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在北京

      馋鱼的百宝箱 2004-2-9 13:40
不得不承认我很馋。有次和同事说,哎呀,想吃西红柿鸡蛋馅儿的饺子...同事瞪了我半天,叹道:“你已经馋到了一种境界了”,大家大笑。
最近因为论坛上一个朋友的转帖,又提起这个话题,帖子里推崇备至的悦宾饭店也是我最喜欢的去处之一,照录如下:
......
有一次开会,京都报人何东发言,天马行空地由办杂志说到了开餐馆,都在于“酒香不怕巷子深”,这样才有回头客。他举了这个例子:美术馆对面的胡同里有家专门卖北京菜的悦宾菜馆,门面朴素简陋,但菜做得实在地道;一传十,十传百,现在北京的许多大款不爱去五星级饭店了(那里面的菜过于程式化),反而大老远开车去投奔“悦宾”,所以那里总是座无虚席——这就是货真价实的“名牌”……   那次会议讨论的什么,我全忘掉了,唯独记住了何东的一席话。尤其譔 “座无虚席”这个词——该算是对一家餐馆最好也是最有说服力的形容了。   

  恰好数日后有朋友来访,我蓦然想到被何东津津乐道的“悦宾”。我的住所离美术馆只有半站地,便邀朋友步行前往。临街的胡同口挂有一幅灯牌,只简单地写有“悦宾”两字(就像真正的大明星的名片,不需要附注任何头街)。拐进去几十步,才看见一幢低矮的平房餐馆,如不留神,简直与老北京民民异。推开门才发现热闹非凡:狭久空间密密匝匝地押运满餐桌,又坐满食客,没有单间,没有雅座,就这么直统统的一间大房子,墙上甚至连任何装饰物(譬如年画)都没有;厨房什么的在后院,老板亲自坐在墙脚摆凉菜的玻璃后面,笑咪咪地记帐、抽烟,看大伙吃饭,局外人一样超脱。   

  我们是在过道上站着等别人退席才入座的。服务员递过菜谱,我读了一遍,相当一部分菜名很陌生。据服务员介绍这大多是该店的特色菜,手艺不外传,在其它店里吃不到的。我生僻的点了四菜一汤。那顿饭把我吃的,无话可说了。   

  我至今仍记得第一次在“悦宾”就餐的食谱,以及当时的口味。不妨简单描述一下。五丝桶、用肉丝、粉丝、葱丝等做馅,裹上鸡蛋皮成桶状,油煎得香脆焦熟,蘸甜面酱、挟小葱,包进巴掌大的薄饼里食用(类似于烤鸭的吃法)。扒白菜,将大白菜心切成条状,加油面筋烩制,极其爽郎。锅烧鸭,不知道怎么做的,我只能顾名思义,这道菜别有一番滋味,只可意会,无以言传。唯独那道汤较平常:冬瓜丸子砂锅,但肉丸子细腻得简直入口即化,在舌头还没来得及打个滚呢。   

  “悦宾”的功夫由此可见一斑,在“悦宾”吃饭不在乎形式,重在内容。老板和服务员话都不多,厨师更是永远躲在灶房里(我至今也不知道他的模样),完全靠端上来的一道道菜说服你。生意如此之好的餐馆,却连个像样的洗手间都没有,角落有一个带脸盆的自来水龙头,墙钉上挂两块漂白的毛巾,我甚至注意到皂盒里搁的不是香皂,而是普通老百姓洗衣服的那种黄肥皂。这是个最好的例子。虽属细节,却意味深长。听说老板的祖辈解放前就是开菜馆的,隐秘地传下不少绝活;和老板套话,他对此总是守口如瓶。虽然每天都食客盈门,老板的表情一向很平静,从未得意洋洋在。他只觉得自己是开菜馆的。纵然名声在外,并没有什么趁势将菜馆扩建的打算。开这么一间烟熏火燎的小铺子,不乏西装革履、腰缠万贯的客人。我经常还碰见几位金发碧眼的老外(估计刚从美术馆看完画展出来)。他们也缘品尝到正宗的北京菜,品尝到老北京的滋味。我和“悦宾”同样是有缘分的:它毕竟离我的住所只有半站路,步行十分钟就可一饱口福。每有朋友来访,我习惯了领他们见识“悦宾”,同时不厌其烦地把何东的话重复一遍。不像是去吃饭,倒像参观 以名胜。“悦宾”也怪,门板总一脸歉意地说“已封火了”。一开始我没注意,后来才明白过来:北京土话的所谓“封火”就是封炉子,封了炉子自然无法再炒菜了。我这才知道“悦宾”抄菜不是用煤气罐,而是用烧煤饼的灶或烧蜂窝煤的炉子。社会已恨展到甚至连家庭都普遍使用煤气的地步,“悦宾”作为一家餐馆却坚持烧煤炉,是滞太落后于时代了?   

  或许这正是“悦宾”的魅力所在:故意比时代慢半个节拍。或许,正宗的老北京菜就是要在煤炉上烧,才能获得那最地道的滚味(无论对于厨师抑或食客而言)。正如茶道最讲究的除了茶叶之外就是水,历代《茶经》里都注明泉水最佳,井水次之,万不得已才用江河水(更别提现代工业社会漂白粉味的自来水了)。甚至还有以陶钵承接从天而降的雨水雪水抑或芭蕉上凝聚的点滴露水在红泥小火炉上烹煮沏菜的痴迷者。这是否和“悦宾”坚持用煤炉炒菜属于同样的情况?

  当然,或许这一切,都不仅仅出于某处心理感觉,或心理作用。   

  每次走出“悦宾”,我总想写一篇文章,但尽尽未动笔:所被误解为替人做广告。实际上我在“悦宾”未像孔乙己那样賖过账,并不欠老板的人情。更为犹豫的原因是能否把这篇文章写好,否则太辜负这家平民餐馆里令人念念不忘的老北京菜的滋味了。本文里的溢美之辞,完全因为美食引起的。“悦宾”因为有美食才有美谈。
......
而我去悦宾还是缘于02年神话的团拜,我一路走一路打电话问,终于找到了这小巷深处的饭馆儿,订了座(只有唯一的一张大桌子,被我订了下来),第二天去了11个人,点了一桌子的菜,也没来得及细细品味,当时就对一道麻辣回锅牛肉印象颇深。
后来总遗憾不曾真正领略到美味所在,于是又去一次。这一去不打紧,后来但凡有人说吃饭,我就说:“悦宾吧!”要请客的时候,也说:“悦宾吧!”他们去之前都笑我是“托儿”,吃了之后,再次聚会不等我说,自己就说:“悦宾吧!”——成了另一个“托儿”。
而我也至今不曾见过厨师的庐山真面目。前两天又去,吃到最后,见一厨师打扮的中年人坐在厨房门口,立刻问:“您是厨师吗?”他憨厚地笑笑,说:“不是,我是打下手的。厨师还在忙。”
遗憾ing...
标签集:TAGS:
回复Comments() 点击Count()

回复Comments

{commentauthor}
{commentauthor}
{commenttime}
{commentnum}
{commentcontent}
作者:
{commentrecont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