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的技巧和艺术—提高临床诊断艺术

      临床技能 2004-8-11 14:5
提高临床诊断艺术
临床医生要善于利用全面完整的第一手资料,运用医学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反复不断实践,正确把握整个具体病情,调动自己的内部信息存储,探讨疾病的更深层次,审慎推理辩证,集中关键焦点,才能完成这个创造性思维过程。
临床诊断艺术,需要刻苦锤炼与精心培育。培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医生的临床诊断素质。素质是生理与心理的完整特质系统和层次结构,低层次的天然素质系统包括遗传素质与先天素质;高层次的现实素质包括认知素质与意向素质,前者在认识外部世界活动中形成,思维力占着主导地位,后者在改造外部世界活动中形成。临床诊断素质的可塑性,决定了精心扶植,培养诊断艺术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一)理论思维与经验思维相贯通
医学理论是关于疾病一般规律的认识,在医疗实践中起着指导作用。临床医学迅猛发展,新的医学知识日新月异,临床医生的医学理论知识“库存”需要不断充实更新。善于读书的医生并不满足于书本的现成论述,不死记硬背,而是掩卷深思与自己的临床体会相对照,从而把握疾病的临床表现关键重点或主要环节,在接触实例后重新温习,反复加深印象,铭刻烙印,紧跟临床医学发展步伐,更新知识,开拓并活跃理论思维,既纵向发掘,又横向扩展,扩大知识面,成为交错联结的网络式理论思维。
临床医生初面对患者,往往以书本知识与具体病情相联系,“对号人座”,经过反复医疗实践,使认识不断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不断深化强化了经验思维。书本上的医学理论知识是抽象的、一般的,每个患者的临床表现则是具体的、特殊的。将医学理论应用于临床诊断,就是理论联系实际,而其解决途径就是从理论思维向经验思维转化。作为临床医生,既要当战斗员,又要当指挥员,要动态地观察和追踪随访每一位患者,对自己的诊断和治疗,不论失败或成功,都要客观地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在医疗实践过程中,临床医生的理论思维和经验思维,一定要相互贯通,融为一体。
(二)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相结合
形象思维是以反映客观事物特征的形象概念作为基本思维模式的,如色彩(苍白、黄染、潮红等)、线索(心电图、脑电图、肌电图、诱发电位等)、图像(如超声、CT、MRI、SPECT等)。其整个过程不能离开具体形象,始终通过具体及个别特征的典型形象以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以概念的形式出现直观思维内容。
例如CT扫描将病变如实而准确地变成直接可感知的信息提供了丰富的新思维资料,避免了一定的主观臆断,扩展了感觉功能和分析思维功能,开辟了动态思维,增强了思维效益,促进了临床医生的知识与经验更为系统化和现代化。但同一疾病可表现为不同现象(如多发性硬化在MRI可呈多发病灶);同一形象(如CT扫描的脑低密度影)可由多种疾病引起。且形象只反映疾病某一阶段的状况,不能反映疾病的整个过程,如MRI诊断脑梗死具有高度敏感性,对梗死有无、范围大小能正确判定,但呈动态多变,在发病的不同时间变化较大。
故形象思维不能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有赖于上升到理性认识,更不能走向极端,引起思维惰性。诊断技术越高越先进,就越要发挥临床医生形象思维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开拓思路,增加思维深度。
抽象思维就是在思考过程中,既不限于事物的具体结构和形态,又与事物的具体结构和形态相结合,将其本质特征抽离出来,加以联想。善于抽象思维,使临床医生更能发散思考,针对同一信息基点,引发大量新的设想,高于事物的具体结构和形态。抽象思维是在医疗实践活动之中,在直接感受和认识的基础上,运用逻辑推理与辩证思维进行加工的过程,其基本形式是概念、推理和判断,所揭示的内容难以感觉,只能以思维把握。在收集形象资料和归纳形象信息时,对表面现象有了初步认识,栩栩如生,形象思维活动占着主导地位,形成为概念上的形象。
例如心电图上(V1V2V3)导联ST段显著的弓背向上型抬高。在综合、分析形象时,将丰富的形象资料加工,运用严密的逻辑推理与辩证思维,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紧密结合临床与其他技术检测资料,抽象活动占着主导地位,形成为形象中的概念,例如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
形象思维是在大量个体形象的记忆、综合中形成的,即通过主客观形象资料的联系,对记忆中的形象加以类比、概括和综合,将分散的形象资料构成总体形象,从而认识其本质。然而形象思维不但需要抽象思维来延续,其结果更加需要抽象思维加以论证。由概念上的形象转化为形象中的概念,在认识阶段而言,表现为提炼、升华与飞跃;而在认识过程而言,则表现为交流、凝聚与结合。形象思维鲜明化和生动化,具有高度的想象力,是反映疾病本质和内在联系的基础。抽象思维条理化和系统化,具有高度的概括力,更深刻、更全面而正确地反映客观疾病本质。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彼此并不排斥,而是相互渗透、相互沟通、相互补充、相得益彰。
(三)辩证思维渗透、指导逻辑思维
逻辑思维紧抓临床表现的梗概,把握其主要特点或关键环节,将貌似毫无联系的症状、体征和技术检测结果分析、综合、重新组合排列,找出其内在联系。严密的逻辑思维是临床诊断思维的基础,不能也无从为辩证思维所取代,但有局限、封闭、定向、机械、直线平面型思维的缺点,需要辩证思维加以渗透指导。
辩证思维深人渗透并指导逻辑思维,即在进行逻辑推理的过程中,自始至终,从临床资料出发,脚踏实地,正确发挥诊断技术检测与临床推理的作用,坚持实践第一、全面整体、动态发展、一分为二的观点,抢占“制高点”,鸟瞰全局,一览无遗,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把握层次、反馈、最优化等观念,进行主客观因素的调查分析,找出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寻求其内在联系。对整个具体病情,具体分析对待,高效率、高水平运行,广证博引,刨根问底,求真务实,形成发射、开放、扩散、求异、创新、立体、全方位、网络型思维模式。辩证思维既不能脱离逻辑思维,更不能代替逻辑思维,只能而且必需深人渗透在逻辑思维之中而指导逻辑思维,无孔不人,和谐默契,水乳交融,天衣无缝,浑然一体。在临床诊断过程中,几种思维的关系和联结见。
任何技术精良与经验丰富的临床医生,如疏于诊断思维的培养修养,甘当思想懒汉,势必屡遭挫折,频频失误。临床诊断思维是理论思维与经验思维的渗透统一,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渗透统一,逻辑思维与辩证思维的渗透统一。因此,临床医生在医疗实践中,要时时刻刻自觉而正确地运用诊断思维,千锤百炼,挖掘疾病本质内涵,攀登缜密、精湛和独特的临床诊断艺术颠峰。
标签集:TAGS:
回复Comments() 点击Count()

回复Comments

{commentauthor}
{commentauthor}
{commenttime}
{commentnum}
{commentcontent}
作者:
{commentrecont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