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藏]从自卑走向超越

      专业笔记本 2009-4-16 21:20

珍藏:即非原创也~ 

文/郑正文 

  在家说惯闽南话的我,刚进大学时说起普通话来结结巴巴,好多音发不准,老被当成笑料。看着同学们一个个伶牙俐齿,我感到很自卑,甚至有段时间尽量少说话。经过痛苦反思后,我觉得如果不想被嘲笑只能改变自己。于是无论何时何地听到广播电视的播音就跟着念,看到广告牌路牌上的字就小声读,时不时掏出兜里从字典抄下的拼音笔记对照。水滴石穿,我的普通话水平迅速提高,再也没有人笑我了。 
 
  我收获的不仅仅是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还有超越自己的自信,而驱使我做出努力的恰恰是许多人羞于谈及的自卑。自卑感本身不是病态也并不可耻。正如心理学家阿德勒所说,每个人都有先天的生理或心理缺欠,这就决定了每个人的潜意识中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存在。自古寒门出贵子,人往往因自卑感产生对优越感的渴望,并为获得优越感而进行奋斗。这种奋斗不仅在个体身上可以见到,整个人类也进行着同样的奋斗。自卑实际上是人类不断发展的动因,科学的进步就是人类对他们的无知感到自卑,从而努力奋斗的结果。

  自卑感一定会迫使你采取行动来解除紧张状态,对抗自卑感的主要方法就是补偿(compensation),即力图克服缺陷以达到能使自己获得安全和优越的地位。我因普通话不如别人而自卑,因此恶补发音以补偿自己的不足。应对自卑的方式有许多种,可能意志消沉麻醉封闭自己,也可能克服障碍努力改进,只有后者才能真正摆脱自卑的阴影!

  阿德勒的一生就是与自卑感做抗争,不断追求超越的过程。他有一个比自己高大、英俊、聪明的哥哥,使他从小就生活在哥哥的阴影之下。他四岁才会走路,又患佝偻病,无法进行体育活动,五岁患肺病几乎丧生,进学校读书后开始成绩很差,以至老师向他的父母建议及早训练他做个鞋匠才是明智之举。阿德勒力求振作发奋图强,开创了以“自卑情结”为中心的个体心理学派,成为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

  在电影《孔雀》的结尾,姐姐、哥哥和弟弟携家带口到动物园看孔雀开屏,但孔雀只是低头找食不理不睬,他们看着不开屏的孔雀各自絮叨了一番,话语恰巧成各自心态写照。哥哥说:“咱自己盖个动物园,住在里头天天看”,轻松的口气透露出一如既往不管不顾的勇气,残障弱智肥胖的他以最大耐心与生活周旋,最终过上幸福的生活。孔雀犹如那强大得无法掌控的命运,也许一生都等不到开屏的瞬间,每个人面对它都会感到自卑,但坚韧乐观心平气和地生活下去也可以把黯淡平庸的生命点亮。

文外话:

作为老二的自己,一直觉得受到的关注度不够。

没有老大的责任感,没有老三男孩子在家独有的关注度,没有老幺的受宠,一度是比较自卑。

我只好通过不断地努力,像姐姐学习她的优点,然后又努力地挣脱她的形象影响。我希望变得和她一样优秀,却又不愿意成为第二个她。

直到高考前夕,在大学的她给我寄来她珍藏的积累本和勉励的字句:你一直拥有我所没有的耐心和包容,也正因为此,你也能够达到我不能触碰到的目标。

突然地豁然开朗,老二又如何?夹心饼有夹心饼的幸福。我就是有着平常心的兔子。

坚韧、乐观、心平气和,可以把黯淡平庸的生命点亮——确实如此。

标签集:TAGS:
回复Comments() 点击Count()

回复Comments

{commentauthor}
{commentauthor}
{commenttime}
{commentnum}
{commentcontent}
作者:
{commentre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