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童年》,让我在这个清晨想起了那段尘封的往事,让我想起那些自以为是的青涩岁月。
年幼的我,是父母眼中的乖孩子,是老师眼中的乖学生。因为我的听话、学习成绩好,我成了村里其它孩子的父母嘴里的模范,成了老师嘴里的榜样。
记得有一次课间休息,我与几个同学疯狂玩着“老鹰抓小鸡”的游戏,以至于连上课铃声也没有听见。事情的结果是,老师在班上大发雷霆。老师终于叫了我的名,就在我站起着等着如其它同学一样的训斥时,却听见老师说:“像她,学习成绩好,平时也守纪律,偶尔犯一次错是可以原谅的。而你们其它人,有什么资格去玩。”我清楚地记得,当时的自己恨不得找个地洞钻下去。我一方面恨老师对我的特殊化,让我可能被同学们孤立起来;而另一方面,我又在何尝不在赏受着这种特殊化。
那些年,老师选我做班干部,让我喊起立,让我监督同学们的迟到与早退,让我负责教室门的开锁。老师还让我参加学校的文艺汇演,教我唱“手拿碟儿敲起来”。我在老师们的宠爱中,劲头十足。而有一个老师,在听了我的演唱后说:“她唱歌的声音并不好听。”她就是龙老师,一个从未对我正眼相看的人。也就在那天,我由不喜欢她变成恨她。
龙老师是城里人,长得白白胖胖,因为丈夫调来这里的高中任教,她也就跟着来了我们这所乡村小学。因为来自城市,自然就会经常表现出她的优越感来。也可能因为她见过大世面,所以对于优秀的我她是那么的不以为然。
那时我已离开这所学校去了附近的学校念六年级,有关龙老师的恩恩怨怨也已变得模糊不清。小孩子的恨是不能持续多久的,要不是因为后来发生的这件事,我也不会对龙老师做出那件不可示人的事来。
那天领手册回家,领了奖状的我一回来就往好友良凤家跑。当我跑进她家时,却发现屋里叽叽喳喳满是村里的小伙伴。而良凤却躺在床上,腿上绑着绷带。看见是我,小伙伴们七嘴八舌地说了事情的前因后果。她是被摩托车撞了,撞她的人就是龙老师的儿子,那个叫“四毛”的二流子。龙老师开始不愿意赔钱,说犯规的是良凤,况且她的儿子受的伤更重。后来,迫于村长的压力,她才答应支付良凤的医疗费。
那些模糊的恨意重又变得清晰起来,我安慰良凤:“龙老师竟然包庇自己的儿子,她不配做老师,我会帮你出这口气的。”然后我召集几个最要好的小伙伴,回到家中商量大计。
小孩子能想到什么复仇的方法,保证既能出气又能不被发现?经过深思熟虑,最后我们决定第二天去龙老师的宿舍偷她的东西。因为她平时都不住在学校,况且现在已经放假了,所以行动一定是安全的。
兴奋了一夜,第二天天刚蒙蒙亮,我们就往学校进发了。到了学校即各就各位,几个年幼的装作游戏进行望风,我们几个大点的偷偷摸向龙老师的宿舍。
心惊胆颤的我们摸到门口,一看却傻眼了——门上挂着一把大锁。这是我们计划时所没有预料到的。我们想到了把风,想好了不留下任何痕迹,却没想到门是锁着的。就这么无功而返我们心有不甘,却也只能望着大锁束手无策。
我抓着木窗棱,往房子里张望:一张床,上面放着盖有报纸的被子;一张书桌,堆满了作业本;一个书柜,有着几本淡黄色封面的书。我心里想着:要是能进去,我一定搬走她的作业本,让她无法向学生交待;我还要拿走那几本书,让她伤心。可我不能进去,我气恼地推着窗棱。也正因这一推,我意外地发现了那条窗棱是松动的。“天助我也。”我低声欢呼,接着用力转动窗棱,把它从窗户中间取了出来。那个空出的位置,是足够我们的身子在其间来去自如的。
我们一个接一个地爬了进去,开始了胆战心惊的大扫荡——每个人搬了一大把的作业本,拿了两本书。因为太过紧张,我们忘了像设想中那样处理得看不出痕迹,反倒是弄得满屋狼籍,作业书本散落一地。在我的一声令下,大伙鱼贯而出,临了不忘将窗棱装好。
我们在屋后的山上集合,翻看起偷来的书本跟作业簿。书是《邓小平理论》,里面密密麻麻印着些看不大懂的字句;作业簿有作文本也有笔记本,上面都被仔细地批改过。看着眼前的那些东西,我竟没有为朋友报仇后的快感,反倒迷惑起来:我们是不是做错了?
多年后,当我再次回过头想这件事的时候,我觉得当时的自己是真的错怪了龙老师了。她不对我另眼相看,只是公正无私,并非对我有偏见;她说我唱歌的声音不好听,其实也是事实,只是我不愿接受而已;撞车那件事,我也只是听了一面之词,并不了解事实的真相。即使事实若此,她答应付医药费也就并非罪大恶极,况且撞人的是她儿子,我们怎么把帐一并算到她的头上?
在这个听着《童年》的清晨,我想为年幼的自己那荒唐的举动对龙老师说声——抱歉。
年幼的我,是父母眼中的乖孩子,是老师眼中的乖学生。因为我的听话、学习成绩好,我成了村里其它孩子的父母嘴里的模范,成了老师嘴里的榜样。
记得有一次课间休息,我与几个同学疯狂玩着“老鹰抓小鸡”的游戏,以至于连上课铃声也没有听见。事情的结果是,老师在班上大发雷霆。老师终于叫了我的名,就在我站起着等着如其它同学一样的训斥时,却听见老师说:“像她,学习成绩好,平时也守纪律,偶尔犯一次错是可以原谅的。而你们其它人,有什么资格去玩。”我清楚地记得,当时的自己恨不得找个地洞钻下去。我一方面恨老师对我的特殊化,让我可能被同学们孤立起来;而另一方面,我又在何尝不在赏受着这种特殊化。
那些年,老师选我做班干部,让我喊起立,让我监督同学们的迟到与早退,让我负责教室门的开锁。老师还让我参加学校的文艺汇演,教我唱“手拿碟儿敲起来”。我在老师们的宠爱中,劲头十足。而有一个老师,在听了我的演唱后说:“她唱歌的声音并不好听。”她就是龙老师,一个从未对我正眼相看的人。也就在那天,我由不喜欢她变成恨她。
龙老师是城里人,长得白白胖胖,因为丈夫调来这里的高中任教,她也就跟着来了我们这所乡村小学。因为来自城市,自然就会经常表现出她的优越感来。也可能因为她见过大世面,所以对于优秀的我她是那么的不以为然。
那时我已离开这所学校去了附近的学校念六年级,有关龙老师的恩恩怨怨也已变得模糊不清。小孩子的恨是不能持续多久的,要不是因为后来发生的这件事,我也不会对龙老师做出那件不可示人的事来。
那天领手册回家,领了奖状的我一回来就往好友良凤家跑。当我跑进她家时,却发现屋里叽叽喳喳满是村里的小伙伴。而良凤却躺在床上,腿上绑着绷带。看见是我,小伙伴们七嘴八舌地说了事情的前因后果。她是被摩托车撞了,撞她的人就是龙老师的儿子,那个叫“四毛”的二流子。龙老师开始不愿意赔钱,说犯规的是良凤,况且她的儿子受的伤更重。后来,迫于村长的压力,她才答应支付良凤的医疗费。
那些模糊的恨意重又变得清晰起来,我安慰良凤:“龙老师竟然包庇自己的儿子,她不配做老师,我会帮你出这口气的。”然后我召集几个最要好的小伙伴,回到家中商量大计。
小孩子能想到什么复仇的方法,保证既能出气又能不被发现?经过深思熟虑,最后我们决定第二天去龙老师的宿舍偷她的东西。因为她平时都不住在学校,况且现在已经放假了,所以行动一定是安全的。
兴奋了一夜,第二天天刚蒙蒙亮,我们就往学校进发了。到了学校即各就各位,几个年幼的装作游戏进行望风,我们几个大点的偷偷摸向龙老师的宿舍。
心惊胆颤的我们摸到门口,一看却傻眼了——门上挂着一把大锁。这是我们计划时所没有预料到的。我们想到了把风,想好了不留下任何痕迹,却没想到门是锁着的。就这么无功而返我们心有不甘,却也只能望着大锁束手无策。
我抓着木窗棱,往房子里张望:一张床,上面放着盖有报纸的被子;一张书桌,堆满了作业本;一个书柜,有着几本淡黄色封面的书。我心里想着:要是能进去,我一定搬走她的作业本,让她无法向学生交待;我还要拿走那几本书,让她伤心。可我不能进去,我气恼地推着窗棱。也正因这一推,我意外地发现了那条窗棱是松动的。“天助我也。”我低声欢呼,接着用力转动窗棱,把它从窗户中间取了出来。那个空出的位置,是足够我们的身子在其间来去自如的。
我们一个接一个地爬了进去,开始了胆战心惊的大扫荡——每个人搬了一大把的作业本,拿了两本书。因为太过紧张,我们忘了像设想中那样处理得看不出痕迹,反倒是弄得满屋狼籍,作业书本散落一地。在我的一声令下,大伙鱼贯而出,临了不忘将窗棱装好。
我们在屋后的山上集合,翻看起偷来的书本跟作业簿。书是《邓小平理论》,里面密密麻麻印着些看不大懂的字句;作业簿有作文本也有笔记本,上面都被仔细地批改过。看着眼前的那些东西,我竟没有为朋友报仇后的快感,反倒迷惑起来:我们是不是做错了?
多年后,当我再次回过头想这件事的时候,我觉得当时的自己是真的错怪了龙老师了。她不对我另眼相看,只是公正无私,并非对我有偏见;她说我唱歌的声音不好听,其实也是事实,只是我不愿接受而已;撞车那件事,我也只是听了一面之词,并不了解事实的真相。即使事实若此,她答应付医药费也就并非罪大恶极,况且撞人的是她儿子,我们怎么把帐一并算到她的头上?
在这个听着《童年》的清晨,我想为年幼的自己那荒唐的举动对龙老师说声——抱歉。
回复Comments
作者:
{commentre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