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 曾经的颗粒

      摄影 2007-12-11 16:53:00
前两天北京八宝山再次戒严,周六送走了叶凡,第二天又告别李富胜。今年离开的人仿佛比往常要多,在林妹妹们、侯耀文们面前,不相关的陌生人也会来鞠泪祭奠恭送一程,是什么牵引住了大众的心?我不得而知。

11月初有那么几天,我的blog访问量激增,查看了访问统计显示得知,很多人都是通过百度搜索“李荣增”而点击访问到我的blog里来。为什么忽然之间大家都去关注他?问过百度之后才晓得,原来这位我大学的摄影课老师已经病逝了,59岁,还有一年即将退休,心脏病突发倒在了讲台上。很讽刺的是,前一天我刚刚看到一条消息说我那所大学里有一名从甘肃来的贫困大一新生跳楼自杀了,为情?为钱?为学业?为精神上的冲击?为受到孤立?总之缘由众说纷纭不得而知。而当天,我把msn的签名改成了:母校学生自杀,成为八卦绝佳话题,再闻恩师病逝,自此首经贸再无德业双馨之教师。

死亡——人人均知晓却又不愿提及的事,随着年岁增长出现得越来越频繁。没有谁能应召前往却又衣锦还乡,所以那是世界的尽头,是用于映照今日的镜子。一位老师,一名学生,有人被追忆,有人被闲话,两个逝者,却分别代表了重与轻。

很遗憾当我知道有关他追悼会的消息时已经迟了,据说去拜祭他的学生上至96届学长下至今年大一新人挤满了灵堂,学校没有组织,自愿前往的都是他曾经教过的学生,如果再早几天我也会去的,不过我想当他的家人和学校的领导看到这种场面应该会很欣慰自豪吧。

李荣增,首经贸的摄影课老师,他的课无需点名签到,没人会无故缺席,甚至有时候过道里也会挤满外系来旁听的学生。这所学校里教学质量好的老师有之,师德好的老师也有之,但是两者兼备又深得学生由衷尊敬爱戴的也仅限于他了。当初我只是觉得这位老师很好,待等毕业之后才越发体会到他讲课的精妙,那时候,我用的还是一款国产凤凰牌胶片单反相机,实习课上跟着他拍过不少地方。当我翻看着当初拍的作业照片时,开始后悔上学时没有深入学习摄影,如今回过头才开始认真看书跟人请教。

我们不仅仅学摄影,也学暗房技术,配制药水、在伸手绝对不见五指的无光暗房里摸黑裁相纸、冲底片、显影、定影这些我都亲自实践过。有的时候,自己辛辛苦苦去拍照,仔细用天平和秒表计算着配比出刺鼻呛人的药水,激动而忐忑得把胶卷泡进去等待成果,最后却只得到一卷被腐蚀烧花的影像。下面这张照片是我的作业成果之一,当时老师说这张的显影时间控制得较好,曝光正合适,人像和景致的层次恰到好处。而现在一看却早已黯淡发黄四处斑驳,这证明我的显影合格,而定影水平不到家。随着时间的流逝当初的成果付诸东流,有些事情,只有时间才能检验出来。



这张是在柯达店里冲印出来的原图。尽管现在数码技术突飞猛进,但是我还是喜欢这些传统的东西,在没有Photoshop的年代里,很多用拍摄无法达到的惊人特效都是在暗房冲洗时实现的,例如通过控制显影达到PS里crtl+M、ctrl+L等效果,把没有层次的照片里的背景模糊掉只露出清晰的主体,红绿蓝底片如何叠加……当我每次在Photoshop的通道里PS时,总会想起摄影课上教的那些知识并感叹过去的人既勤奋又聪明。



下面两张,宿舍一家。我们去旅游前拍的照片,也拿来被我做冲洗照片的实践了。





这与摄影无关,只是一张我很喜欢的照片而已。



这个不是PS出来的,而是二次曝光——先用物体遮挡住镜头的一半,按快门后不过卷,再遮挡另一半,重新曝光,这样就做到了让一个人同时出现在照片上的不同位置。这张照片是二次曝光的失败作业。中间那条黑印说明遮挡物越界了,留下了一道没见过天日的底片痕迹。



我翻出来的都是些失败的作业,能拿出手的照片都交上去给老师留底了,所以看看这些拍坏的照片也挺有意思。这是练习拍摄夜景,用三脚架、快门线、光圈8、速度10秒拍出来的照片,因为用胶片机拍的,所以不能即时看效果,当时自我感觉良好,没想到冲洗出来之后发现居然重影震动了。怎么可能!我明明用三脚架了,而且因为担心有机震还特意用了快门线。我百思不得其解就去问老师,他说你站在桥上拍的,而桥也是震动的,人站在上门感受不到,但是相机却不会忽略这点。



这是另一张车灯光河的照片,同样虚了,不过就曝光组合而言,我觉得比上一张要好。



这是练习拍摄夜景的爆炸效果。比白天难拍,在白天只需要手的速度够快就可以了。而拍夜景的爆炸因为曝光时间很长,这就需要对时间的心理预估能力,和手上旋转速度既流畅又同一。这张就看出来我手部在拧镜头的时候是一顿一顿的,所以图象一点儿都不平滑。



下面都是拍废的照片,拍摄夜景模式下的物体横移、物体下降、爆炸等效果。拍的是王府井教堂。那次我们从建国门到西单到王府井再到北京站,累得够呛,晚上准备打道回府路过北京站前,居然有一群人拦住我们问:打车吗?住店吗?=___,=我们只是背了摄影包和三脚架而已。





呵呵,在我翻过去的作业时,发现自己居然还拍过一张这个。

 
标签集:TAGS:
回复Comments() 点击Count()
喜欢就顶一下

回复Comments

{commentauthor}
{commentauthor}
{commenttime}
{commentnum}
{commentcontent}
作者:
{commentre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