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十大败局

      转载内容 2004-9-3 18:18
互联网周刊:IT十大败局 微软名列其间

【2004-09-03 17:21】 【蔡虹】 【互联网周刊】


WAP天极之IT新闻资讯,50万元等你拿
天极WAP之游戏狂图,50万元等你下载

  在新加坡参加一次有美国、中国和印度三国记者的联合采访,中途一位美国记者的笔记本电脑死机了。他耸耸肩,自嘲的说因为用的是微软的操作系统,所以难怪……在座诸人都跟着露出了心照不宣的诡秘微笑。我们时常听到这样的谈话:“微软开发的是劣等产品,有许多bug;只不过拥有上等的市场营销,所以成功。”现在的个人计算机软件市场是微软的天下,难道微软只是靠优秀的市场营销?或者是非法垄断的结果?

  《IT大败局》一书的作者列出了曾经的排名前十位的软件公司。除了微软,20世纪80年代的前十名公司到了2001年都从表中消失了。作者提出:微软是他们当中唯一一家从未犯过致命愚蠢错误的公司。微软所犯的最大错误也许仅仅是带语言功能的“文本剪辑工具(paperclip)”。可是这有多糟糕呢?我们关掉paperclip,嘲笑微软;依然继续使用Word、Excel、Outlook和Internet Explorer。可是别人呢,MicroPro重写打印机数据结构,而不是升级它的旗舰产品WordStar,浪费了宝贵的时间。Lotus浪费一年半的时间压缩其软件产品1-2-3,以使它运行在640KB计算机上;等它完成了,640KB计算机也已是昨天的记忆。

  本书是由作者亲身经历写就的MBA式教案。通过专业人士的敏锐和美国人特有的幽默,剖析了IT界十个有代表性且影响深远的愚蠢败局。这也是涉及企业经营的十个主要方面:产业标准的魔力、“缩水”产品的阴霾、产品定位的泥潭、市场关系的教训、巨型企业的困惑、企业并购的陷阱、品牌战略的迷茫、技术导向的失衡、企业公关的真谛和科技虚幻的诱惑。

  任何产业,制定标准的人是赢家;可是利用标准的人才是真正的赢家。IBM制定了PC产业标准,却让微软利用了它的魔力。早期的微型计算机市场存在着各式各样的产品模式和硬件架构。直到IBM建立了PC的开放式标准,大有一统六合之势。但是IBM认为大功告成,没有认清开放式标准将使产业发展的核心由硬件转向软件,微软趁势成长起来。

  品牌并不能当劣质产品的“救生衣”。龙生龙天经地义;如果龙生了一条蝌蚪,那么龙就变成了“蝌蚪的妈妈”。IBM PC的成功曾使“蓝色巨人”忘乎所以,它将PC的技术优点层层去掉,生产出了一款“缩水”产品——Peanut。被经销商、新闻界以及众多顾客都寄予厚望的这颗“味道纯美的花生”正式发布后,情况急转直下,人们不得不说这个笨拙的白色大块头是只“蚯蚓”。之前IBM PC的架构已经被看做工业标准,就算IBM自己想改变它也必须审慎对待。

  曾经的软件业老大MicroPro公司愚蠢地推出了同一名字、同一价位、同样功能、同样目标用户的两款产品WordStar和WordStar2000,结果导致产品定位的激烈冲突,市场用户的迷惑猜测,公司资源的严重浪费。最后,“字处理软件之王”走向分崩离析。微软同样愚蠢地推出过两款定位冲突的产品:Windows95和WindowsNT。但微软分析市场反馈后,马上撤换了WindowsNT,主推Windows95,从而艰难逃离了产品定位的泥潭。

  技术导向也可能失衡。Novell曾经凭借出众的产品性能称霸网络操作系统市场。但是Novell愚蠢地迷信技术导向,而忽略市场导向。在公司内部,研发部门俨然是“独立王国”,闭门造车的研发人员不注意客户需求,也不研究竞争对手,甚至无视管理层的要求。“技术精英”们拉着Novell畸形发展,丝毫没有注意到市场重心已经悄然转移。结果失衡的Novell最终沦为市场上无足轻重的配角。

  企业公关相当重要。对于业内人士而言,微软残忍狡诈、 恃强凌弱。但对于广大公众而言,微软就是比尔·盖茨——一个友好、儒雅的“高科技精灵”。这就是企业公关的真谛。

  ……

  作者谈起众多大名鼎鼎的公司的愚蠢行为来如数家珍;不过读者要想看懂书中IT风云的全部来龙去脉,需要提前做一点功课。

标签集:TAGS:
回复Comments() 点击Count()

回复Comments

{commentauthor}
{commentauthor}
{commenttime}
{commentnum}
{commentcontent}
作者:
{commentre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