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2月,听课随想之二

      数学教师 2005-12-9 23:52

继续记下一些这次听课时的想法。
 
8日上午的第一节课,是本校孙老师的《面积和面积单位》,在这之前,我只听过她的一次试上。这次我发觉她的导入是请同学们互相击掌,为自己加油。然后,以“击掌”为由问同学们“刚才击掌时,你和同桌,哪个手掌更大?”并小结,“比手掌大小,就是比较手掌的面积。”于是,请同学们比较身边的物体的面的大小。我感觉这样的导入,简洁明了而又切中主题,非常欣赏。
 
在教师问“有没有比平方厘米、平方分米更大的面积单位?”时,学生站起来说,“平方米”。我觉得,这时老师应当追问,你为什么会联想到“平方米”这个名称?这样,可以引导学生注意到这些计量单位之间的内在联系,更可以培养起学生主动发展的能力。
 
让学生进入由1米绳子围成的一平方米绳圈中,感受可以站多少学生时,可以问“如果老师进入,那么好不好?”从而可以引导学生发现,不同的计量单位,测得的数据是不同的。用老师来“测量”要比用“学生”来测量,得到的数据要大。
 
在进行一道选择练习时,教师让学生用手势表示自己选择的面积单位,诸如用手指尖表现平方厘米之类,但是在操作时,效果并不好,有的学生习惯了举手,而有的学生在用手势时,动作让人无法看清。我觉得,其实,这就是一个“花架子”了,不如让学生直接了当地举手后,说出自己的选择来,更好。传统,在许多时候,是历经考验得到的最优。
 
第二课,WS小学的陈老师上的《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
 
教师引导学生用七巧板拼成几个组合的图形后,问学生可以取什么名字?学生先说“不规则图形”,又在引导之下说了“组合图形”。我似乎觉得前一个名字,意味着觉得这种图形有相当的困难在内,“不规则”嘛,而后一个名字,则提示了它的特点与可能的解决方向,是值得赞赏的。正所谓,一个看到的是半杯空了,另一个看到的是还有半杯牛奶。这种价值观念上的东西,不知道怎样能够向学生表达?换句话说,如果是我面对这样的非预设生成,我会怎样处理?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存在着合适的处理方法么?
 
上午的最后一节课是FZ市JA区进修校附小的林老师的《方向和位置》,第二课时,认识八个方向。这一课在随后与下午一节同题课的比较中,已经媸妍互辨,就不多说了。关键是,让三年级的孩子面对那么繁杂的地图,进行着军事参谋的工作,实在不是一件适宜的事。
 
听课之后,总的感受是老师的教学可能是风格各异,但是,如何处理好学生自然表露的东西,才是真见功夫的。既要靠平时的思考,也在考验老师的应变能力。
 
(2005年12月9日)

标签集:TAGS:
回复Comments() 点击Count()

回复Comments

{commenttime}{commentauthor}

{CommentUrl}
{comment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