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手剥山核桃”的好处及后遗症

      所谓的文字 2005-8-15 13:42
  要不是事先不知“手剥”其实名不副实,我才不会买下它,以至花如此大的功夫敲山核桃壳寻山核桃肉。不过,我这人向来喜欢自娱自乐。如此枯燥的活儿,正好任由我信马由缰胡思乱想。这样看来,此事也不失为美事一桩。
  由于本人是急性子,于是第一颗山核桃就成了这种性格的牺牲品。看着一堆混杂着山核桃壳与肉的碎屑,我欲哭无泪。也因此发现了一个真理,那就是:“山核桃这东西,特别是这种带壳的,乃小资食品。”
  你想想,如此硬梆梆的家伙,要想吃它,先得小心地敲开硬壳,然后在那些七拐八扭的缝隙里找到少得可怜的肉把它挑出来,最后才能吃上它。
  所谓“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如此艰辛的过程,必须具备一个条件,那就是得有“闲情”。你得有足够的时间足够的耐心足够的热情,才能马到成功品尝到“美味”。是的,你得具备小资姿质,才能用自制的口杯盛满自磨的咖啡,听着精挑细选的CD吃着自剥的山核桃。如果你只是如我般的城市蓝领灰领,我劝你还是快快打消手剥山核桃的想法,干脆去超市直接购买核桃肉吧。有在这敲击山核桃壳的功夫,还不如多做几份工多出几个成品几多见几个客户多码几个字呢。
  说它是小资食品,还有一个指标,那就是它的味道。直到现在,我还没有感觉出山核桃的高贵来,个中原因大概就是我非小资。色泽灰暗,香味全无,寡而无味,口感粗糙,怎么说都说一低劣食品,哪一个特点都无法与它昂贵的价格挂上钩。而事实偏偏不容置疑,究其原因只有一条,那就是它的营养价值高。是啊,人家营养高,咱们小资吃东西不就讲究个营养吗?
  在研究完山核桃的品质之后,我开始挖掘剥壳过程中的人生大道理。别说,还真让我嚼出一两条有意思的现象来。
  首先,敲山核桃壳时必须讲究个力度,上升到一个高度就是“度”的问题。
  一捶下去,力道重了,山核桃碎作一堆,分不清了哪是壳哪是肉。如果肉中不小心混进了壳,吃时要“咯嘣咯嘣”以至浪费一嘴的“营养”,所以这时得忍痛割爱放弃这一颗。如果捶的力道轻了,山核桃又该在那儿安然无恙地看着你得意地笑。所以敲核桃这个力度,既不能太重又不能太轻,不可对它大声喝斥,也不能跟它轻声细语,得帅而不媚,威而不怒,具备铁腕又富柔情,如此,它才能乖乖地剥落其硬壳,露出那苦苦寻觅的肉干来。
  人生不亦如此?凡事也讲究个度。不及,事情无进展;过了,物极必反。呜呼,人生之事复杂异常,我们纠缠其间,真是苦哉。
  其次,我发现敲壳这件事虽然苦不堪言,可也隐藏着惊喜,上升到一个高度就是“人生多意外”。
  山核桃的壳可谓鬼斧神工,坚硬的壳壁中空出些不规则的花瓣状空间来,肉干就藏于其间。有时,以为那小小的壳内不会再有肉干,无意地敲开,却会发现一大截饱满异常的来。我不仅为那个无意之举而欢呼。
  是哦,人生就该勇于探索,不定在某个转弯处,你会发现令人欣喜的场景,你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人生充满机遇,人生遍布惊喜,能纠缠其间,幸甚至哉!
  唉,苦也好,幸也罢,暂且不去深究,目前最重的事还是按揉肩膀。吃“手剥山核桃”给我留下了后遗症,如今肩关节正酸痛异常。
2005-08-15 丝雨
标签集:TAGS:
回复Comments() 点击Count()

回复Comments

{commentauthor}
{commentauthor}
{commenttime}
{commentnum}
{commentcontent}
作者:
{commentre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