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b鸭性与中国鸡性 发表于: 04年9月24日 9:30
--------------------------------------------------------------------------------
草民一言
这阵子忙些私事儿,没怎么爬电脑键子。
昨晚半夜爬起来,打开电视。不是我喜欢看rib的电视节目,事实上是不喜欢看日
本的电视节目,只是因为买了个48寸的大电视机,看看用这么大的电视机看节目是
什么滋味。
电视里正在播放一个剧,大概已经过了一半,所以不知道那剧尊姓大名。因为故事
讲的是二战晚期,rib救护队的女鬼子兵是如何作垂死挣扎的,便随便看了下去。
导演并没有像我们中国式的,一讲到战争,就一定要歌颂爱国英雄主义,而是很接
近真实地反映了战败日军的惨相,所以没觉得倒胃口。
故事描写几个男军官,带着一大群女救护人员逃命。首先,她们不得不抛弃所有的
伤兵,(临走分给伤兵们手雷,照顾他们一响了事),甚至救护队受伤的女战友,
也不得不服从命令丢下。在仓皇逃命中,沿路到处遇到美军的追堵杀击,同伴死了
一批又一批。但是,无论战况如何残酷,rib全体男女士兵都表现出极其顽强的意
志和高度的组织纪律性。看着看着,我脑海里浮现出一片情景:那是在一年前,我
在rib一所大学兼了一点课,所以也列席参加了欢迎新生的开学典礼。那些新生相
互都是第一次见面,但那“起立”“敬礼”“坐下”;再“起立” 再“敬礼” 再
“坐下”,整齐得像输入了同样程序的机器人。我心里不禁一阵寒颤,想着,要是
再打战,这帮人拉出去,就是一支上好的军队。
让我们回到电视剧。如果故事仅仅表现rib鬼子如何顽强,见了棺材也不落泪,那
我就不会浪费瞌睡看下去。那剧的可看性就在下面:带队的最高军官接到上级命
令,命令所有的军队解散。命令解释说,rib已经战败,所以决定放弃抵抗。残留
的部队目标大,容易被当成顽固部队而受到攻击。命令要求大家三五成群,各自保
命,靠自己的力量回到祖国rib去。
当这个命令被宣布后,女鬼子们发出了电影中前所未有的骚动和尖叫。要知道,离
开集体对rib人来说,那比死还要命。
残存的几个男士兵,觉得离开军队不如一死,而要死就要死得像个军人的样子。他
们向众女兵一一鞠躬道歉说自己没能保护照顾她们,便歇斯底里冲出去当了美军的
活靶子。日军男人仅剩下的几个军官,决定服从命令,各奔东西。但不论他们走到
哪里,身后仍然跟着甩不掉的尾巴---女兵部下们。
电影不知是故意还是偶然,描述了两个同样的场景,却截然相反的结局。
场景一:一个日军鬼子军官,身后跟着十来个女兵,被美国鬼子包围在小山洞里。
美军连连喊话:“战争已经结束,出来吧,否则我们要丢炸弹了。”一个女兵说:
“死也不能当俘虏。”那军官便从包里掏出最后两个手雷,一拉线,蹲在地上,周
围的十来个女兵向那军官一扑而上,大家紧紧抱在一团,没有犹豫,没有哭泣,没
有喊叫,只有一声巨响、、、、、、
场景二:另一个日军鬼子军官,也跟了十来个女兵,也被美国鬼子包围在小山洞
里。也有一个女兵说:“死也不能当俘虏。”那女兵也从包里掏出最后一个手雷,
在拉线的那一瞬间,被这位军官制止。他说:“要死,何时何地都可以。但活着,
也许还能找到自己可做的事。”于是,头一个举起双手走出山洞。那后面,当然跟
着举得高高的十几双手。同样,没有争议,没有犹豫,没有哭泣,没有喊叫。
我想,那些女兵也应该都是父母的孩子。那些父母把女儿们送上战场,自己的骨肉
死活的命运,全在于她们跟了个什么样的军官!
不知咋地,那场景让我想起我童年时经常看到的画面。那时我家附近是一个农货收
购站,一到夏天,每天下课都要看见农民赶着大群的鸭子走向那个农货收购站。那
些鸭子都会乖乖的跟着前面的鸭子走,决不会独自跑散。偶尔,头鸭会突然逃命,
那便是天大的灾难。鸭子们会有个别的像没头苍蝇一样,到处乱串,但大多数的会
在原地呱呱乱叫,任凭农民用竹竿催赶,它们就是一动不动。在这种情况下,赶鸭
子的农民往往会丢开鸭群,直追那只脖子上系了红带子的头鸭。只要制服了头鸭,
让它回到路上,其他鸭子便自然会赶紧跟上。
而运鸡的光景就不然了。我从来没有看到过有农民赶着成群的鸡在路上走。记得我
也问过他们为什么不用赶鸭的方法赶鸡?农民说“鸡不能成群地赶着走,因为它们
没有谁能为头,所以一放出来就会四处乱串,到处惹麻烦。”因此,运送鸡的办法
只有一个,那就是把大量的鸡塞进狭小的笼子里,再把笼子一层层叠起来放在板车
(用人力拉的两轮车)上。在那些太阳可以烤熟鸡蛋的夏天,在笼子里又拥挤又不
透风的热闹,就可想而知。那些鸡中的一些为了“出‘鸡’头地”求生存,就不得
不大鸡踩小鸡,小鸡踩鸡蛋。等来到收购站,被踩在底下的鸡,应该有如今从微波
炉里拿出来的温度。那些鸡的残骸很快会变成一张五毛钱的钞票,成为在收购站门
口急切等待的人们上好的营养。那便是我童年时而吃鸡却很少吃鸭的原故。
讲起rib人的鸭性和中国人的鸡性,从我随rib团体和随中国团体旅游,也深有感
受。我随rib人的团体,作过多次不同的旅游。rib人,即使是临时组团,互不相
识的个人或家庭,不管在哪里,都会严格守时守纪律。除开在台湾,发生过一次有
人上厕所,出来走错了路而让众人等了十来分钟的事件。而那上厕所的人还不是个
rib人,而是个参团的华裔。那华裔的名字又正好叫“九哥”。
跟祖国的同胞,我也两度游过新马泰。把自由活动的时间少说20分钟,也就是说把
集合的时间提前二十分钟,已经成为领队和游客之间的默契。去任何一个景点,尤
其是购物点,你可以肯定,总会有那么几个阿姨会需要人分头去找。记得上次去新
加坡,有一位杰出的小伙子,每到一停点,总是最早跑出汽车,然后就消失在人海
里。等大家都上了车十几分钟后,他又一定会汗流浃背地赶上车。然后,在开车后
的十来分钟里,便是众人眼馋他买到的,比任何购物点都便宜许多的各种货物。
“这个多少钱?”就成了把我的耳朵磨出茧子来的灾害。而那小伙子,会忙着画掉
记录本上的买货单。据说那都是他单位的领导和同志们委托给他的光荣任务。有一
次,那小伙子让众人好等了一阵,后来才知道,是因为他在买东西的时候跟当地人
发生了点小误会。
你说上帝那玩意儿是不是很有意思?造出的鸭和鸡,虽都是禽兽,同类禽兽,为什
么有着如此不同的秉性!
--------------------------------------------------------------------------------
草民一言
这阵子忙些私事儿,没怎么爬电脑键子。
昨晚半夜爬起来,打开电视。不是我喜欢看rib的电视节目,事实上是不喜欢看日
本的电视节目,只是因为买了个48寸的大电视机,看看用这么大的电视机看节目是
什么滋味。
电视里正在播放一个剧,大概已经过了一半,所以不知道那剧尊姓大名。因为故事
讲的是二战晚期,rib救护队的女鬼子兵是如何作垂死挣扎的,便随便看了下去。
导演并没有像我们中国式的,一讲到战争,就一定要歌颂爱国英雄主义,而是很接
近真实地反映了战败日军的惨相,所以没觉得倒胃口。
故事描写几个男军官,带着一大群女救护人员逃命。首先,她们不得不抛弃所有的
伤兵,(临走分给伤兵们手雷,照顾他们一响了事),甚至救护队受伤的女战友,
也不得不服从命令丢下。在仓皇逃命中,沿路到处遇到美军的追堵杀击,同伴死了
一批又一批。但是,无论战况如何残酷,rib全体男女士兵都表现出极其顽强的意
志和高度的组织纪律性。看着看着,我脑海里浮现出一片情景:那是在一年前,我
在rib一所大学兼了一点课,所以也列席参加了欢迎新生的开学典礼。那些新生相
互都是第一次见面,但那“起立”“敬礼”“坐下”;再“起立” 再“敬礼” 再
“坐下”,整齐得像输入了同样程序的机器人。我心里不禁一阵寒颤,想着,要是
再打战,这帮人拉出去,就是一支上好的军队。
让我们回到电视剧。如果故事仅仅表现rib鬼子如何顽强,见了棺材也不落泪,那
我就不会浪费瞌睡看下去。那剧的可看性就在下面:带队的最高军官接到上级命
令,命令所有的军队解散。命令解释说,rib已经战败,所以决定放弃抵抗。残留
的部队目标大,容易被当成顽固部队而受到攻击。命令要求大家三五成群,各自保
命,靠自己的力量回到祖国rib去。
当这个命令被宣布后,女鬼子们发出了电影中前所未有的骚动和尖叫。要知道,离
开集体对rib人来说,那比死还要命。
残存的几个男士兵,觉得离开军队不如一死,而要死就要死得像个军人的样子。他
们向众女兵一一鞠躬道歉说自己没能保护照顾她们,便歇斯底里冲出去当了美军的
活靶子。日军男人仅剩下的几个军官,决定服从命令,各奔东西。但不论他们走到
哪里,身后仍然跟着甩不掉的尾巴---女兵部下们。
电影不知是故意还是偶然,描述了两个同样的场景,却截然相反的结局。
场景一:一个日军鬼子军官,身后跟着十来个女兵,被美国鬼子包围在小山洞里。
美军连连喊话:“战争已经结束,出来吧,否则我们要丢炸弹了。”一个女兵说:
“死也不能当俘虏。”那军官便从包里掏出最后两个手雷,一拉线,蹲在地上,周
围的十来个女兵向那军官一扑而上,大家紧紧抱在一团,没有犹豫,没有哭泣,没
有喊叫,只有一声巨响、、、、、、
场景二:另一个日军鬼子军官,也跟了十来个女兵,也被美国鬼子包围在小山洞
里。也有一个女兵说:“死也不能当俘虏。”那女兵也从包里掏出最后一个手雷,
在拉线的那一瞬间,被这位军官制止。他说:“要死,何时何地都可以。但活着,
也许还能找到自己可做的事。”于是,头一个举起双手走出山洞。那后面,当然跟
着举得高高的十几双手。同样,没有争议,没有犹豫,没有哭泣,没有喊叫。
我想,那些女兵也应该都是父母的孩子。那些父母把女儿们送上战场,自己的骨肉
死活的命运,全在于她们跟了个什么样的军官!
不知咋地,那场景让我想起我童年时经常看到的画面。那时我家附近是一个农货收
购站,一到夏天,每天下课都要看见农民赶着大群的鸭子走向那个农货收购站。那
些鸭子都会乖乖的跟着前面的鸭子走,决不会独自跑散。偶尔,头鸭会突然逃命,
那便是天大的灾难。鸭子们会有个别的像没头苍蝇一样,到处乱串,但大多数的会
在原地呱呱乱叫,任凭农民用竹竿催赶,它们就是一动不动。在这种情况下,赶鸭
子的农民往往会丢开鸭群,直追那只脖子上系了红带子的头鸭。只要制服了头鸭,
让它回到路上,其他鸭子便自然会赶紧跟上。
而运鸡的光景就不然了。我从来没有看到过有农民赶着成群的鸡在路上走。记得我
也问过他们为什么不用赶鸭的方法赶鸡?农民说“鸡不能成群地赶着走,因为它们
没有谁能为头,所以一放出来就会四处乱串,到处惹麻烦。”因此,运送鸡的办法
只有一个,那就是把大量的鸡塞进狭小的笼子里,再把笼子一层层叠起来放在板车
(用人力拉的两轮车)上。在那些太阳可以烤熟鸡蛋的夏天,在笼子里又拥挤又不
透风的热闹,就可想而知。那些鸡中的一些为了“出‘鸡’头地”求生存,就不得
不大鸡踩小鸡,小鸡踩鸡蛋。等来到收购站,被踩在底下的鸡,应该有如今从微波
炉里拿出来的温度。那些鸡的残骸很快会变成一张五毛钱的钞票,成为在收购站门
口急切等待的人们上好的营养。那便是我童年时而吃鸡却很少吃鸭的原故。
讲起rib人的鸭性和中国人的鸡性,从我随rib团体和随中国团体旅游,也深有感
受。我随rib人的团体,作过多次不同的旅游。rib人,即使是临时组团,互不相
识的个人或家庭,不管在哪里,都会严格守时守纪律。除开在台湾,发生过一次有
人上厕所,出来走错了路而让众人等了十来分钟的事件。而那上厕所的人还不是个
rib人,而是个参团的华裔。那华裔的名字又正好叫“九哥”。
跟祖国的同胞,我也两度游过新马泰。把自由活动的时间少说20分钟,也就是说把
集合的时间提前二十分钟,已经成为领队和游客之间的默契。去任何一个景点,尤
其是购物点,你可以肯定,总会有那么几个阿姨会需要人分头去找。记得上次去新
加坡,有一位杰出的小伙子,每到一停点,总是最早跑出汽车,然后就消失在人海
里。等大家都上了车十几分钟后,他又一定会汗流浃背地赶上车。然后,在开车后
的十来分钟里,便是众人眼馋他买到的,比任何购物点都便宜许多的各种货物。
“这个多少钱?”就成了把我的耳朵磨出茧子来的灾害。而那小伙子,会忙着画掉
记录本上的买货单。据说那都是他单位的领导和同志们委托给他的光荣任务。有一
次,那小伙子让众人好等了一阵,后来才知道,是因为他在买东西的时候跟当地人
发生了点小误会。
你说上帝那玩意儿是不是很有意思?造出的鸭和鸡,虽都是禽兽,同类禽兽,为什
么有着如此不同的秉性!
回复Comments
作者:
{commentre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