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摸索到稳定,从彷徨到享受,加拿大移民两年半的详细心路历程
Carboy(杨震霆,easyjobca.com)
下来,我会花比较多边幅,讲述自己加拿大移民两年半的详细心路历程。分为以下几个章节:
1. 为什么要移民
2. 移民经过
3. 落地蜜月期
4. 挣扎适应期
5. 稳定享受期
一、为什么要移民
1999年,当我在飞华公司搞163.net和广州视窗的时候,应微软之邀,我和广州电信的同事一行六人去了美国西部四个城市作了十天之旅,分别是西雅图,三藩市,拉斯维加斯和洛杉矶。这次美国之旅给留下很难忘的回忆,整洁的城市,遍地的绿化,友善的人群;一般市民住的都是前后绿化的“别墅”(即house),开崭新的汽车。一位在微软工作的女孩子,开一部当时新款的RAV4来找我的一位同事聊天,给我很深的印象。当时国内一般员工能开一部摩托车就很高兴了。去完美国之后,一行六人,除了带队的书记和一名程序员,其他人全部都迅即移了民,我反而是最后一个。
美国回来后,我还没有产生移民的意思,因为我挺喜欢当时的互联网的工作。到了99年底2000年初,163.NET卖给了王兟,即后来TOM的CEO。王兟的背景大家都应该有所闻,他从云南大学毕业后,去了英国剑桥读硕士,然后去过麦肯锡和高盛投资作过高管,他和香港的中国同事谈话基本上用英语。他当时有十分明显的对在外国呆过的“海归”有另眼相看的倾向,这当时对我有很大的刺激,使我产生了比较强烈的要移民的念头。
当时我在国内也做的不错,行内小有名气。要放弃那么多东西是经过一番挣扎的。不过在美国看到的各种美好事物一直留在脑海,漂亮的“别墅”,崭新的汽车,整洁的城市,谁不想呆在那些地方?当然,可能是因为我去的几个城市比较发达的缘故,特别是西雅图,是微软和波音的总部所在地(现在来说还有星巴克),所以看起来特别漂亮。不过,来了温哥华之后,再去西雅图(市区)看,觉得土得掉渣。没想到还有比西雅图还漂亮的地方,那就是温哥华。
二、移民经过
移民没花多少钱。主要是从网上得到了不少帮助。不过因为要填很多表和有各种要注意的细节,而且当时英语也不太好,所以还是花了几千块钱请了一位深圳的移民顾问帮忙。花了无数的精力准备各种文件,在2001年终于把它寄出去了,不过之后好像石沉大海,渐渐地由希望变成失望再变成绝望,最后把差不多把这回事忘记了。
直到后来有一天,我爸在大楼大堂的信箱上看到一封皱巴巴的信,看英文名字好像是我的,就交给了我,我一看是大使馆寄给我的。原来由于拼音很多相似的缘故,这封信去了另外一栋大楼的信箱,最后不知道怎么辗转来到了我的手里。我打开信看,是使馆叫我去考雅斯。由于投递到别处的缘故,我收到这信时,已经过了DEADLINE了。我于是写了一封信给使馆要求延长期限,然后去报名读雅斯班。由于02年2月女儿出生了,我同时补充了一些资料。
我当时已经去了深圳工作,所以雅斯培训班是在深圳读的。报名之后,正好碰上世纪大病毒----SARS的流行,培训不得不延期,我离deadline更远了。
我读雅斯的时候,运气比较好,给我们上听力和阅读课的是极其优秀的培训老师Sue。Sue不仅有一口标准流利的英语口音,而且思维活跃,极其擅长教育。她猜的机经题(即考试内容),很多都猜中了。学生们都非常喜欢她。我因此认识了她的男朋友,也就是现在的丈夫,因此成了朋友,也因为想进一步给其他想移民的人提供帮助原因,办了现在这个移民网站。
我学英语基本上是在中学和大学学的。中国的英语教育害死人,完全就是哑巴英语。除了词汇量之外,其他听说写作基本上完全没有练习过。而雅斯考的是听说读写,所以对于大学四级水平的人来说,是个很大的挑战。特别是听力,只播一次磁带,稍微不留神,句子就过去了,内容是什么完全一头雾水,别说还要答题了。所以没有雅斯培训班的训练,是完全没有可能过去的,除非你读的是英语专业或者工作经常使用英语。
得益于雅斯培训,我顺利拿到了6分,把它寄给了使馆。
不久,就收到了使馆的体检表,我终于拿到通往向往的乐土的通行证了!看着移民部网站热情温馨的欢迎词,我内心激动不已。
附,移民部欢迎词的内容是:“Congratulations! You have taken a big step. Moving to a new country takes courage. It also creates exciting opportunities and new beginnings”。详细内容在http://www.cic.gc.ca/english/newcomer/welcome/wel-01e.html
三、落地经过
04年春节期间去香港拿到了签证。9月带上老婆和2岁多的女儿,还有大包小包,踏上了飞往加拿大的航班。
经过十几个小时的机程,终于抵达温哥华国际机场。下了飞机,环顾四周老婆第一句话就是说:“死了,全部是英语,一点都不懂”。不过她后来却比我还早找到工作。
经过三四个小时的排队和等候,一位不说中文的华人mm移民官“咚”地在护照上盖了章,我们就在04年9月20日正式踏入了加拿大国土。
出到迎机厅,我老婆的朋友,也是我在时代财富时候的同事晓云已经在等候我们,带我们上了她的车,行李则由她请的面包车运向家庭旅馆。此后在刚落地的一段时间,全靠晓云的照顾和指导,使我们不至于在遥远的异国他乡两眼一抹黑。
家庭旅馆在Richmond区,是一栋2层楼的有很多间套房3个室内车位前后院子的大“别墅”(house)。主人是一位台湾妇女,打理得很干净,还会帮我们洗衣服(用进洗衣机)。房间里有独立洗手间有电视还可以上网,所以住得也很舒服。费用是40加币一天。当时时值金秋,门口的各种枫树叶子鲜红金黄,漂亮无比,我们全家站在一颗金黄的枫树下照了一张全家福,出来一幅典型的“加拿大梦”的情调,可惜后面的房子不是自己的。那房子晓云说“很贵,起码要80万”。2年多后的今天,应该要150万了。
住下来后,发现没有车子很不方便,每次外出都要晓云来载我们,也过意不去。于是到埠后的第三天,我们要晓云载我们去买车。加拿大买车是很容易的,到处都是新车二手车。最后无意中买了一部2000款的GM Oldsmobile Intrigue,3.5V6的发动机,开起来很舒服,价格税后才一万二千多。不过由于是第一次买车,什么都不懂,给车行以文件费空调费汽油费乱七八糟的各种名义蒙了好几百。
有了车子后,就要租房子了。没来加拿大之前,以为租房子像中国般那样容易。在中国,只要随便去到一家房地产中介公司,说要租房子,中介马上拿出几十套任你挑选。这里是没有租房中介的,每天都要刨分类广告。经常看到一些地点满意的,已经租出去了,有些还在的,则条件很差。这样家庭旅馆越住越长,每天40加币,开始有点焦急了,而且最主要是因为不是自己的地方,大包小包的东西全部都没法拿出来,很不舒服。最后,一天早上晓云看到一个新广告,出租的房子竟然和她住同一栋楼,我们马上打电话给房东,看完房子后立马给了定金,这样在住了十天家庭旅馆后,终于把房子租下来了,在加拿大有了自己的窝了。在搬家后老婆收拾东西的时候,脸上挂着喜悦的心情。
房子是2房2厅的公寓,租金865刀一个月。当时这套房子市值十六七万左右,现在大约值二十一万左右。我们当时要是一到加拿大就马上买房子的话,就赚了几万加币了。很多有买房观念的新移民一到埠就买房子,两三年后就成了百万富翁了(以人民币来衡量)。
在加拿大租的房子都是什么家具都没有的(幸好冰箱炉头还有),所以就要找家具。在晓云的指导下,发现加拿大有个买家庭用品又便宜又好的途径,就是二手货。基本上就是网上看到有人要卖东西的分类广告,然后就跑过去看。绝大部分东西都是完好无缺很新的东西,但是价钱就便宜一大截,还省下14%的税。碰到运气好留学生回国前大甩卖,则更加多好东西,因为留学生大部分都有个富爸爸,东西都比较高档。我们的两张床,床垫,沙发,餐桌,餐椅,衣柜,书桌,电视机,微波炉,大量的玩具,都是二手的。家具基本上都是宜家的,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边宜家家私比较便宜。电视则是SONY的。所有东西除了一部微波炉,用了2年多还完好无缺。不知道为什么国内不流行这种市场,是否因为信誉问题还是因为东西本来就不贵。
在买车后,晓云不断地带我们去温哥华周围玩,Stanley公园,白石镇,这个山那个湖,到处景色都美不胜收,仿佛置身世外桃源。这段时间事事新鲜,到处游山玩水,又不用工作(收入主要靠国内支撑,这里的收入仅仅有政府给小孩的两三百牛奶金),堪称最开心的一段日子。一般人称这段时间为“移民蜜月期”。
小结
从在加拿大呆了一段时间来看,总结加拿大,特别是温哥华的优点如下:
1. 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我想这不用多说了,没有任何一个人会否认这点。不过很多人会说,这个值多少钱?又不能当饭吃。不过我觉得可以从这方面想:在国内,例如广州,你要住一个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的地方,你得买在一个相当高档地区的房子,那些地区的房子动则一百多两百万。而在加拿大,无论你有钱也好没钱也好,都是享受一样的空气和环境。
2. 整个社会有秩序。例如路上车总是让人;无论任何地方,人们总是排队。治安当然也是非常良好。这些虽然是小事,但是却可以让你每天过得愉快。国内最烦心的就是无论开车也好排队也好,总是有人插队,而且每天都会发生在你身边,很烦心。
3. 良好的福利。只要一下地,小孩就有牛奶金,直到18岁。看病基本上不用钱(但是药要花钱),坐公共汽车,读书都可以拿来扣税。福利很多,以至要一段时间才能很好地“运用”
4. 人与人之间友善。路上也好,公司也好,人与人相遇,不管人不认识,都会客气地打招呼,笑容常挂脸上。要是在国内有人客气地和你打招呼,可能感觉对方是骗子,“警惕”性经常要很高,比较累
下来,我会说一些加拿大艰难(tough)的地方
四、挣扎适应期
04年11月回国后,我又在05年春节回到了温哥华。我回来后不久,老婆就找到了工作,是在Richmond中心的美心饼屋做。由于Richmond近半都是华人,所以会粤语的话很容易找到工作,英语则要求不高。之后她又很容易找到了一家电信公司做文员。以她个人来讲,工资已经是国内的数倍了。
而我则显得有点无所事事,以国内有生意为借口,不去找工作。主要原因则是因为口语不好,好工作估计找不到,差工作又不想做。其间只是在对面的Kwantlen学院报读了英语课程,进修一下英语。
后来在老婆的压力下,她让她的同事的老公介绍了一份工作,是在一家全球第三大的IT产品批发公司的仓库工作。公司是上市公司,名叫Synnex,排福布司前200。公司的创始人和大老板是台湾华人,不过管理则是完全西化了,管理层基本上是西人。这个温哥华的仓库是加拿大三大运作中心之一,主要是出货给北美各大小IT产品零售商,例如Bestbuy,沃尔玛等等。仓库放着过万种IT产品,主要是惠普,Acer等品牌电脑和配件,六七条流水线不停地出货,销量实在惊人。顺便提一句,产品95%以上是中国制造,不知道值得骄傲还是悲哀。
我的工作主要是收货和出货。收货就是把公司每天购买的大量产品扫描录入电脑,出货就是根据顾客传来的订单,捡出相应的货,放进纸箱贴上标签准备运输。由于每天销售相当多的货,而批发利润率只有2%左右,所以要求极其高效准确的管理,这一切都全靠一套极其先进的系统,这种管理水平让我开了眼界。例如要出货一部电脑为例,首先从打印机拿出顾客的订单(都是电脑生成),订单上写着该电脑放置在那里。那我首先用手持的无线条码阅读器扫描订单(即输入订单到系统),然后去到货架上扫描货架编号(以便系统知道你从哪里取了货),然后扫描具体产品,然后送到QC那里,QC再扫描订单和产品,为进一步防止出错,所有产品都要过磅,如果重量不对,则无法出货。
就这样,我生平第一次做起了蓝领的工作。时薪约10加币(折合人民币65元左右)。仓库的工人大约5成是西人,3成华人,2成印度人。令我惊讶的是,这里的很多西人都做了很长时间,仓库经理做了13年,主管做了10年。经理和主管也和其他人一样,什么都做,待人和善,和国内的“工头”完全是两回事。
虽然西方国家的给出的工资不低(相对国内蓝领来说),不过是建基在高效率的前提下。在这些公司工作是不能偷懒的,也不能上网QQ讲电话之类(我知道国内上班上网QQ是极其普遍的),而且它的手持条码阅读器可以记录你的效率,每天都会将“效率一览表”贴出来,虽然经理从来没有说过一句话逼你干活,但是你都不好意思偷懒。工作时间每2个小时有15分钟休息,吃饭时间则只有半小时。公司有微波炉冰箱,多数人都是带饭回去。
我每天都是上午上班,下午上课。虽然做的是蓝领,但是也有好处,一是学到不少的仓库管理知识,二是也算是因此真正进入了加拿大生活。因为如果不工作的话,光是买买东西看看电视,对整个社会的了解只是留于表面。三是最大得益是身体。因为仓库比较大,经常要走动,相当于免费锻炼身体。几个月下来,以前扣不上的裤头又扣得上了。
几个月后,我离开了这家公司。我离开后,该公司加了几次工资,现在是13加币一小时,约90元人民币。
回复Comments
{commenttime}{commentauthor}
{CommentUrl}
{commentcontent}