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像派毛泽东

      诚品好读 2007-4-5 18:32

2007-4-04

恰同学少年

昨天看了CCTV1的《恰同学少年》大结局,非常二丈摸不着头脑的地方是,毛泽东居然那么神奇又一波三折地领导1,2百个学生军,没有一支枪的情况下击溃了残留在长沙城外的3千名北洋军。

1917年11月间,北洋军政府段祺瑞派往湖南镇压护法运动的北洋军阀傅良佐,被桂系军队谭浩明所部打败。这时,驰援傅良佐的北洋军某混成旅之一部,便沿粤汉铁路撤往长沙,已经到了距第一师范不远的猴子石一带。
    消息传来,全校近千名师生员工完全陷入了紧张慌乱的状态之中。校长孔昭绶紧急召开全体师生大会,部署全校师生作好疏散准备。
    且不说一千多人的师生队伍撤退困难,就是人撤离了,紧靠铁路的一师校园,势必是溃兵袭击的第一个目标。如果这样,学校岂不要毁于一旦?想到这里,毛泽东觉得说什么这次再也不能让学校遭受兵灾,一定要想个万全之策。
    尔后,毛泽东亲自到猴子石附近,经过侦察得知,这些溃兵已极度饥饿、疲劳,又不知道长沙城内的兵力情况,害怕再遭打击,犹如惊弓之鸟,已经丧失战斗力。于是,毛泽东向孔校长提出应急方案:组织学生志愿军,设伏截击溃兵,收缴他们的枪械。
    孔昭绶接受了毛泽东的建议,并授权毛泽东全权指挥学生志愿军。毛泽东受命后,立即会同孔校长作出决定:抽调配有枪支的学生志愿军100名左右,作好出发准备;紧急动员全校师生把桌椅板凳都搬出来,堵住学校所有出口,形成多道屏障,准备迎战;接着,他又带着学校的公函到南区警察分局,联络警察统一行动。
    时将黄昏,溃兵心惊胆颤地向北移动,企图进城。待到距伏击区不远的地方时,警察和学生军在山头上一齐开枪射击,同时一边鸣放装在煤油桶里的爆仗,一面齐声高喊:“傅良佐逃走了,桂军已经进城,缴枪不杀!”霎时间,枪“炮”齐鸣,喊声震天,犹如千军万马横扫过来。北军经此突然袭击,队伍顷刻瓦解,约有千余人当场缴械投降。
    就这样,长沙城免除了一场兵灾祸。毛泽东果断勇敢、智取溃兵的事,受到全校师生的交口称赞,孔昭绶还将他誉之为普鲁士名将“毛奇”。

片子里比这里写的还要悬乎,我质疑两个地方,一,双方人数的比对有这么悬乎吗?二,当时没有一支枪的情况下,真的是后来警察的临时加入才解围的吗?如果历史上真有那么巧的事,也就算了,如果是编剧自己为了制造高潮,擅自篡改的,那可实在是不应该,我可以接受演员阵容的偶像化,但无法接受历史上的添油加醋。

有机会一定要找来这段历史书好好对照下。

回复Comments() 点击Count()

回复Comments

{commentauthor}
{commentauthor}
{commenttime}
{commentnum}
{commentcontent}
作者:
{commentre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