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藏]群体的力量

      专业笔记本 2009-4-1 23:16

珍藏的心理学小故事——非本人撰写~

文/郑渝萍 
  在我的QQ群中,有一个名为“漂亮妈妈”的群组织,其实就是年轻妈妈关于育儿方法和经验的一些讨论和交流。昨晚群主“亲亲妈”发起一个“婴儿要不要补钙”的问题讨论,并提出“婴儿不要盲目补钙”的看法,我本身也倾向于不补,但由于听了医生的建议,女儿从满月起就开始补钙,因此大便一直有些干燥。群友“可爱猪猪”、“阳光宝贝”、“妮妮妈”等一致附和群主的看法:健康婴儿的钙完全可以通过日常食物和多晒太阳来提供,而且那些补钙的保健品都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副作用,如引起便秘、食欲不好等。听了群友们的讨论,我终于下定决心:从明天开始停止喂女儿钙水了。 

  在群体讨论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即讨论通常可以强化群体成员的最初观点。社会心理学家认为群体(Group)就是两个或更多互动并相互影响的人。在群体中,暴力者常常会表现得更加凶悍残忍,顽固者会更加执迷不悟,谨慎者会更加小心翼翼,冒险者会更加极端疯狂。在群体讨论时,群体成员中原来已经存在的倾向性得到加强,使一种观点或态度从原来的群体平均水平,加强到具有支配性地位。社会心理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为“群体极化”(Group Polarization)。

  关于群体极化的研究发现:当日本的大学生集体讨论了一宗交通事故案例以后,他们对“有罪”有了更明确的裁定和判断。在对恐怖组织进行研究后,社会心理学家发现恐怖主义就是那些拥有相同或类似不满情绪的人们在长期互动过程中产生的。群体极化现象在网络上表现得尤为突出,正是因为网络聊天室和各大网络论坛为群体交流和讨论提供了最便捷的条件。在日常生活中,2003年那场席卷北京、广州等城市的“非典”疫情中,人们“谈咳色变”的极端恐惧不就是群体极化的典型表现吗?“三人成虎”、疯狂的“粉丝团”不也就是群体极化的结果吗?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当你在餐馆点菜时,服务员向你推荐某道招牌菜,你拿不定主意,会反问:“点这道菜的人多吗?”如果服务员告诉你,每天都有人点这道菜,你十有八九会点这道菜。这其实就是通过社会比较(Social Comparison)而产生的群体极化效应。这是因为人们都希望被群体中其他成员接受或喜爱,会将自己的意见与其他成员的意见相比较,当发现意见一致时,会更加坚定原来的意见或将意见表达得更强烈。

   群体极化潜在的破坏是可能导致群体成员草率做出冒险的决策,或者导致犯罪团伙和恐怖组织的产生。但是群体极化只会产生消极的结果吗?其实不然。例如各种党派和社会团体之所以具有凝聚力,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通过促进持有相同想法的成员之间的交流和讨论,来不断强化彼此共有的信念。

标签集:TAGS:群体极化
回复Comments() 点击Count()

回复Comments

{commentauthor}
{commentauthor}
{commenttime}
{commentnum}
{commentcontent}
作者:
{commentre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