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一位同学的身边都有老师

      信息技术教师 2005-12-31 1:18

每周五下午二三两节课,是学校电脑兴趣小组活动的时间。上课才几分钟,我就皱起了眉头:“四年级的同学与五年级同学的差距太大了,怎么办好呢?真愁人。”原来,这个学期六年级的同学退出了电脑兴趣小组的学习,新补充了一批四年级的同学,而由于学校安排上的问题,我到半期时才接手这个小组的,负责进行LOGO语言的教学辅导。

今天是我上的第一节课,我随便问了几个简单的命令,马上就发现整个班级中一半学生(五年级的)已经学了几课,而另一半学生(四年级的)对LOGO还是完全空白。这么明显的已有知识差异,作为辅导者,我应当怎么办呢?是按四年级同学的情况从头教起,还是接着五年级同学的进度,跳过开头几课往下教呢?稍加思忖,我的计划是--

对策一:兼顾两头,做简单的综合练习

既然兴趣小组的同学都是班级中挑选出来的逻辑思维比较好、数学知识扎实的学生,那么我想完全可以通过一些综合性的习题,来讲解一下基础的“前进、后退、左转、右转”等命令。这样的学习,对于四年级的同学,相当于讲授新课;而对于五年级的同学,就相当于复习。主意拿定后,我就以“画一个长和宽分别为50和100的长方形”为例,讲解了一遍。然后,我请全体同学开始练习,心里想:“这么简单的题目,应当没问题吧?”

趁着学生练习的空当,我到各组巡视一番,五年级同学轻轻松松就完成了,而四年级同学的情况就大相径庭了,许多同学连打开LOGO软件还不熟练,并不用说输入命令了。“总的情况到底如何呢?调查一下完成的人数好了。”于是我说:“请已经完成这道题的同学举手!”

“刷”一下,教室中立马出现了奇特的一幕,三四两组的同学手都高高地举起,而一二组举手的却廖廖无几。不过这也难怪,为了管理方便,我们一向是把学生按年级分开坐的,五年级的同学都坐在三四两组,而四年级的同学则集中在一二两组。这下子看起来,两个年级的差距对比更明显了,好比两军对垒,可谓是“泾渭分明”。

一边是有余,一边是不足,我脑袋中突然冒出《易经》上的一句话来:“天之道,损有余以补不足。”看着四五年级的同学,我似乎从中发现了宝贵的教学资源,于是就有了--

对策二:交错座位,让老师就在你的身边

我再次到五年级同学组中走一圈,选定了10位学得比较扎实,掌握情况比较好的同学,安排他们穿插坐在四年级同学组中,每隔2位四年级同学坐一位五年级同学,而原先坐在这些位置的四年级同学则相应调换到五年级同学空出的位置上。这样,不到一分钟,就形成了四五年级同学交叉坐位的新布局,而每一位四年级同学的身边,都至少有一位五年级的同学。

然后,我再次下达要求,“请五年级的同学将刚才的这道题再做一遍,并解释旁边的四年级同学听。”很快,就看到四年级的同学也胸有成竹地开始了自己的操作,我再次巡视,发现这回四年级的同学也都能很好地打开LOGO软件,并且完成这道题了。

“现在再请完成这道题的同学举手!”我话音刚落,就听“唰”地一声,与刚才不同的是,这回四五年级的同学都高高地举起了右手,教室中小手如林。

接下来,再做上几道练习,在五年级同学的示范与指导下,四年级同学很快地都完成了题目。而且整节课下来,四年级的同学慢慢地能够独立练习了,即便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也不再嚷嚷着“老师快来”或是呆在那儿一筹莫展,他们可以随时向身边的高年级同学请教,“老师”就在他身边!

课后,我一直想着这次我在座位上所做的小小改变以及带来的神奇的效果,并把这种座位安排与其他信息技术教师做了交流。我思考着以下几个问题:

1、座位安排:为管理还是为教学

2、小组合作:需求产生动力

3、教学相长:不仅指师生交流更指生生互动

标签集:TAGS:
回复Comments() 点击Count()

回复Comments

{commenttime}{commentauthor}

{CommentUrl}
{comment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