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度间隔 ”假说

      偶思偶写 2004-8-12 6:5
中国交友社区站点深度研究系列一
作者: 吴晓龙 2004-2-26 11:51:07
出处: 博客中国(Blogchina.com)

中国交友社区站点深度研究系列一


( 比较研究节选)吴晓龙


有个电视台的朋友要拍一部记录片,描写体操冠军陆莉的成长经历。不过陆莉当时在美国加州学习。这个朋友希望找个当地的朋友用DV拍一些陆莉的生活镜头。于是他多方拜托,想找到合适人选,最后我帮他完成了这个任务。其中大致经过如下环节:我——X(我的大学同学,在美国德州)——Y(X的高中同学,在南加州大学)——Z(加州中文电视台的一个朋友,和Y在一次聚会上认识)。Z最后找到陆莉,拍了一些很有意思的生活场景。想必很多记者都有类似的经验——为了与陌生人搭上关系,完成采访任务,你必须调动身边一切亲友来延伸自己的关系网,以最少的环节到达目的地。


三十多年前,美国心理学家米尔格伦( Stanley Milgram )提出了“ 六度间隔 ”假说。他认为,任何两个陌生人都可以通过“亲友的亲友”建立联系,而两人之间的中介大约是5人。为了验证这个假说,米尔格伦采用的方法是让志愿者传递包裹。他随机选择了三百多人,让他们把包裹送交波士顿的两个“目标”。然而,实验的规模和结果在支持“六度间隔”的假说方面都不太乐观。

之后,在学术界和科学实验室里关于6度的理论一直是停滞的,我们找不到任何一篇带实验数据的数学文章来证明6度关系的结果值,缺乏科学依据的6度还是被过早的商业化了。

事实上,为了研究六度关系的真实性和效率,我和清华大学传媒学者 黄培坚 进行了数学模型的搭建推理工作,在整个演绎的过程中,我们认为六度是由已下的几个关键字构成研究主体的(节选部分)。

1:社会形态的形成与差异

由美国产生并兴起的六度模式交友软件在中国缺乏社会形态土壤的支撑,地区和国民的差异性导致六度软件的推广是趣味性大于使用性,在解决用户的依赖度和忠诚度方面,六度是没有任何特殊方法的,美国社会的社会人群密度是和中国的有本质的区别,中国社会形态中的“群居”生活形态是已雄厚的人口基数为基础的,弱链接人际关系在高密度的“群体”中的断链关系明显的高于低密度的人口居住“群体”,中国是个已基础人脉构成其社会群居生活核心的国家,人脉意思就是关系纽带,在发展中国家人际关系纽带大于社会制度纽带,更先的形成了社会形态的理解基础(图略28).

人际关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在中国体现出来的最大特征就是“利益制衡”,这种特征几乎是产生中国人交际思考的根源,而这种“利益制衡“更多时候是单一性的,个体的“利益关系”没有共享的必要,相反,恰好是很多中国人的软肋,那么6度模型如果按照完美的下游理论发展,则就是在共享人际关系,这种出发点的共享即便是在美国社会都是不被接受的,设想民主党的候选人最终发现 UU圈中其舅妈的老友的爱人就是共和党的竞争者。。这种“完美”理论是忽略了真实的社会形态中“ 人际制衡 ”原理的,如果应用到交友(情爱方面)这种应用就更加的具备危险性,设想你对你的下线同学的某朋友发出交往(情爱)的信号,而同一时候,她的下线发展出了你的妻子。。事实上她也许正是你妻子一个仅仅是没有在你身边提及过的同学或者朋友。

网络恋爱一个最基础的原则就是“ 默认匿名制度 ”,这就是人性本来的面目,网络虚拟 的产生就是为了弥补现实人际关系的高度真实性产生的,现实和虚拟是相互制约也是相互弥补的,网络交友产生了人与人情爱关系的新种族,是多样性和高度复杂性的人性的附属产品,也是当今不容置疑的网络交友的绝对特征,六度在解释和包容这个特征方面显得过于模糊和牵强,它美好的愿望是解决人际间“默认匿名制度”的可反证性,但加强了真实性后又无法解决人本身产生的“默认匿名制”的需求,而事实上,它也从根本上无法加强建设出来的弱链接关系。现实社会不是完美的模型,断链的可能几乎是无处不见的,这样的UU六度导致的残缺应用事实上就是个变形的oicq,但问题在于最终我们所建设出来的归属我们的网络六度关系其最终的控制权不在我们手中,上述的2个简单的例子就证明了这种可能性之大,按照现代的网络心理学及行为心理学的观点,

美国学者 R.P 就曾经提出,网络交友的最直接特征关键字分别是(图29,30略): 窥视,隐藏,扮演,多投性,安全性,边缘性 (可以游离在真实和虚假之间,且这种游离最大限度的是由网民自我调整和控制的,这是人性本质追求对自由的掌控度产生的),窥视,隐藏,扮演,多投性这几点则概括起来为“ 游戏模式 ”。网络交友可以演绎成完全真实的真实交往,也可以“ 安全 ”的控制在“游戏”中,到底网民的出发点是“游戏”还是真实的想获得恋爱的几率呢?这是个混沌逻辑,二者兼有之,关键是“安全”被网民自我控制起来,在行为心理学方面,中国网民的逻辑是“游戏性远远大于真实性”的

剥离了“游戏性”的六度导致了网络交友“游戏规则”的破坏,剥夺了网民对于潜意识游戏趣味的要求,因此,它也不是一个很好的交友软件。

与此同时,我们推理下现存的主流人际关系,在任何一个使用 oicq或者msn的即时聊天软件上您的分类,我们统计了3500个这样的个人的分类,您注意一下您自己的分类,看是否是倾向于一个这样的主流。(图略)

我的家人  11%的人建设了此分类

我的同学  62%的人建设了此分类

我的同事  59%的人建设了此分类

我的好友  100%的人有这个分类(这是上述软件的共同默认分类)

女性朋友(男性选择) 51%的男性建设了此分类

男性朋友(女性选择) 27%的女性建设了此分类

这就是3500个普通中国人的人际关系分类基本表现,我们尽量选择了各种行业的,各种年龄层的普通人做了 email问卷调查,排除极其个人化的分类和特殊的分类,我们整理出来上面的表格,100%的人把默认的好友分类当做了公共分类栏,几乎任何人都可以加入其间,稍微有收藏和目录习惯的使用者就开始把分类按照自我理解进行了整理,按照次序分别为62%的人将同学分离出来,59%的人将同事分离出来,51%的男性将女性分离出来,27%的女性将男性分离出来,11%的人将家人分离出来。

这里家人比例较少的原因是互联网络的普及和知识推广是近10年的事情,适应于60年代中期已下出生的用户群体,向上走,老人,中年人的使用比率迅速下降,因此家庭用户是个巨大的断链,在事实统计中,我们问卷的3500人平均年龄是28 .2岁,最小14岁,最大42岁,但回答父母有oicq或者msn号码的只占据千分只三。这就是家庭断链的形成,事实上,网络收藏夹对于这个年龄段的主流使用者来说更大的倾向性是发展同年龄阶层的用户(例如同学和同事,例如异性朋友),所以网络人际关系目前呈现年龄扁平化关系,很难在一个网民那里发现上下跨越10年已上年龄的人际收藏夹(图略32)。

那么扁平人际关系之间是平行关系,主流的方向是绝对不交错的,例如初中同学和高中同学,例如同学和同事,他们一直存在在我们的收藏夹人际关系分类中,在您的 oicq和msn中有诸多这样的名字存在,但您有过多少想法让这些名字之间互相也产生关联呢?设想,您的oicq收藏夹中的所有用户是可以相互交互的,而且交互的理由是因为都认识您!那么您所建设的异性好友这个收藏夹里的异性朋友是否也需要交互呢?说到这里,我相信所有直接的用户都能做出迅速的判断,到底六度间隔是否适合我了。

2:路由原理(完美模型)

事实上,最完美的六度模型就是现有的路由原理,(图略33)最早的六度发展者就是怀抱这样的美好愿望,把全世界的人用一张网联络起来,他们号称在6个人中能找到克林顿,大家知道,国际互联网的运做机制中很关键的基础传递硬件就是路由器,我们在对远在美国的朋友发送 email的时候,在和大洋彼岸的爱人即时聊天的时候我们都通过了无数的路游中转,它们最核心的作用就是迅速的判断和决定数据吞吐的下一站和最接近的站,传递的最终使数据到达了目的地,路由的规则是星状的,它们只和最靠近的路由发生关系,由它决定向周围的哪一个路由分发数据,其原理就是最靠近,无论是物理距离的规则还是带宽的规则,或者数据堵塞的规避规则,总之它的作用就是周边联系机制和带判断的分发机制,这样的现实模型很类似六度描绘的逻辑。(图34略)

路由的第一层关系是最靠近的其它路游,依据此关系弱链接下去,但它只负责和周边的一层处理关系(图35略),包括传输和建设,事实上,全球庞大的互联网就是依靠这种简单的个体联络和导向判断原则建立起来的,稳固而坚韧。

伊拉克战争期间,链接伊拉克的几乎所有的路由都被停止和摧毁,但从其北部边界还有几个不为人知的路由存在,由此,英美联军始终无法彻底斩断伊拉克和国际互联网络的联系,事实上,路由原理就是一点接入,全网贯通,拓扑图是星状的特征决定了这个结果,路由遵循的5个原理,1:星状发展 2:只和附近的个体联络。3:只向最接近目的地的个体传递 4:无条件传递。5:无方向性传递。在这5个条件中,六度最无法解决的就是第四点第五点,这就是人际关系下的数学逻辑和纯粹的数学逻辑的本质区别(图略)。

六度因为软件本身的原因,无法完美的解决上下传递的问题,例如,当用户乙发展的个人六度模型往下拓展的时候,在第4层关系中收录到了用户甲,而这个用户甲也是个六度模型建设者,他的下属关系中也收录了乙。这个时候软件的逻辑就异常的复杂了(图36略),目前的六度软件没有一个解决了这个问题,而路由原理是不考虑整体的,永远已路游本身为唯一的考虑点,点连接点,连接多个物理点,没有任何上下,或者从属关系,一点不通,则环绕过去,(图37略)而目前的六度是从属关系,一点不通,该点下面的链全部不通。人际关系的完美理论是不存在的,因为人本质所决定的复杂性导致了过多的断链可能,因为,路由也许永远仅仅是六度的理想模型 。(本章技术资料请联络作者本人 btnewhawk@hotmail.com ,请写明技术文章索要)

3:波纹原理导致的错误 (下一章)

4:弱链接的断链效应 (技术文件)

5:无法解决的上兼容问题 (数学公式及推理模型)


互联网的出现,让社会学家们有个更便捷的试验手段。《科学》杂志曾发表哥伦比亚大学一研究小组的论文。在这一次的试验里,传送的“包裹”是电子邮件。
除了学术研究,“六度间隔”假说也启发一些人在网络服务上开展新探索。过去几年,美国出现了一大批社交软件 Social Software 和社交网络 SocialNetworking服务公司 。中国的企业家向来具有拿来主义精神,目前不少人开始投身这场新运动。业内人士估计,目前已经推出或正在研发社交软件的公司大约有十家。
尽管各种社交网络提供的服务五花八门,但大多建立在这样一个假设上,朋友(或者朋友的朋友)会帮你找到下一个客户、工作或恋人。以典型的社交网站Friendster为例,在注册时,你可以将朋友的资料登记进去,当这些朋友被邀请加入网站后,他们又把自己的朋友资料登记进去。这样就在网络上建起一个朋友链。通过这个链条,你可能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收获,比如发现朋友的某个朋友,和自己有同样的癖好。于是,友情、爱情或工作机会,就会不期而至。
不过,上面这些好处都是理想状况,或是“弱连结”理论推导的结果。(弱连接(Weak ties),指的是关系不密切、程度不是很深的社会关系,譬如普通朋友、普通同学见过几次面的熟人等。)斯坦福大学教授MarkGranovetter曾在上世纪70年代做过一项调研,探寻人们如何利用社会关系找工作。在“弱连结的力量”一文中他发现,许多工作线索往往不是来自与人们关系最近的朋友,而是社交网外的熟人。
社交网络真的能给用户带来新的交友和商业机会吗?实际情况恐怕并不那么乐观。
社交软件与人类需求的互动
友友网络是中国较早的社交网络之一,它的操作模式与Friendster类似。友友网络COO慕岩曾在美国学习工作数年,他对记者说,中美两国的社交文化差异很大,这使得社交网络在中国的应用呈现许多本土特色。
通过社交网站,人们可以发起一些网下聚会。慕岩说,美国人的聚会就是喝酒、聊天,大家的生活状态比较稳定,聚会时很少谈生意。而中国人大不一样,可能因为生活压力较大,聚会中往往互换名片,了解对方职业,看看有没有合作机会。
一些网络行为的细节也反映出两国文化差异。在友友网络上,可能是因为碍于面子,人们不愿表露自己寻找意中人的意向,女性尤其如此。而在美国的社交网络上,人们则开放得多。表达自己征友的意愿,没有人会觉得忸怩。对美国人来说,约会是很普通的事情,男女一起看个电影并不表示关系如何。而在中国,大部分人仍把约会看得非常谨慎,接受邀请似乎暗示了某种很大的承诺。
“社交网络其实是通过技术把现实生活的社会关系搬到网上,并使之强化。”慕岩说。不过,这一过程往往会和传统的交往习惯产生冲突。要么技术潜移默化地改变人的交往方式,要么改造技术以适应人的需求。今后的方向是技术和人相互改变和适应。
其实,许多社交网站也在摸索不同方式,试图弥补技术和人类交往需求之间的距离。比如在Friedster上,用户创建朋友列表后,可以联系朋友的朋友,但最多不超过4层关系。在LinkedIn上,如果你想和某个朋友的朋友联络,那就必须得到这一中间人的同意。这种过滤机制,可以保护那些热门人物不被过多的联络所打扰。
而且,美国的社交网站已经开始在竞争中出现分工。Friendster和Tribe Networks 面向的是消费者市场。前者帮助人们约会和交到新朋友,后者试图在社群基础上提供分类广告服务。LinkedIn和Ryze的目标客户是专业人员。其他如Spoke、VisiblePath和ZeroDegrees则瞄准了企业。
社交软件与原有交流工具的融合
最近一段时间,社交软件、社交网络得到美国投资界的追捧。2003年11月,LinkedIn、Friendster、Spokesoftware分别获得了新一轮的风险投资。不过,究竟未来收益如何,风险投资者们见仁见智,有人趋之若鹜,有人嗤之以鼻。
其实社交网络最早可以追溯到1997年开张的Sixdegree网站。2000年Sixdegree以换股方式(市值1.25亿美元)卖给YouthSteamMediaNetworks时,号称有300多万用户。不过,仅仅1年之后,它就关张大吉了。如果会员数有可比性,那么现在社交网络的发展并不让人乐观。LinkedIn创建者Hoffman说,到2003年11月该网站已有4万会员,每月能够成功实现的联络请求达到1000多次。
有业界人士对社交网站的吸引力提出质疑。博客Topku写道,“任何事物对不同人而言际遇各不相同,有人SS(社交软件)出了终身伴侣,有人SS出了发展前景,有人也终究会一无所得,而显然最后一种人占绝大多数(在没有一种可保障的机制运作之前),这又该如何去放大其说服力使人们欣然接受并成为其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新兴的社交网站将独立发展下去还是最终衍变成为大公司大组织的一部分?问题再扩大一点,社交网站将独立发展下去,还是与已有的各种通讯工具嫁接融合呢?这将是最大的悬念。
实际上,一些在网络上占据地盘的公司已经开始将社交软件整合到自己的服务中,比如求职网站Monster计划在年初推出一种新型职业网络服务。而微软公司正在测试他们的社交网络服务,名字叫Wallop(冲击)。
“正在兴起的社交网络其实是在复制熟人网络,原来的交友网站、聊天室和QQ等工具其实提供了一种陌生人碰撞的机会。”

例如 www.okeylove.com 是家在中国悄然新兴的综合社区网站,观察家认为其技术储备非常优秀,这是动用了全封装概念进行模块开发的系统,而且是率先采取3 frame做适应性导航的应用系统,就个人分析而言,我认为这种站点代表了中国新一代的技术团队商业化的崛起。他们准备利用社交软件来整合已有的各种社区资源。除了全球性的约会和聚会,它还有在线拍卖等板块。国内一些访问量极大的社区与他们进行了合作。这些社区已经建立了许多人际关系,新型社交软件将与之适应和互补,这种方式完全颠覆了吸收风险投资和所谓眼球经济的早期网络建设模式,在中国网络社区中极负盛名的 www.mopsite.com 在经历了5年发展之后选择前者为唯一的合作对象,使我们看到中国的一流技术团队之间的务实合作及认同态度。

就网络数据的导航和内容呈现界面研究而言,在整个交友社区中技术评测人员认为okeylove例子 是非常具备代表性和前瞻性的,模块化的技术使他们几乎可以在7天内产生一个新的语言版本,我目前所看到的英,法,韩,简体和繁体版几乎是几天时间更新出来的,而应用php做封装的方式也使他们务实的降低了站点的建设成本,这家新起的站点在aleax的排名在10天内火箭般的窜升了2,016,625位,而同一时间在各大搜索引擎我甚至连它的名字都搜索不到,使我不得不佩服该站对于社区推广的到位和精确。而相反,一直在我研究报告中的深圳 www.96333.com 就出现了大幅度的年度衰减,甚至在短信通道商畅通的今天跌到了去年同期的水平,原因不是该站没有增长,事实上,该站数据显示,其每天新增长的1800个左右用户事实上有1/3是收费的,那么是什么导致了它排名的下跌呢,唯一的理由就是新一轮没有硝烟的竞争开始了,在中国人际关系处理及应用web中技术竞争已经超越了时间的积累和风险投资带来的优势,诸如 www.163.com 的交友社区也出现了11%的下滑空间,在研究六度这种所谓二代交友软件和一代的交友站点之间关系的时候,我不得不指出,真正符合市场需要的系统是满足人性需要的系统,也是对于web呈现和数据导航进行了最有效的切割的系统,这是基础的关键,也是科学的态度


Work Foundation发布了一份名为“社会资本social capital和社交软件”的报告。报告所指的软件社会化或“社交软件”,包括促进群体联络与合作的所有软件。除了前面提到的社交网络,还包括电子邮件、网络日志(博客)、QQ等即时通讯软件、BBS之类群组讨论系统,以及文件编辑软件Wiki等等。
社交软件的未来会如何?报告写道:
社交软件的原则是打破在线的以计算机为中介的体验与离线的面对面的经验之间的界限。社会软件关注社会资本,它所寻求的是一种双向整合,一方面将互联网整合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另一方面,将日常生活整合到互联网中。社会软件所寻求的是消除隔离的鸿沟。
行内人都熟悉这样一句话,社交软件必须贯彻坚持的原则是,更多地关注社交,而非软件。

标签集:TAGS:
回复Comments() 点击Count()

回复Comments

{commentauthor}
{commentauthor}
{commenttime}
{commentnum}
{commentcontent}
作者:
{commentrecont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