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议题:搞高校评估劳民伤财/代表提议建“国民住宅” 房价每平方2750元/钟南山炮轰部分代表歌功颂德讲空话套话/不考英语提案为何让网民沸腾

      动画杂谈 2009-3-11 11:30

致公党委员炮轰教育部:搞高校评估劳民伤财

【星岛网讯】在政协致公党分组讨论上,教育成为讨论的热点,委员们纷纷炮轰教育部,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政协副主席黄因慧10日更是忍耐不住,大骂教育部,“我不知道教育部是怎么想的?他们思想陈旧,60年如一日,我实在难以忍受。”

  《南方都市报》报道,黄因慧对教育部“放炮”:“教育部搞大学教学质量评估,管到大学课件、教案是否规范,劳民伤财,鸡飞狗跳。你管大学校长的事干什么啊?你吃饱了撑的。那大学校长干什么呀?”委员们纷纷表示赞同:“是啊,哪个评估不是劳民伤财!”

  黄因慧认为,管到教案是不是规范,本身就是束缚思想的表现。“大学教授讲课如果按教案来讲,绝对讲不出东西来。我不知道教育部是怎么想的?他们思想陈旧60年如一日,我实在难以忍受。该他管的他又不管。”

  他接着说:“教育部把我们高校都害惨了,把我们分三六九等,制约学校去跟别人竞争。你再有本事,要想从这个层次跳到那个层次,想也不要想。其实这不仅害了排名靠后的学校,也害了清华北大。它们就是吃老本,仍然全国排名第一,但在国际上排名还是那么靠后。”

  全国政协委员、福建省教育厅副厅长薛卫民也对教育部“想不通”。他提出两条建议,一是让高中毕业生在读书的地方参加高考,二是全国高考应该采用一张卷子。当委员们谈到英语时,话匣子都关不住了。他们说:“现在英语最夸张。一是体系最庞大,二是个人、国家投入非常大,产出质量很低,很多人学完都全部扔掉了。整个英语教育,比我们的经济发展还要粗放。”还有的人说,“什么都考英语,害死人”。

代表提议建“国民住宅” 房价每平方2750元

【星岛网讯】一方面是楼市低迷,购房者持币观望,另一方面正如许多专家所说的那样,房价还没有降到它本来应该的水平,很多人仍然是“望房兴叹”。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工业大学能源学院院长张红教授提出了“国民住宅”的概念,她在提交的建议中写道:大力发展让普通百姓买得起房的国民住宅产业,方可实现住房消费倍增,进而健康有效持续振兴经济。

啥是“国民住宅”

  《扬子晚报》报道,居住本是人最基本的需求之一,可是如今却成了高消费,成为居民肩头最重的负担,张红认为这是非常不合理的现象。张红说,她所倡导的国民住宅产业最重要的特征,首先就是它使住房消费重新回归到应有的“全民化”,即它的服务对象为全体城镇居民。它的最大使

命,就是要使绝大多数国民买得起房,解决城镇居民的民生第一难;第二,它所代表的住房水平又是适度的,与国家的土地资源和民众的收入水平相吻合。按照建设部几年前定下的城镇居民“住房小康”标准,就是建筑面积“到2010年人均30平方米,到2020年人均35平方米”。

一个家庭3-6年供一套房

  她还为“国民住宅”定了一个定价标准:让老百姓买得起的“国民住宅”一个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它以国际上通用的量化标准,把房价收入比控制在3—6之间。也就是说,一个家庭只用他们3年至6年的家庭收入,就可以买到一套“体面的住房”(户均90平方米)。如果以上限标准的6年收入、户均为三口之家以及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86元为依据,得出的结论就是:买一套90平方米的国民住宅均价应该为248148元。也就是说,让老百姓买得起房的国民住宅的平均房价,每平方米只有2757.2元。

一个产业带动全盘经济

  张红认为,发展这样一种“国民住宅”产业,可以带动全盘经济发展。“如果以每年发展10.75亿平方米的国民住宅计算,这就意味着仅新增城镇居民住房一项,全国一年新增的GDP就可高达29639.9万亿元。还可以带动其他相关产业,如建材冶金、家庭装潢、电器设备、市政配套、交通物流和商业服务等。”她还算了另外一笔账:按2006年建筑企业的统计数据估算,国民住宅一年就可以提供3800万新增岗位,这不仅可以为当前闲置的2000万劳力提供新的就业岗位,而且更可以为由于订单的大量减少、出口型经济放缓可能带来的千万计的新增失业人口,提供新的就业出路。

钟南山炮轰部分代表歌功颂德讲空话套话

【星岛网讯】中科院院士钟南山10日在广东代表团分组讨论上,直言代表应该畅所欲言,不要讲空话套话,其言词火力十足,多次收获全场掌声。他指出:“领导不在的时候,代表们发言挺多,而且讲得很深。领导在的时候,很多代表10分钟的发言,8分钟用来对报告、对自己歌功颂德。我感觉这样的气氛不太好。”

  《信息时报》消息,全国人大代表陈怡霓当天率先抛出关于劳动合同法的问题。她说:“给我们代表的关于劳动合同法以及执行情况的报告里面,都是好的、一边倒的赞同声,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而且报告中,关于劳资双方的真实情况,似乎没有给我们代表准确的信息。”陈怡霓表示,报告中一点都不提不同的意见,这不应该,如果是没有听到不同的意见,就说明我们报告的调研对象取样不科学,不具代表性。

  中华总商会执委倪乐称,关于劳动合同法,去年张茵的一番言论曾经引来广泛的质疑,此次谈起劳动合同法,身为中华全国工商联(总商会)执委的倪乐显得很激动:“《宪法》赋予了代表言论自由的权利,我们有发言权,这是受到法律保护的。我觉得张茵是在履行一个政协委员的职责,反馈实情、民意。可她还是受到了攻击,企业也被调查,受了多大的委屈啊,以后谁敢说真话?”

  此外,他说,人大立法所作的很多调查、调研,“都是人为安排好的东西”。这时,中国侨商投资企业协会副会长张克强接过话筒。张克强的企业曾接受人大就劳动合同法展开的调研执法检查,有三处做法令他相当郁闷:“第一,调查组来的线路都是上面走了三次;第二,我们的发言稿都要审了之后才能用;第三,发言时间每一分钟都被控制。”

  “如果人大都是这么调研,怎么反映民生、怎么体现社情?”张克强表示,人大立法应该真实反映情况,否则就没有群众基础。

  张克强发言后,钟南山开门见山表示,人大代表行使职权,更重要的是监督。“譬如劳动合同法,我听到很多负面的声音,但现在是一片赞扬,”他毫不客气指出,“人大工作报告应该更多鼓励人民代表畅所欲言。但这方面谈得很少。”

  他进一步说,“我观察了一下分组讨论,领导不在的时候代表们发言挺多,而且讲得很深。领导在的时候,很多代表,大部分时间用来讲报告怎么好。10分钟的发言,8分钟用来对报告、对自己歌功颂德。讲完了时间也到了,来不及讲其他内容。我感觉很不好。”

  钟院士的批评显然“火力”和“威力”十足,许多代表边听边点头。他继续说,“我们来开会,主要看广东有什么问题、劳动合同法出现什么问题、现在外贸出口需要哪些改进。然而这些都没有。”这时,全场响起热烈掌声。钟南山看着大家,情绪显出几分激动。

  他意犹未尽,谈起去年因替富人说话而遭到炮轰的张茵。“张茵去年说了几句话,就成为众矢之的。难道她就没有积极的方面吗?她也是代表一个阶层来反映问题。”代表们议论纷纷,不少人点头赞同,掌声再次响成一片。有代表边鼓掌边感叹:“听了几天小组发言,从来没有鼓掌的。”

不考英语提案为何让网民沸腾

全国政协常委王新陆3月4日向两会提交了高考不一定非得考外语的提案,提案内容一经媒体报道,即引发了网友们的强烈回应,赞同之声俯仰皆是,仅新华网所发《把全民学英语请下神坛》的时评文章,就有两千多条网友跟帖评论。
 汹涌的网上民意促使我们深刻反思,外语为何困扰了这么多人?全民学英语何时才能改变?

  有网友说“现在一般的本科院校里学生课余时间70%都是在看英语”;有网友说“几乎每个假期全家总动员监督孩子背单词、写课文,为了英语,我苦不堪言”;也有网友说“我是上世纪80年代的大学生,可英语除了评职称再也没用过”;还有人如此诉苦:“如果不是因为英语拦住,我早就博士毕业了,就是因为英语不过关,连硕士也不能读”;更有极端的家长说:“让90%孩子陪10%孩子读9年99%用不上的东西,不亏吗?”……

  从孩子到家长,从教师到企业员工,从小学生到成年人,异口同声背后反映的是中国目前的英语学习、考试机制存在许多问题。

  全民学外语将专业人才学习的内容强加给了所有人。语言学习本身需要机遇和天赋,从小在良好外语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学习起来自然可以事半功倍。辜鸿铭先生我们都熟悉,西方人曾流传一句话:到中国可以不看三大殿,不可不看辜鸿铭。辜先生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马来亚等9种语言,但这是与他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的传奇经历分不开的。教育心理学也证明:小孩三岁是学习语言的最佳时间,能100%学好语言;其次,小孩六岁是学习语言的第二个最佳时间,能80%学好语言;最后,随着小孩年龄增长学好语言越来越困难。因而,强求所有年龄段的人学英语,显然是违反自然规律的。

  语言学习也需要天分。英国物理学家托马斯·杨14岁之前,已经掌握10多门语言,包括希腊语、意大利语、法语等等,之后,他又把学习扩大到了东方语言——希伯来语、波斯语、阿拉伯语。在我们身边也不乏语言学习天赋超群的人物,笔者高中时候的同桌,在英语课堂上常常睡觉,但老师一提问,她是问一答三、毫无纰漏,让睁大了双眼、丝毫不敢走神也学不好的我羞惭不已。因而,要求所有人学好一门外语,也是有违人自身天赋秉性的,对大数人来说,这就是件苦差事。从另一方面看,一个人精力有限,将大把时间都花在了外语学习上,发挥自己专长的时间必然减少,这不是在浪费宝贵的智力资源是什么?

  智力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已越来越为人们所共知。与物质资源不同,智力资源丰富与否,取决于开发的程度;它的品类,取决于开发的方向。在笔者看来,近代以来欧美的进步归根到底是智力资源的开发与进步,有哥白尼、伽利略、牛顿、爱因斯坦等等这些先驱们的存在,才使他们走到了世界的前列。在人类历史上,智力资源的开发取得过骄人的成绩,存在的误区也数不胜数。如永动机,包括达芬奇、焦耳在内不知多少人曾为之竞相“折腰”,至今还有报道称有人在研究永动机;再如中国的长生不死术,它竟成了数千年来许多人永远醒不过来的美梦,让我们不得不为这些人类智力的巨大浪费而浩然长叹。

  不可否认,在全球一体化的世界格局下,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外语人才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但我们完全没有必要忽视其它人才的培养,甚至牺牲其它智力资源的开发。而且,在全民学英语的热潮中,我们并未见到如胡适、钱钟书、林语堂等一样学贯中西的大师级人物出现,同声传译等顶尖人才依然匮乏。许多人学习外语的目的就在于应付考试、评定职称,我们怎能期望这样的学习和考试机制产生良好的社会效果呢?

  我们应该吸取人类历史上出现过的教训,将外语教育做准确定位,在智力开发上也做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在各个方面造就世界一流的人才,造就出各种类型的、适合各方面需要的人才。“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还是尽快将外语教育归位于专业教育的范畴吧,让外语专业人才在他们的园地里充分发挥所长,也让其他人在自己的领地里自由驰骋。网络民意的沸腾敲响了全民学英语的警钟,期待着教育主管部门尽早回应。(文/何耀伟)

标签集:TAGS:转载
回复Comments() 点击Count()

回复Comments

{commentauthor}
{commentauthor}
{commenttime}
{commentnum}
{commentcontent}
作者:
{commentre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