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要写教案”正方一辩辩词

      记录者 2005-7-8 23:43
luscky:今天晚上参加JX110群联关于“要不要写教案”的辩论,我是反方一辩。以下是开始时代表反方的发言:

尊敬的主席、对方辩友、各位朋友:
大家晚上好!

近几天来,国内大部分地区天气非常地炎热,夜幕降下,我们的心才稍稍地恢复了一些的平静,但是,对方辩友的“高谈阔论”让我们的心又一下子烦燥起来了!

我们都是一线的教师,也是最直接的教案“写作工”,我们的经验无法让我们相信,把时间花费在写教案上,是对教育的最大贡献。

试问,如果哪位专家帮我们论证了“多晒太阳有益健康”,“阳光下工作效率更高”,那我们是不是就不怕天上毒辣的太阳了呢?恐怕看着这种论调,就已经气得受不了了吧?

既然我们是教案是否要写的直接承受者,那么,我们就必须旗帜鲜明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不要写教案!”。我方是从以下几点来认识的:

1、教案,利于管理弊于教学

从名称上看,教案应当是姓“教”的,也就是说,它应当服务于教师的教,并进而服务于学生的学,服务于课堂。但是,实际情况是怎样的呢?我们看到的是,教案,更多时候是为行政管理准备的!

学校要求要课前写好教案,似乎写了教案就上好了课;要求教案中要写清各种各样的名目乃至整个教学过程,似乎教案越象剧本,越可以排练出传世名剧;要求要带着教案进课堂,似乎医生的手中拿着医学书比听诊器更能妙手回春,否则便会草菅人命。这样的要求,是为了教学呢还是为了管理?是为了控制还是为了发展?

我们发现,对教案的管理在现实中成为对教师管理的重要部分。我们也希望对方能够有勇气承认,教案在现实中已经沦落为对教师施行管理的工具。学校往往把对教案书写情况的检查当成是对教师教学过程的检查,甚至是作为评价老师教学课堂唯一或者至少是重要依据,正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2、教案,费时甚多收效甚微

我们来做个简单的计算题,一个人的写字速度一般每分钟在30多个字,那么,一份两页多也就是八九百字的教案,他就要花费近30分钟才能抄写完。

请注意,这还仅仅是抄写完!如果加上查找资料、设计教法、讨教前辈、制作学具、设计课件等等等等,那么这个时间就应当乘上两到三倍。上了一节课后,作业批改、教后反思是随之而来的“副产品”,约两节课。我们看到,要上一节课,用时五节课。

而多数教师目前每周的工作量是12节课左右,乡村教师更有达到20的,那么教师教学就已经占时60~100课时了!别忘了,他还要去听课、去学习,去培优补差,如果是班主任,还有许多繁琐的事情等着他呢。

也许有人会说,现实中好象没这么忙呀?还是做得完的。可是,你不要忘记了,现实中是以低效甚至无效的教案抄写为代替的,有的老师,可以在寒暑假中把一个学期的教案一举写完,然后束之高阁,当然,比较节省时间的了,但恰恰证明了写教案的无效性。

也许有的教师会说,某次,他为了一节公开课,忙了多少天,费时虽多收获更大。那我要提醒他,请不要拿特殊来衡量一般,拿先锋来要求群体,我们现在要谈的是普遍性的教案问题,而不是那些早已经有“作秀”之嫌的公开课设计,你能那样上一节,但是能每节课都那样上么?

3、教案,匠气有余灵性不足

可怜一线的教师,如果照着教案上,十有八九是不能应付得来如今花样百出、“非预设生成”不断的学生的,而如果不照着教案上,个性挥洒之余,在课堂中灵活应对,却有着“写教案充数”之嫌,可谓是进退维谷,左右难为人。

但是,事先背熟台词再加上过硬的演技,就足以成为一名优秀的演员,而背熟教案,到课堂上时依葫芦画瓢往往是进退维谷。如果我们不要求一位将军事先汇报他的作战计划、灭敌步骤,又怎么能要求一位教师诸葛亮般地描绘他的教学过程将会如何如何,一五一十呢?这不是笑话么?这不是幻想么?

4、教案,功成身退万木皆春

我方苦苦思索,四方求证,到底是不是“没有了教案,教学就完蛋”?

孔夫子说他只知道“诲汝知之乎”,不知道什么是教案;苏格拉底说教案是什么,有用么?来来来,我们来辩论吧,“真理越辩越明”。

可以认为,教案完全是历史的产物,那么,我们完全可以预期,伴随着新课改,老师的备课行为将发生变化,写教案被更多更合理灵活的备课方式所代替。

教案功成身退不是悲剧,相反,“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当教师的阅读、反思、教学研究、校本编写等新的备课或专业成长方式蓬勃发展起来后,教案的隐退,恰恰证明着教育的又一个春季的到来。
标签集:TAGS:
回复Comments() 点击Count()

回复Comments

{commentauthor}
{commentauthor}
{commenttime}
{commentnum}
{commentcontent}
作者:
{commentre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