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neo的留言,我决定,继续写馨儿。
前些日子馨儿寄来我俩高中时打算写的农场纪事手稿,是些泛黄的纸张,记忆中,埋伏在高中的课桌上偷偷摸摸写这文章时,这纸张就是泛黄的,现在翻着这软趴趴的薄页,一抖几十年的光景似的,满打满算五六年前的事吧。看着那上面写的梗概线索,有好些记忆中都没存在过一样,馨儿也说,怎么一点印象都没了,只记得主线:农场和夜行飞机场还有cherry家的钥匙扣。想起昨晚看的李书同的《说佛》,人呐得惜福!想着那时任意挥霍懵懂年少时的日子,如梦一样,过去了,什么也没留下,连我心心念念想着能一辈子的一五友情也各奔东西散,甚至连个电话也没有了。就像我和馨儿未写完的《农场纪事》,若是当时咬咬牙,完成她,那就多了份少年时的完整记忆,那现在就仍可以感受到那时带着余温的文字。而事实上,文字的余温已散透,我不知道这次我还能拾起多少来?多多少少写下来算。
04年末的心情去写高二的年少时光,就像旁观者的叙述,像potter里的日记本,我努力的去看,我们过去的时光。。
高二,十月,我永远不会忘记的月份,因为:是拔黄豆的日子,这就是我们去农场的起因。
四十个女生,十一个男生,这是我们文科班的特色配,一个班主任,我们叫他“栗子”。还有就是那辆拖着我们去农场的大客了,竟然是卧铺的,没记错的话,因为我晕车那会,cherry是在铺上给我揉的脑袋。大客后面跟着从cherry父亲厂里借来军卡车,拖我们的行李。
大客颇颠的来到农场,我们班在十六分部。这是我生平头一次离家要呆上一个礼拜,带着我的被褥,我丝毫没有留下对家的依恋,像是连根拔起带走了自己。因为我知道,家永远在那里。我们动静颇响的搬动着行李,跟着接头人来到一排平房前,中间的屋子,接头人说:女生住这里。哗的推开门,我头一次见到一个屋子里要住上四十个女生的通铺。那架势像是难民营,床大都是连着的。我和cherry睡一起,cherry要和我睡一个被桶,盖她的羽绒被,让我的被子垫在下面,说这样暖和。睡前,cherry得抱着依着我才行,我也有些不适应。不过还行。
提一下,cherry是我的另一个好朋友,那时我俩好得像姊妹,还是那种带些心有灵犀的。
馨儿和和她那时最好的朋友蓉在我们旁边的铺上,可以说,我们都是一个铺上的。
安排好床缛,我开始研究地界了。这里是地道的乡间,离集市都很远,从尘土飞扬的马路中途斜坡下来,就进入了农场,农场的屋舍前后有三排,每排有三四间房,我们住第二排,第一排是厨房,我们屋前有个小花园,就是那种有个小绿地,小亭子,小走廊和鹅软石铺地的小径。它会成为我们夜晚拉歌的场地。男生住在旁边,这是以女生屋子为中心的说法,他们的屋子和我们的屋子隔了条小路,他们九个人分里屋外屋,这是第三天的时候知道的事情。至于班主任-栗子,住在另一面隔条路的二层小楼上,外屋住着一个男生,和栗子同屋也住着一个男生。在我们屋子出门绕过小游园向右走上不到五分钟,就是片偌大的黄豆地,向和我一样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同志们解释一下,黄豆者,老了的毛豆也。这除了是把黄豆的工作地还会是第四天十五个人篝火的场地。与此方向相反,像是另一片黄豆地,不过那有个棚子,还有赶鸭子的人,还有巨型采收机,就是那种一发动,人力收割就变得一无是处的机器,足以证明,这次,我们的劳动是体验生活不当饭吃的。在那片地上好像十五个人热闹的闹腾了些什么,容我再想想。
前些日子馨儿寄来我俩高中时打算写的农场纪事手稿,是些泛黄的纸张,记忆中,埋伏在高中的课桌上偷偷摸摸写这文章时,这纸张就是泛黄的,现在翻着这软趴趴的薄页,一抖几十年的光景似的,满打满算五六年前的事吧。看着那上面写的梗概线索,有好些记忆中都没存在过一样,馨儿也说,怎么一点印象都没了,只记得主线:农场和夜行飞机场还有cherry家的钥匙扣。想起昨晚看的李书同的《说佛》,人呐得惜福!想着那时任意挥霍懵懂年少时的日子,如梦一样,过去了,什么也没留下,连我心心念念想着能一辈子的一五友情也各奔东西散,甚至连个电话也没有了。就像我和馨儿未写完的《农场纪事》,若是当时咬咬牙,完成她,那就多了份少年时的完整记忆,那现在就仍可以感受到那时带着余温的文字。而事实上,文字的余温已散透,我不知道这次我还能拾起多少来?多多少少写下来算。
04年末的心情去写高二的年少时光,就像旁观者的叙述,像potter里的日记本,我努力的去看,我们过去的时光。。
高二,十月,我永远不会忘记的月份,因为:是拔黄豆的日子,这就是我们去农场的起因。
四十个女生,十一个男生,这是我们文科班的特色配,一个班主任,我们叫他“栗子”。还有就是那辆拖着我们去农场的大客了,竟然是卧铺的,没记错的话,因为我晕车那会,cherry是在铺上给我揉的脑袋。大客后面跟着从cherry父亲厂里借来军卡车,拖我们的行李。
大客颇颠的来到农场,我们班在十六分部。这是我生平头一次离家要呆上一个礼拜,带着我的被褥,我丝毫没有留下对家的依恋,像是连根拔起带走了自己。因为我知道,家永远在那里。我们动静颇响的搬动着行李,跟着接头人来到一排平房前,中间的屋子,接头人说:女生住这里。哗的推开门,我头一次见到一个屋子里要住上四十个女生的通铺。那架势像是难民营,床大都是连着的。我和cherry睡一起,cherry要和我睡一个被桶,盖她的羽绒被,让我的被子垫在下面,说这样暖和。睡前,cherry得抱着依着我才行,我也有些不适应。不过还行。
提一下,cherry是我的另一个好朋友,那时我俩好得像姊妹,还是那种带些心有灵犀的。
馨儿和和她那时最好的朋友蓉在我们旁边的铺上,可以说,我们都是一个铺上的。
安排好床缛,我开始研究地界了。这里是地道的乡间,离集市都很远,从尘土飞扬的马路中途斜坡下来,就进入了农场,农场的屋舍前后有三排,每排有三四间房,我们住第二排,第一排是厨房,我们屋前有个小花园,就是那种有个小绿地,小亭子,小走廊和鹅软石铺地的小径。它会成为我们夜晚拉歌的场地。男生住在旁边,这是以女生屋子为中心的说法,他们的屋子和我们的屋子隔了条小路,他们九个人分里屋外屋,这是第三天的时候知道的事情。至于班主任-栗子,住在另一面隔条路的二层小楼上,外屋住着一个男生,和栗子同屋也住着一个男生。在我们屋子出门绕过小游园向右走上不到五分钟,就是片偌大的黄豆地,向和我一样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同志们解释一下,黄豆者,老了的毛豆也。这除了是把黄豆的工作地还会是第四天十五个人篝火的场地。与此方向相反,像是另一片黄豆地,不过那有个棚子,还有赶鸭子的人,还有巨型采收机,就是那种一发动,人力收割就变得一无是处的机器,足以证明,这次,我们的劳动是体验生活不当饭吃的。在那片地上好像十五个人热闹的闹腾了些什么,容我再想想。
回复Comments
作者:
{commentre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