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积件式参赛课件的设计

      书与文章 2010-3-30 19:07:00

本文已发表于《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章精设 浙江金华第八中学 321017
杂志社每年举行的课件大赛为教师提供了展示自己的舞台,大赛组织水平一年胜过一年,但很多参赛课件仍原地踏步,这是今年笔者在评审时产生的感觉之一。在教师和学生都习惯课件教学的现阶段,如何提升参赛课件的层次呢?本文针对课件中存在的过于简单、理念落后等问题,谈点粗浅的看法,并探讨积件式课件的设计。
1 正确认识课件大赛    
曾听有教师说,课堂课件不去参赛,参赛课件不去课堂,足可说明课件大赛的“特殊性”,也说明很多教师存在着认识误区。普通课件获不了奖,并不是说课件大赛只搞些花招。实用性是参赛课件的一大方面,但还要有技术性、艺术性等其它方面。
课件大赛与优质课比赛不同,课件大赛不可能组织学生,让教师在上课中展现课件,这就决定了课件大赛主要是比课件,而不是比上课。很多优质课课件放到课件比赛中,并不一定能拿到好名次,原因就在于此。在本次课件大赛中,有很多强调实用性的课件,它们虽能完成辅助教师教学的目标,但很普通的几张“文字+图片”的幻灯片,连初审都无法通过。课件大赛的评委并非全才,不可能通晓中小学所有学科的专业知识。参赛课件的内容呈现一定要完整详细,要配有说明文档,能让评委快速了解学科知识和教学意图,便于评委判断课件的优劣。评委在评课件的过程中,不可能对每个课件都做出细致的各方面评价,特别是教学性方面无法深入评价。参赛者只有自己多看看往届的获奖课件,对照自己的课件,思考得失,总结经验,才能提升课件设计和制作水平。
总的来说,参赛课件一定要有吸引评委的亮点,课件不是“自产自足”型而是“商品”型,即具备内容丰富、构思巧妙等等比赛特性。课件的内容应相对丰富,知识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不要局限于教学目标规定的范围;课件包含的素材类型应尽量多样,表现细致,让人一目了然;课件最好配有使用方法和策略的“说明书”,详细说明课件的各个方面。
2 积件是很好的课件类型
课堂课件很难进入决赛,主要在于很多课堂课件内容过于简单,只要教师能转换思路,实用型的课堂课件会成为最有竞争力的课件。
在一个课时的教学内容中,并不是所有内容都适合制作成课件,而且,实际教学是灵活多变的,封闭设计的课件会制约教师对学生反应的意外应对,也增加了课件设计的时间与难度。因此,要打破课件从头到尾设计的思想,把能发挥计算机优势的内容制成课件片段即积件,慢慢形成的积件包就是优秀的参赛课件。
在教学实践上,真正意义上的积件的是微教学单元,设计这种积件时只要控制好粒度,就可一劳永逸。微教学单元没有多余的成分,自由整合度高,能与其它素材通过课件制作平台简单组合,一般的教师无需掌握高深的课件技术,只需掌握调用方法即可使用,因此,在所有的积件类型中,微教学单元最值得一线教师研究和制作。今年的很多PPT参赛课件,就是采用了swf格式的动画型微教学单元,以嵌入的方式整合,弥补了PowerPoint的动画功能。
积件短小精悍,非常适合在平时繁忙的教学中制作,制作者可把一些内容以积件的形式记录下来,经过多年积累,就可形成自己的积件包,最后通过平台展示出来。这样的课件既能用于平时的课堂,整理后又能参加课件大赛,是制作课件的理想方式。
3 精选和有效表达教学内容
课件作为一种先进媒体,对传统媒体有继承和发展,但不是否定传统媒体,有些教学内容并不适合用课件表现,所以课件不是教学的万能工具,特别是课堂用的课件有很多局限性,做课件前一定要选择好教学内容。
微教学单元一般以知识点为单位,把一个知识点制成一个或多个积件,积件的质量很大程度取决于选择的教学内容。知识点一般选择能发挥计算机特性,针对教学中一般手法不易表现的重点、难点,切不可一把抓。教学中有很多教学手段是课件无法比拟的,灵活的板书课件无法代替,来自实际生活、实验的内容课件无法取代。有些把大块文字材料搬上屏幕、盲目使用课件素材的参赛课件,是舍长取短、画蛇添足的劣作。
自从课件诞生至今,一直存在着对立的课件作用之争,不能把课件作为教师的代理,而应把课件定位为一种辅助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建构知识的认知工具,即从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如何辅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这一角度来设计。课件的优势并不在本身,而在其恰当表达的教学信息,所以课件的内容的是课件重中之重,课件表达教学内容的方式是课件能否发挥功效的核心,这主要取决于教师创造性的教学设计。
设计积件画面时,不要加入版权、边框、背景等非教学信息,当积件插入到课件中使用,版权、边框和背景会影响课件的整体效果,使其教学性和艺术性降低。也不要加入过多的文字说明,尽量减少信息量,尤其不能加入有趣的无关信息,这样会偏离学习主题,对学起到反作用。总之,积件内容要表现教学信息,减少冗余信息,没有有害信息,控制好积件的粒度,最大程度保证积件的通用性、复用性等特性。另外,设计的积件要尽量完美,谁也不愿展现在面前的积件是丑陋的,参赛者除了关注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外,也不能忽略课件的艺术和技术表现。
积件画面的交互是保证课件交互有效的主要途径,也是实现教学理念的重要技术。交互量不是越多越好,交互的“动”是为了学生的“动”,交互使用多少要根据具体的教学需求来定,交互使用目的是让用户掌控机器,把握主动权,切不可让机器牵着用户走。
4 课件设计要以教学和学生为本
有些参赛课件的总体流程是固定的,课件的模块内容也是固定的,在这种课件面前,教师和学生只能被动的使用,严重束缚了使用者的发挥。课件是为教学要素中的教师和学生而生,课件一定要以教师和学生为本,极力体现人性化设计,教师和学生在课件面前不是被动的使用者,而是积极的创造者。辅学型课件要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可随机进入学习,学习进度可跟踪保存,反馈功能及时准确等。辅教型课件能让教师修改和扩展课件、复用课件素材、自主安排课件组成成分的呈现顺序。对于相对固定的教学内容,设计时要化解部分被动,可把被动程度降到最低。
在设计内容相对固定的积件时,其线性的先天性决定了使用者的被动性,设计者应从设计和使用策略入手,通过交互控制,让用户有选择的可控随机呈现,实现动态教学。有些积件包含的教学片段多且时间长,单个控制按钮的设计会严重束缚教师的发挥,一个片段必须播放完毕才能进行下一片段,教师成了课件的奴隶,这是本未倒置的设计。在设计策略上,可增加控制按钮,一个控钮控制一个片段,这样,教师不仅可以选择部分片段呈现,还可根据课堂情况灵活呈现,实际教学时教师只是控制呈现,呈现的顺序根据课堂动态决定。在使用策略上,教师应更多的联系生活经验等非课件内容,让学生进行猜想等形式,能弥补演示课件的部分不足,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获得成就感,激发更多的情感投入。

课件制作是个系统工程,涉及理论与技术等方方面面的知识,对于如何做课件非几言几语能说完,制作好课件也非几日之功。但只要从自己的教学实践出发,选好课件形式,注重积累,制作优秀课件并非难事。

 

标签集:TAGS:
回复Comments() 点击Count()
喜欢就顶一下

回复Comments

{commentauthor}
{commentauthor}
{commenttime}
{commentnum}
{commentcontent}
作者:
{commentre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