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回来的一摞子书,翻了一下,还是打算从余杰的《我的梦想在燃烧》开始看起。余杰成名已经有年,但是我还是第一次认真地看他的一本书。这一次,所买的书中,周国平、余杰、史铁生诸位,都是相当有名气而我却从未完整看过著作的。这种现象,应当是由于我的习惯吧。我总是对所谓的名人抱着天生的怀疑,当一个人的名字在报刊上频繁出现时,我却对他提不起精神,而当大众开始习惯他甚至远离他时,我却可能突然喜欢上他。当然,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在他吸聚眼球之前,我已经注意到他。
这本书,可能是余杰一些较早期作品的汇集,所以其中提到的一些事情,已经有一点儿年头,例如那个交大的招生内部材料泄露事件。不过,我还是吃惊于他的大胆,最明显的一个例证就是,他的文章,往往是指名道姓的,与那些“王某某”、“某位教授”、“某某南方省的某某局长”之类的行文大不一样。这样的方式,必然使他面临着诉讼的危险,但是,如果他不诽谤,言之有据,想来那些人心中有鬼,也不敢找上门来。
没有整天在看,但还是看完了第一卷,恰巧,这一卷的名字叫“教师与士兵”,教育的视点,使我读来如闻故乡事。读后有印象的篇章如下,《遥远的掌声》,这一篇,我在《教师博览》上看到时,特意复印下来,现在尤在办公桌抽屉里搁着。我从中看到,无论西方或是东方,对大师的尊敬一样令人感动,令人看到,知识的伟大。《梦想的勇气》,讲现在孩子们的理想,让我萌发“也许可以读给班级中的孩子们听一听的想法。”只是,不知道他们听得懂么?毕竟,讲述的对象不一样。但是我会产生这样的想法,毫无疑问的是,我期待或者是梦想,我的学生中也能够出现这样的“人”。
《“班干部”制度与孩子的“官僚化”》读时让我感到由衷的快乐,我甚至从中看到了我,特别是52页的两段,读着这些文字,就仿佛读着我前个月写的“当班干部弊大于利”的辩论稿。我与他的观点是极其一致的,所差别的,只是叙述的方式,而这是由阅读造成的。我们都跳出了单纯的对人的“能力锻炼”的权衡比较,我相信,对这种“学生干部”制度的反思,关系到对“道德法则”的思考与追求。只是可惜的是,就我在那次活动中看到的,孩子们绝大多数,喜爱着这种“干部”的光环,大家都习惯了在这种规则下“成长”,而即便是成人,也极少有人能够在这种层面上去思考。或许,多年多年之后,当中国变得更好,大家会有所领悟?
有的文章,就他的观点,就已经让我视为同道。《我们为什么不会游戏》,询问为什么要把“体育”上升到“国家尊严”的高度?我更要加一句,“尤其是在现在,我们还有必要靠体育、特别是竞技体育来证明我们么?”《告别战争语言》,提醒我们,我们是一个习惯于使用战争语言的社会,甚至可以说,我们对战争是有一种偏爱的。而这,难道不危险么?
回复Comments
{commenttime}{commentauthor}
{CommentUrl}
{comment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