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看浮生

 我的日历
 最新评论
 友情链接
  访问计数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

 

炒肝及北京特色小吃

   蝴蝶厨房2004-12-29 1:18
炒肝是地道的北京小吃,是我在北京生活期间,最喜欢的小食之一。
回成都之后,再也难寻它的芳迹,心下的怀念,自是不言而喻。
念念不忘,可惜不知道如何操作,每每想起,只有吞一吞口水的份儿。
很想借《前门情思大碗茶》里的词,来哼两句,真的是几回梦里遇到它。

今晚偶尔无聊打开电视,CCTV7的农业频道,正在教怎么做北京小吃。
原来制作工艺还如此的简单方便,赶紧拿笔记下来:

1、备料:将洗好煮熟的肥肠切成顶针大小的段,将新鲜猪肝切片。准备油、盐、酱油、老抽、五香粉、鸡精、水淀粉、大料、蒜末一小碗,开水若干。
2、做法:将油倒入锅中,烧热,加大料,半小碗蒜末放于锅中炒香,加老抽上色。加开水若干,放入肥肠,搅拌。加适量酱油、盐、五香粉、鸡精。水大开,迅速加入鲜猪肝。搅拌。加水淀粉勾欠。熟之后,加入另一半蒜末。
OK,可以起锅了。

今天人家师傅介绍的还有意思,主要是关于盛炒肝的讲究。
第一勺是舀一点汁,入于碗底;
第二勺、第三勺是舀肥肠;
第四勺才是舀肝;
最后再来一勺汁。
有意思吧?

可惜没图片,等俺的数码相机到位,改天一定亲自操刀做一把。


当然,北京还有许多小吃也很好吃。
比如久负盛名的北京烤鸭(偶的最爱)、爆肚、火烧(在北京时和炒肝配合的偶的早餐)。。。
网上看了一个东东,直抄过来。

北京人称小吃为“碰头食”或“茶食”。经营小吃的多是商贩,或推车沿街叫卖,或摆摊于市场庙会、街头巷尾。那些上市做买卖的或赶庙会、逛街的人们,碰到各式小吃,察其形,观其色,嗅其香,引起食欲,买点尝尝,花钱不多,图个新鲜,并不为饱餐。
  我对北京小吃最初的了解来自京味文学,卤煮火烧、炒肝、豆汁、焦圈……可惜一直没有机会尝试一下。

  一个偶然的机会知道市内和平区还有一处北京小吃聚集地,忙不迭地赶过去。

  餐厅内的布置完全依照北京的传统文化,大红灯笼门前挂,四合院的小炕放中间,男服务员一律长袍马褂,女服务员一水碎花小袄,原汁原味的京剧在餐厅内回响,仿佛置身于老北京的天桥庙会。

  北京小吃之面食类

  我们经常吃的馄饨、烧卖等,很多都是从北京流传过来的,北京小吃中不乏正宗又很有特色的食品。

  炸酱面:炸酱面讲究的是酱的味道和面的筋道。面条除了有手擀、机器压的之分外,还有过水、锅捞的冷热之别。酱一般是将精选的五花肉和黄酱用小火熬制而成,吃时加上新鲜的绿豆芽、黄瓜丝、青豆等菜码,与现煮好的面一起拌着吃,味道非常鲜美。

  吃炸酱面讲究个菜码,拌面时七八个调料碟被小伙计噼里啪啦一阵鼓捣,全都磕进碗里,好不热闹。

  红白蜂糕:这类点心掰开后,中间有很多蜂窝状的小孔,所以叫蜂糕。

  在发好的面上均匀地兑上碱揉匀,上面放上小枣、桂花、松仁、葡萄干等点缀,再刷一层油。蒸面时用筷子在面上捅几个出气孔,红蜂糕加红糖,白蜂糕加白糖,松软利口。

  驴打滚:豆面糕又称驴打滚,原料是用黄米面加水蒸熟,制作时将蒸熟的黄米面外沾上黄豆粉面擀成皮,然后抹上赤豆沙馅卷起来,撒上白糖就行了。被叫做“驴打滚”是一种形象的比喻,点心做好后放在黄豆粉面中滚一下,就像驴在地上打滚,扬起灰尘一样,因此得名。

  北京小吃之火锅篇

  这些小吃最好趁热吃,在卖的时候离不开火炉,因此称它们为火锅类。

  豆汁:梁实秋先生引胡金铨的话说“不能喝豆汁的人算不得真正的北平人”。不少人是知道这句名言的,于是壮志满怀,但一口下去,又没有不龇牙咧嘴的。北京人爱喝豆汁,并当成是一种享受。刚入口,那犹如泔水般的气味真的难以下咽,捏着鼻子喝两次,感受就不同了。豆汁讲究的是烫口时候喝,要喝完满头大汗才好,而且还要配上焦圈、咸菜,缺一样都失色。

  炒肝:早晨起来,热热地喝碗炒肝,吃上二两包子,是不少北京人美美的一餐早点。

  将切成顶针段的熟肠子放入开水中,再放入炒好的蒜酱、葱花、姜末和口蘑汤,下生肝片后勾芡,起锅前加蒜泥就可以了。盛炒肝一般用高桩小瓷碗,转着圈喝,浓浓的是芡汁,嫩嫩的是肝尖,滑滑的是肥肠。再要上二两包子,有干有稀,越吃越美。

  爆肚儿:爆肚儿是“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代表,一个羊肚可分为肚板儿、肚领儿、葫芦、大草芽儿、散丹、蘑菇、蘑菇头儿等部位,区区数斤的一个肚被分为十几个部位,分爆分食,算是天下独有。“入汤顷刻便微温,作料齐全酒一樽”,说的是白酒是爆肚儿的好搭档,就着白酒,吃上盘脆嫩的散丹,那是至高的享受。

  卤煮火烧:据说卤煮二字的意思就是与多种香料同煮,火烧二字则说明了其主料。卤煮火烧是从宫廷的苏造肉演变而来,把处理好的猪小肠和猪肺投入用多种香料、调料配制的卤汤煮,快好时放入死面火烧、炸豆腐片,待到肠、肺烂熟,火烧煮透又不脱形的时候捞出,小肠切段,肺、火烧、炸豆腐切块,浇卤汁,加蒜汁、酱豆腐汁、香菜,醋、辣椒油根据口味自行添加。

  “吱溜”一口白酒,夹块肥肠儿,半寸长的香菜杆儿在口中脆响,这会儿要有人问:“吃鱼翅么?”估计你得回一句:“鱼翅是谁?”

  北京小吃之油煎篇

  顾名思义,这些小吃的制作过程需要过油,但是要又酥又脆,油而不腻。

  灌肠:灌肠分两种,一种是大灌肠,把猪肥肠洗净,以面粉、红曲水、丁香等10多种原料调料配制成糊,灌入肠内,煮熟后切小片块,用猪油煎焦,浇上盐水蒜汁,口味香脆咸辣。

  另一种叫小灌肠,用淀粉加红曲水和豆腐渣调成稠糊,蒸熟后切小片块,用猪油煎焦,浇盐水蒜汁再吃。

  正宗的灌肠是将真正的猪肥肠灌上碎肉、淀粉和其他香料,煮得不软不硬,烙得不老不皮,外焦里嫩,浇上盐水、蒜汁儿,吃起来别有风味。据说慈禧太后曾钦点灌肠作为御用贡品。

  焦圈:北京人吃烧饼,常爱夹焦圈,喝豆汁也必吃焦圈。北京有一个“焦圈俊王”,他炸出的焦圈个个棕黄,大小一般,特别是具有香、酥、脆的特点,放在桌上,稍碰即碎。

  半焦果子:它的做法和焦圈差不多,只是形状和焦圈不同,焦圈成圆形,半焦果子是两头尖,中间大,呈枣核形,不如焦圈酥脆,用它夹烧饼吃,也是北京传统的早点品种之一。

不是所有的东东都享用得来的,比如豆汁,偶就受不了那个味儿。用大宅门里老太爷的形容词儿,那俺就不是北京人。哈哈,豆汁真厉害,一下子就问出俺是东北人。
标签集:TAGS:
回复Comments()点击Count()

回复Comments

{commenttime}{commentauthor}

{CommentUrl}
{commentcontent}

+------------------------------------------------------------------------------------------------------+


          Designed by ArPan     Powered by 5D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