院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七,加强卫生行业作风建设,狠刹不正之风。
总之,做好卫生工作需要全社会的积极参与和支持。
回复Comments
{commenttime}{commentauthor}
{CommentUrl}
{comment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