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华の花样年华'BOLG
 Calendar
 New Comment
 Link
 Counter
返回华华の花样年华
再看《青蛇》 [2004-12-13] zddla 发表在 感觉
  第一次看《青蛇》,是在小学,第一次知道电影还可以这样演,传统还可以这样子被挑衅。不过年幼无知,看也不过是看个稀奇。长大了,懂的东西多了点了,便越来越喜欢。
  至今,便成了我最钟爱的片子。诚然,我事实上并未看懂李碧华到底是想说什么。
  在饱含哲理和隐喻的巨著面前,我都觉得自己手足无措,比如《2046》。听别人说得头头是道,什么爱情真诚混乱高雅。自己却真的无法理解作者的意图,看,也不过是看华丽唯美的画面。其中的道理,不去多想。自然没有收获。可能高人就是这样,只说事本身,道理自在其中,留给有心人自己去总结。以前崇拜鲁迅,原因或许也在这里。比杨朔等人的令人作呕的高尚却肤浅得虚伪的东西高明许多。亦深刻许多。
  说青蛇。有人说,这是一部关于勾引的片子。白蛇勾引青蛇,白蛇勾引许仙,青蛇勾引法海,青蛇勾引许仙,法海勾引许仙。其实不然。勾引这一词,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比如我们说潘金莲之于武松,才能算得上勾引。而他们,其实并未真正懂得。说勾引,不如说顺应自己的或崇高或渺小或盲目或贪婪的欲望。仅此而已。
  白蛇其实不懂做人。于是学。却只学到最真的东西。从一而终。最后为了救得许仙不顾一切,甚至自己的生命。而她的愿望,不过是依足所有做人的规矩。
  法海是人,但是算不上人。他没有人的七情六欲。或许有,但是被自己拼命压抑。我看到人一旦确立了自己的信仰,是多么可怖的一件事情。最后连自己也不敢正视自己。只得找借口掩饰。在他冷俊刚毅的外表下,内心其实是狼狈的。如果没有遇上青蛇,他也许一辈子都收妖治妖,压在路边凉亭下,压在高塔下。并且,没有原因,也没有想过。“妖就是妖”便是一切理由与托词。
  比起法海,许仙起码清楚的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所以在最后能够大声的对着法海喊出我迷恋红尘的心里话。许仙是人。是你我。有着人具备的一切性质。贪婪,欲望,懦弱,善变。心却是善良的,在最后,能舍得叫青蛇白蛇各自逃难去。他是凡人,所以在最后会忘记娘子的姓名并不奇怪。也不该对他有过多奢望。
  青蛇,是着重刻画的形象,从对人的一无所知,到学做人,最后顿悟,然后冷笑看世的,只有她一个。她是游离于俗世之外的。与此同时,自命高深不凡的法海,却抱着白蛇产下的幼子,迷茫的站在洪水后的残墟里。依然冷俊得让人发颤。有些东西是刻在骨子里的。看着青蛇坚决的离去。只轻声唤了一声小青。而青蛇,亦学会了如何做人,也学会了如何孤傲。我不知道法海是否会忏悔自己毫无真正意义的前半生。是否会怀念那一双唇。曾经不会,因为有着明确而深刻的信仰。现在,他知道了自己信仰的原本空无一物。
  白蛇从废墟里变得深宅大院,红得妖艳的荷花,大而空旷的房间,随风摆动的帷帐。有着红尘的本质,浮华的,空洞的。却是唯美的。金山寺,在四面环水的孤独山头,并非阳光普照,却是阴暗潮湿,和尚也并非悟得些许,不过是以无心无口无耳无眼来掩饰。目光呆滞场面混乱。这里头也有对善恶的讽刺。
  事实上,善与恶,好与坏。是否能够再简单的用一句“妖就是妖”来分辨。故事就是故事。没有多想的意义。
≡≡≡≡≡ 评论(共  条) 我要评论
{CommentAuthor}{CommentTime} 发表评论 | {CommentUrl}
{CommentContent}

 返回顶部


Powered by 5DBLog  根据JKF_5度 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