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还是应该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滴=-


友情博客

搜索

最新评论

RSS

  • 我的 Blog:
    zhutouzhunao 最新的 20 条日志
    [熵]
    [地铁日志]
    [妙人妙事]
    [trouble tree]
    [粽子]
    [更矫情]
    [矫情]
    全站 Blog:
    全站最新的 20 条日志

中午我白哭了。。。
中午,小山子看到偶的MSN名字,问我又受什么委屈了。。我悲壮地说我被伤自尊了。但是我不会屈服的。(现在,回头想自己说这句话那种切齿的样子,觉得真是幼稚可笑,呵呵。。)小山子同情地说:唉,我们总是里外不是人。我劝他:算了,我们不能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
呃,突然发现,每次我的诉苦的结果都是我去劝他不要放在心上。。。则,真是令偶感到痛心疾首哇,偶真是一个不会撒娇的人呀。偶每次跟人痛说革命惨痛、悲情伤感时都只进行到一半就会羞涩地草草收场,真是太不痛快袅~~~
我抹干眼泪,把自己喂饱,穿上深受中老年妇女喜爱的衣服,把头发扎紧。。。很飙地带着满心盔甲去了故宫。。
那个女人,是听很多人抱怨过的一个非常噩梦的女人。。。
偶进门的时候,故意直呼其名。若不是因为有先前的接触,偶一定会很贱格地叫她老师。。。偶发现,很多人包括偶现在都越来越随便地使用老师这个称号,真是对这个称呼的污蔑与损害。以后再也不能随便叫那些根本没有当老师或者根本也不是你的老师的人为老师了。
这个女人被人捧惯了,看我对她的态度不卑不亢,有些惊讶。于是,便客气了许多,很快地帮我联系人,还送我到门外,甚至有些抱歉地说:我们故宫太大了(说得故宫跟她家似的),到那边去太远了。。
期间,她又重复了中午在电话中谴责本报的话,偶故意很酷地盯着她。。。。她便不多说了。。。
然后,偶遭遇了两个美女与一个中年不帅男,都是灰常配合灰常善意的人。。。偶很喜欢。。。每次遇到偶心仪的人,偶都很不君子,很小人亲昵地视人为我的亲戚朋友。。。

在故宫的一个办公室到另外一个办公室的路上。偶要走过两面都是红墙的道。这是偶第三次来故宫。
偶小时候,对北京的想象就是在红墙上一径地走、走、走。。

紫禁城当真是有迫人的威仪。虽然墙并非特别地高。但是它阻断一切。人的眼前只有:墙、被墙横切的窄窄天空、路。
那一刻,我感到外面的世界与我一点关系都没有,红墙把我与一切的一切隔开。。。心里升起一种窒息的、被弃的快感。。。如同实现了梦想一般。。被卷入历史的洪流里,世上没有我了。。

我贴着墙根走。。想象自己是谨慎而寂寞的宫女。。。暗无天日地在重重的权力下微弱呼吸。。。但是因为近日看《大长今》看得太多,脑子里尽是:长今、莲生、闽政浩、娘娘……自己也觉得滑稽,便不再发痴了。。。心里突然有对自己有气,干嘛这么谦卑?赶紧趾高气扬地走到道路中间,非常之朕、非常之哀家……

夜里归家。在路上读沈泓的《晚清映像》。没想到,真是好看噢。。。沈泓用灰常浪漫的笔触写或者翻译了晚清的一些文章。。。尤其是写慈禧太后下葬的那一篇《看不见的葬礼》,看得人回肠荡气。。。
“给太后送葬的队伍在道路上要走整整五天。。。
她死于一个现代科学文明已经光临中国的年代,但她死后葬礼上所演出的却是具有几千年历史的古老礼仪。。。1908年,年轻的皇帝和他的姑母同时去世,她不允许他活得比自己还长,绝不能让他分享到实现改变中国这一梦想的喜悦。。。
神秘的恐惧笼罩了他的死亡。。
这最令人恐惧和最受人崇拜的女人,上世纪最伟大的女皇,一位尝遍了生活和权力之酸甜苦辣的女性。当她藏匿在灵柩中从我身旁经过时,我尊敬地脱帽致敬,向这个敢于按自己意愿生活的高雅艺术家鞠躬敬礼。。
在东直门附近,我遇上过度拥挤的人群,要是在欧洲的话,我会对此感到害怕,但此时我却是泰然处之,因为这是在中国。暴力绝不会发生。。大多数西方人都不太明白,送藏行列的壮观场面都是集中在灵柩上的。。。
这情景离我们的时代是多么地遥远,而且又是多么地原始。。早在一个半小时以前,太阳就已经升起,使得那个灵柩上的黄色绸缎就像是天上的一道燃烧着火焰的金色河流。我首次意识到这种黄色是代表皇帝的颜色。。。
这位奇妙而可怕的女皇,在其老迈灵魂的驱动下,她跟现代世界展开了一场悲剧性的决战。。。
人们把她抬出了北京的城门,并且穿越过灰色的土丘。这位一生充满传奇,不顾忌任何事物和任何人,其意志即是法律的女人,如今已经成了一具冰冷和枯萎的尸体。。”

我去搜索她的图片,却搜到了她被挖出土时的可怖情景。。。吓得我哆嗦了一下。。未亡人对亡人也未免太不尊敬了。。。
有一个道理,斯宾诺莎说的:面对过去时,不必赞许,不必惋惜,也不必责难,但求了解而已。



图片如下:

作者:笑意 发表时间:2005-9-24  [所属栏目:更矫情] | [返回首页]
日志-1  每页显示-1 

评论(共 {Count}条) 我要评论
{CommentIp}{CommentTime} | {CommentAuthor} {CommentEmail} {CommentUrl}
{Comment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